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双棉鞋的记忆
作者/李阳
诵读/海的女儿
当今,我们生活在物资丰富的时代,人们想买的鞋子真是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许多人至少有10双鞋,有的人甚至更多,可根据穿搭选配鞋。回首往事,有一款棉鞋是我抹不去的记忆。

1964年,我穿棉乌拉鞋的时候
在20世纪50、60出生的人,都经历过艰苦的年代。在北方漫长的冬季,东北人一身穿棉御寒,棉鞋是不可缺少的。那个时候,因为许多家庭人口多、收入低,所以人们穿一双棉鞋过冬不足为奇,习以为常。
在百货商店或者供销社卖得最多的是棉乌拉鞋,鞋底是黑色橡胶带防滑纹的底,鞋面是粗厚的黑布面,上面有几道机器缝制的线,10个铝制的扣眼 里面穿着鞋带。每双鞋的价格在4元左右,这在当年,对月收入几十元的家庭是一笔较大的支出。
这款鞋男女老少皆宜,也是常见的劳保鞋。大雪过后,洁白的雪地上留下路人的足迹,其中棉乌拉鞋的脚印有很多、很多。
在我小的时候,一到深秋,母亲总是给我买一双黑色的棉乌拉鞋,每年鞋的尺寸在变大,但鞋的样式和颜色总不变。刚入冬时,穿上新棉鞋,很舒适暖和。在冬季大雪过后行路难时,不防水的布鞋面常常被打湿,雪水会渗透到鞋里。

我经常和同学,在户外溜冰,打雪仗,堆雪人,抽冰嘎,踢足球,玩嗨时脚会出汗,内有汗水外有雪水经常把鞋从外向里湿透。每天离家时穿上干净的鞋,回来时鞋就变成湿漉漉的,到家第一件事是将鞋垫拿出来,同棉鞋放在暖气或者火墙上烘干。我穿的棉鞋是白天湿了,夜里烤。第2天,穿着干的棉鞋出门。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棉乌拉鞋伴随我 从儿童成长为少年。
曾记得学校放寒假的时候,户外已是数九寒天,我天天穿的棉鞋已经没有原来的样子了,鞋子褪色,松垮垮、软趴趴,鞋的棉花开始由软变硬。鞋内的棉底层已被脚汗侵蚀,散发出难闻的汗臭。

不久后,棉底层露出了橡胶底,我只好将腐蚀烂的底层扯出来,放一个新的棉鞋垫,再对付着穿这双鞋。无论鞋的保暖效果有多差,变形的样子有多难看,只有坚持到 冬去春来,季节变换,母亲给我买一双新的球鞋。
时光如流水,一晃就是半个世纪过去。如今,我已两鬓白发,年过花甲。每当我穿上新鞋,深藏的记忆涌上心头。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棉乌拉鞋伴我走过了冰雪严寒的日子。
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不要忘了过去,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