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安行先生
《游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
赏读浅析
伍宗溶
涂安行先生原作:
游内蒙古
鄂尔多斯草原
河套草原史迹寻,
匈奴党项久纷争。
秦王称霸修皇道,
夏主中兴筑土城。
出塞主嫱身影远,
守边李广辙痕深。
沙岩石窟漂雕古,
宏伟成陵世所钦。
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作为咏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作者在诗的首联的第一句“河套草原史迹寻”后,就引出了匈奴、党项、秦王(秦始皇)、夏主中兴、王昭君、李广等民族部落及历史名人和皇道、土城、沙岩、石窟、浮雕与宏伟的成陵(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等具有文化底蕴的不朽遗迹。
河套草原的景色绿草如茵,沃野千里,苍翠欲滴,碧空如洗……。诗人在欣赏欣赏陶醉之余,“史海钩沉”,首联的第一句“河套草原史迹寻”呈现了诗人在“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第二句介绍了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女贞等民族相互战争倾轧。
从颔联开始,作者情有独钟秦始皇。我猜想应该是秦始皇的统一东方六国终结战国乱世、统一度量衡方便商业交流、推广郡县制巩固国家统一、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修筑万里城防御外侵的千秋功在、万古不磨的功勋和秦始皇的“天上有鲲鹏,展翅傲苍穹。六合只一扫,四海成一统。功盖昔尧舜,谁可与我同?”的豪言壮语感染了诗人吧。夏朝的蒸土为城技巧亦引起了诗人的浓厚兴趣。
王昭君虽已身影远,但她的“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的独立人格,自请和亲的开拓精神,敢于奉献的爱国情怀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戍守边疆的李广的威猛和在疆场上战车的深深痕迹展现在颈联。
作者在尾联历数了鄂尔多斯草原周遭的壮丽沙岩、神奇石窟、多彩浮雕和那当今世界唯一保留祭祀文化最完整又宏伟的祭祀场所成吉思汗陵园。
这首诗巧妙地用了“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的“写作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此诗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朮风格。另外颔联颈联的对仗不但工稳,其语句节奏更是臻美。如颔联的“秦王~夏主”“修一一皇道~筑一一土城”,颈联的“出塞~守边”“王嫱~李广”。“身影一一远~辙痕一一深”。足见诗人具有写律诗的娴熟技巧和雄厚的文学功底。
作者简介:
伍宗溶(1936-),咸安区官埠桥镇人。咸宁高中副校长。湖北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