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全国

近日,获悉陕西咸阳籍退役老兵,退休媒体工作者鲁建超采写的报告文学《走近杨兴文》获得《当代作家》举办的作家杯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并在该刊今年一月号上刊发。读完此文后,我被两位老兵的爱乡情怀深深感动。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以乡村自然山水为依托,突出乡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文中的主人公杨兴文先生是一位离休的军旅艺术家,离休前曾在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离休后一直惦记着家乡父老乡亲,回到老家礼泉县土洞村,带着满满的故乡情结和不菲的艺术成果,乡音乡情乡愁始终藏在心里没有改变,想以他的绘画艺术及艺术家的视角在家乡土洞村这片热土上打造一个艺术田园,为故乡留下永恒的文化遗产,以艺术田园田园艺术引流活商,为兴村富民寻找一条新路子。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硬是把村上一块废弃了的垃圾场变成了绿茵茵的艺术田园。


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的田园艺术,除丹青水墨作品外,在园内又开始着力打造铁艺作品《双面钟馗》,《四方钟馗》,还将陆续打造出表现自然生态的《沙尘暴》系列,反映社会民生的新冠题材,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作品用的全是废铜烂铁,他说要化腐朽为神奇,变废铜烂铁为艺术品,钟馗系列作品,要把钟馗那种善良,包容,公正,正直,正义,威武,嫉恶如仇,守护天下苍生的英雄气概和人间浩然正气的精气神完美的呈现。
他说:再用三年时间,努力打造出一个理想中的田园艺术殿堂,吸引人们来旅游,以此激活乡村游使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从而实现他艺术兴村富民的文化梦,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位老战士最后的余热。


同样身为作者的退役老兵鲁建超、曾是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在部队宣传股担任新闻报道工作,转业后在《咸阳日报》工作直到退休。
他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当记者,做编辑,谋策划,也做经营,学习毛体书法,独创《双猴献寿》,他也是一位热爱家乡建设,为家乡民俗文化振兴出谋划策的媒体人,退休前后始终不丢军魂,不忘家乡,致力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了抢救故乡兴平市店张镇阿尚村十几年没耍的社火,与几位游子合力将熄灭了十年的阿尚社火重新点燃,以民俗文化唤醒阿尚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阿尚社火表演不同于其他社火,它蕴涵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表现,向人们展现民俗文化,今古奇观,历史传奇故事等等,弘扬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为了抢救和保护,他多方奔走,吸纳村里游子,建微信群创立《阿尚社火》公众号,当好村上的政协,为村上发展出谋建言献策,组织策划拍摄了纪录片《燃烧吧,阿尚社火》,编辑出版了《阿尚社火》一书,做好阿尚社火、武则天手植的阿婆皂桷树和改革开放后走出的二百多名大学生被誉为状元村的三张名片的宣传,并与游子们合力,把阿尚社火一直耍上了央视大舞台,同时推动完成了社火申报兴平咸阳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等。



如今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乡村文化振兴将成为雨露滋润,凝心铸魂,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五大振兴、五根支柱之一。
(原载《咸阳日报》2023年2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