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北黄土高原,泥土芬芳,山高沟壑,贫瘠土地,山青水秀,窑洞热炕,大理河水,好地方、好风光,横山石湾公鸡会,“公祭会”,是一个由多个村庄联合组织起来的龙王信仰的文化共同体。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二都要隆重地举行专祀龙王的公祭仪式。初一初二来自山南海北的乡亲们,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带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保护年会,欢聚大理河石湾古镇,共同庆祝二月二公鸡会,“公祭会”弘扬民族文化,民间艺术,陕北信天游唱出了黄河儿女对这片热土最真挚的情感。
一
忆乡思念
回忆故乡想石湾,
历史古镇龙鼎山。
陕北黄土育好汉,
沈家百年不一般。
慈善慈祥德行善,
赞誉孝敬家美满。
男才女优不平凡,
煤油点灯出当官。
两袖清风金不换,
百里八方人人赞。
离乡背井寻发展,
异地他乡来西安。
叶落长安根不断,
家族情丝百年传。
盼望回乡去游玩,
祭祀灯会好灿烂!
陕北横山县石湾镇每年农历二月二大节——公鸡会(公祭会)。想起小时候毎家志愿抱着公鸡上龙鼎山顶祭拜,公鸡代表着一种阳刚之气,用鸡血来做辟邪之用。喝鸡血酒吃公鸡肉,成为了公鸡会人与神共享生活的传统。在陕北人们一直认为在宗教或传统的节日里生活在一个空间。久而久之,祭龙神的公祭会就叫成了今天的公鸡会。二月二日凌晨、公鸡鸣叫第一声叫醒周边村民,小孩大人开始抄豆豆,黄白纸备打“龙眼纸”,以防冰雹等自然灾害降临。
祭祀活动演变为祭祀、扭秧歌表演、聚会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民俗表演,用陕北的话说,就是红火热闹。法师打头,手举法器,身披羊皮袄,缓步走来,后边跟的秧歌队、舞龙舞狮队、水船、小丑,一路扭打一路走来,遇到街头开阔地,就停下来踏踏实实表演一番,那老腰鼓打得震天响,长龙游走几乱真,小丑扮相搞怪惹人发笑,老艄小艄嘻嘻哈哈一边戏耍一边摇得那水船水上漂。这项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伴随着石湾村的诞生而诞生,约有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历史,代代薪火相传,从不间断。 
还有很多来自榆林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
晚会、电影来助兴
山顶上的活动刚刚结束,山脚下的晚会就拉开了帷幕。晚会的十几个节目精彩纷呈,其中一个十余分钟的魔术表演更是赢得了台下村民不少的欢呼声。
民歌手张慧玲的一首《黄河船夫曲》,着实让台下的观众过了把民歌瘾。张慧玲透露:“每年二月二,我们都自愿回来为家乡捧场。”张慧玲于2011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欢乐一家亲》节目,2022年她是政协委员参加靖边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的她越来越忙碌。但只要家乡需要,一个电话,她就赶了回来。
二
二月二龙抬头
异地他乡看抖音,家乡横山石湾镇。
历史悠久很有名,三县交界为中心。
窑洞土炕满山青,龙鼎山顶锣鼓声。
龙鼎山上祭龙君,保我石湾众黎民。
公祭大会报神恩,世代承继保传统。
祭天祭地祭龙神,香纸灯火如彩虹。
龙舞门前报太平,二月抬头腾天空。
平民百姓跪拜请,龙王老爷显神灵。
风调雨顺由它定,呼风唤雨救万民,
四季平安风雨顺,粮食满仓五谷丰。
公祭庆会天感动,敲锣打鼓报神恩。
俊男靓女扭秧歌,骑上毛驴唱道情。
街道舞狮贺年新,二月二转九曲灯。
九曲灯下现梯形,火树银花不夜城。
水船秧歌踩高跷,横山腰鼓出国门。
各家灯节贺添丁,四海游人访兴宁。
迎春接福喜盈盈,大美石湾欢吉庆。
晚会民歌歌过瘾,公祭会传非遗风。
龙腾虎跃人间景,鸟语花香天下春。
山羊顶架鸡叫鸣,叫醒邻村乡亲们。
长龙游走几乱真,小丑扮相搞怪行。
勤劳致富陕北人,国强民富传美名!

作者;张治莲,笔名;芳叶,榆林横山石湾人,是陕西省喜秦戏剧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延安市诗词学会会员,业余爱好写小品,打油诗歌,2014年在西安市未央区征文《年味》中获奖,2019年在中国工人出版的全国先进模范事迹汇编里登刊,2021年创作的抗疫作品在未央杂志、长安部落文苑登刊,快板赞《抗疫英雄》在陝西广播台播放,《抗疫英雄志愿支援武汉》作品在横山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众号发表,2022年创作的抗疫作品在科技报网登刊,西安日报登刊,并做客西安交通旅游广播讲述药店防疫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