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云南省一级一等完中宣威六中麒麟分校(帅亚高中)自创办之日起,就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价值理念”(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让不同的人共建同一个和谐社会)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迄今为止,已经有诸多具有“鲜活个性,快乐灵动,和谐向上”的学子脱颖而出。今选高二2班学子王云龙的古文体作文《言槐》,以飨读者。
余之诞辰,家母种其槐南,今已亭亭如盖矣。
南槐临溪,潺潺自东南也,水尤清冽,鱼虾甚繁。余幼时常行乐于此,三两孩童,戏水嬉闹,日暮而归。
至于秋末,槐花凡始,如繁星缀其上,其香悠远,十里皆闻,然槐可食之,亦药引。及秋,男女老少皆手其簸箕,立于槐下,仰望之。顷刻,簸满而却之,家母常煮茶以厚待,闲卧于槐下,静知其风,静闻其水,言笑晏晏,亦是暇余之乐也。
及至今日,闻槐壮,其成人肩宽不足也。众视其为祥树,常制愿牌挂其枝上,有夫妻求子,幼童求学,男女求缘,此及民之所愿也。
家母常敝其东门,游子行此皆立足观槐,制牌于树,以祝祈愿,以感其怀。门口建有凉亭,亭内置于茶,供行人以消暑,十里八乡闻之,称家母之大爱,皆相敬之。
余及弱冠,求学于越州,离家百余里,常泣涕而思之。家母有恶疾,于更季之时,为痛所不眠。余时念母,常痛之于吾心。余求学之余,寻药寄之于母,母信之以报安康,常嘱余以慎学,并以槐糕相食,闻其可缓劳倦,母之叮咛,余未敢怠慢也。
不惑之年,为报母养育之恩,若槐花浮于人间,余常事于境外,些年未归家。然忽闻家母因恶疾逝世,泣涕涟涟,便匆匆归家,葬母于槐下,花以盖之。思母之时,便醉卧于落槐,历久而不醒也。
母遗其书言:“人生之于此,亦有归去之命,此乃人生常态,何必念念不忘乎?然昙花一现,亦有复见之时,尔之前夕,更相长也,须追朝阳以逐日,母愿化此槐,常伴尔身,未念之。”听母之言,余觉然矣,亦怀母之志,逐朝阳矣。
今乃母之忌日,余偕吾爱归家以悼之,执妻手卧于槐下,仰观天色,有虹怡然驾之于上,忽有风沐槐以发声,吾知余母伴吾身。未见其虹,便知其色;未见吾母,便知母随风来。风无止兮,吾思亦未止兮。
余观其槐,槐南有枇杷,家母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作者:王云龙
指导教师:杨芮婷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