少 游 之 泽
文/王玉权
人有脸,树有皮,家有门。大门联是一户人家的体面。
我在顾庄,人都尊称我大先生。每入腊月,年味日浓。找我写春联的秦姓人家,无一例外,大门联要求写"龍圖世澤,淮海家聲"八个繁体大字。别的不管你写什么,随意。这也罢了,连字体也有要求。
庄稼人自有他们朴素的审美观,有和文化人很不相同的审美趣味。
我书法不精,但对几种主要字体还是粗通的。且听他们对各种字体的评头论足。
你若写简体字"龙图世泽,淮海家声",异口同声反简扬繁。理由呢,一头一尾的"龙、声"二字,简体字偷工减料。"龙"身空旷旷的,瘪仔似的。尤其是"声"字,像缺了一条腿,好让人不舒服。
隶书呢,板匝倒板匝,只是像一条条横七竖八的殭蚕,死头呆脑的。
草书呢,更是批得一文不值。说是像伢子划连叉,花里胡哨,张牙舞爪,没点儿正经气。
这些评价,令人哭笑不得。他们还很霸道,不许你犟嘴,俨然是权威。
清雅秀气的汝兰姑娘,是有名的快嘴。指着颜体的八个字,欢喜得不得了,连夸:啧,啧,崭呢!一点像芋头叶子里的露珠,圆溜溜、亮晶晶的。一竖直拖下来,比我的大辫子还漂亮。并指着一捺的收笔,说,哇,柳叶刀,痛(方言,可爱的意思)煞人哎!
老大麻子秦士松指着颜体字,评价道,大先生,要我说呢,这字像小雨子姑娘,胖嗖嗖的,秀气,好看!
被人夸的小雨子姑娘,斜瞅了一眼噘着嘴的秦汝兰,不好意思地低头暗笑。
老士松接着说,大先生,你替我家写的堂门对子,上面的字瘦枯伶仃的,(那是我学写的瘦金体)劲道倒是有,可比不了这个(指颜体)。一点像水糊子搲的溜溜的疙瘩(这是用全麦和水磨成的糊糊),一竖象大麦面擀的钉条。看着富态,有筋道,崭呢!(方言,夸奖的意思)......
大麻子是碎嘴,正在絮絮叨叨,一旁的小伙子秦日兴笑弯了腰,大大,什么疙瘩钉条的,尽瞎说!上私塾时,先生教过我们,颜体丰腴凝重,柳体清雅飘逸。我更喜欢柳体。锹把子握久了,笔杆子拿不起来了。大先生,你替我家写柳体噢!
到底是喝过几天墨水的,能说出点子丑寅卯来。我赶忙纠正他的说法,什么大先生,你我从小一起玩大的,这么叫就生分了。
被侄子抢白了几句,老大麻子不服气地咕哝着,我哪块瞎说啦......
庄稼人不识字的多,但对一副大门对的体面是毫不含糊的。不要以为他们好糊弄,错!不识字识事呢。
秦姓人家大门上的八个字,可以说是世世代代,年年岁岁都要张贴的。犹如家人的面孔,熟透了,闭着眼睛都认得。
为啥非要写这八个字?秦氏族人的传统,缅怀他们的杰出先祖秦少游。这种根深蒂固的感情,可能是百家姓中唯一的。
秦少游天下闻名,无须多介绍,只略说几句。
少游是他的字,名观,别号淮海居士。婉约派一代词宗。因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苏门四学士之首,和苏东坡亦师亦友。民间传说的苏小妹三难新郎,硬生生地把他和苏东坡结成郎舅亲,更是让秦少游扬名四海而风流千古。
其实,少游一生是很坎坷的。邑人许伟忠为他作了评传,定调他为悲情歌手,是较准确的。
他生前官做得不大,却受尽迫害,被流放到蛮荒之地,瘴疠之所。天妒英才,仅51岁便在贫病交加中辞世。死后连棺材都不许返乡,受尽凌辱,令人唏嘘。直到南宋建炎四年,随着元祐党人的平反,皇家诏赠"直龙图",迟来的哀荣,算是对他一生光辉业绩的肯定。
"直龙图"的"直",我琢磨了好久。手头无历代官衔的史料,不解何意。知道"龙图阁大学士"是很崇高的衔级,相当于国级副国级。一介文人受此殊荣,很不寻常的政治待遇。
人们都熟悉包公戏。是爷们都会吼一嗓子: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一一
龙图阁大学士是宰相的衔,一品当朝,何等威风。包拯铡驸马、挡太后、打金枝,甚而打龙袍。包青天成了百姓心中的神一一不畏权势公平正义的化身。
"龙图",秦氏后裔太看重这皇家的追封了!
"世泽",世代承恩的意思。
"龙图世泽",秦少游的光环。犹如佛光,光芒四射,千年不朽!
淮海是秦观别号。除了《淮海集》,还有其它著作传世。他是多面手,文武全才。不仅是诗词大家,文论、政论、农科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诸多方面。后世学者每提起他,都尊称为秦淮海。
淮海家声,秦氏后裔引以为荣!
得知少游死讯,苏东坡痛哭失声,称他为"当今文人第一流"。他的词作更是风靡大江南北,尤其是一曲《鹊桥仙》,高标千古,奠定了秦少游的崇高地位。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谁能写得出这等高水平的词句?岂是一般爱情诗文小儿女的情态可比?它注入的是宇宙正能量!
在他死后五百年,跨越南宋、元、明,清初文坛领袖王士桢,吁天长叹,"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秒杀了这期间,文坛上的灼灼群星。
又过了四百年,当代文学大家汪曾祺为家乡高邮放歌,"我的家乡在高邮,女伢子的眼睛乌溜溜。不是人物长得秀,怎会出一个风流才子秦少游。"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秦氏后裔能不珍视这"淮海家声"吗!
少游,祖籍高邮是不成问题的。高邮城上是否有少游故居?不得而知。"左厢里"是指三垛镇顾庄季阮秦家垛一带吗?应该是。这三处村落至今仍有大批秦氏后裔集中居住。秦家垛如今已命名为“少游村”,建起了秦氏祠堂,吸引着海内外秦氏后人来此寻根问祖。
三垛镇建有纪念秦少游的七夕广场、塑像。古文游台里有秦观读书处,有四贤祠等等,更是名闻遐迩,蜚声寰宇。
秦少游成了闪亮的历史文化名片,泽被邮邑古镇。秦少游不仅属于秦氏后裔,也属于三垛古镇,千年邮邑。同时,属于中国,辐射世界,必将圈尽天下秦粉!
秦氏后裔,对于自己杰出先祖的形象是十分在意的。其情之诚令人感动而吃惊。
有回,我在酒桌上和人闲扯,说到了秦少游的真实相貌: 大胡子,大肚皮,完全颠覆了人们的想象。有关古书上记载,“(少游)及长,多髯。人戏称髯秦。″至于大肚皮,他在一首诗中作了自描。"与物无营但欲眠,客来从笑腹便便。"
宋人《邵博闻见录》中有段趣文。
一次,在苏东坡家文人雅集。有人拿少游的大胡子调侃。少游即引《论语》句反击,"君子多乎哉"。乎、胡谐音,意思是胡子多的是君子。
苏东坡胡子稀稀拉拉的,多了心,以为少游在嘲笑他。反应极快,也引《论语》句反击,"樊须小人也"。樊须,孔子弟子。樊、繁谐音。意思是胡子多的是小人。
两颗文曲星在斗法。
如此幽默!文人开玩笑,也开出了国际水平。这才叫上档次。哪像我们,也常拿人的生理缺陷或特征咂味,往往是庸俗不堪的调笑。肚里没墨水,浅薄,汗颜了。
酒席主人不高兴了。说是玷污了他们的先祖。汝兰姑娘硬是倒了满满一大盅酒,强逼着罚我喝下。扬言今儿非要让老师变成大舌头,省得胡说。因为他们认为,秦少游应该像戏台上的小生一样,是一个眉清目秀,潇洒倜傥的风流才子。想不到我的学生竟然这般较真,很让我吃了一回苦头。
文游台的四贤祠里,有一幅当代著名画家范曾绘的《四贤图》,反而把苏画成了大胡子,把秦画成了短髭。
蝶园广场上的秦观石像,下巴上则是一撮山羊须。看了令人失笑。我恨不得揪下这撮丑陋的东西,可惜是石刻,揪不动。
文游台里,有一秦观手持书卷站立的塑像,倒是人们心目中的风流才子形象。我们的秦少游就该这么漂亮,神气!
历史真实归历史真实,满足人们良好愿望有何不好?况且,少游年轻时,一定是这个样子的。
千年之后,还能左右人们的认知,少游魔幻式的魅力何其大哉!
依我个人的看法呢,这类塑像可冠为少游少时形象。另塑一还原历史原貌的"多髯"形象才好。
男人的胡须,比如关云长,五绾飘飘,仪表堂堂。加上青龙偃月刀,火红赤兔马,威风凛凛,气冲斗牛。好一个美髯公!
李逵,若没了钢针般的一蓬胡子,那还叫黑旋风吗?
男人的胡子,是美的代号,是风度的标记。老人的长须,是成熟,是长者的威严。
三垛的七夕广场上,能否再塑一真像。不过,不要关云长的面如重枣,而应面如冠玉,五绾长须,傲然玉立于天地之间。
一翩翩美少年,一轩昂真国士。不都为供后人瞻仰,发思古之幽情吗?让少游形象泽惠千古!
上善若水。水乡泽国的高邮,孕育出了风流才子秦少游。他的婉约词中,充盈着水的灵气,水的柔情,水的温润,水的晶莹。我们既要苏东坡的"大江东去",也要秦少游的"山抹微云"。豪放与婉约并存,阳刚与阴柔共济。
秦少游诗魂不朽,词意永恒!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少游之泽,永世长存!
【作者简介】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