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九十六)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仰望流星划过长空,然后复熄灭于大象无形,世界上有多少文明也曾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空光彩夺目过,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爱琴海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消失的文明已经消失,在资本主义文明走到尽头之时,人类文明应当何去何从?二十年来欧美文明的衰落过程也许逐渐被人们忽视,而中华文明青云平步中走向世界顶峰将成为世界的主流关注,“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看到旧人哭”,彼盛此衰的一幕正在世界东西方上演。中华文明与欧美文明的战略对决正在到来,这既是东西方文化的大碰撞,也是世界文化大融合,全世界正在拭目以待。
近百年来,中国出现了四位伟大人物,他们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孙中山通过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将资本主义文明全面引入中国,毛泽东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将苏式社会主义文明全面引入中国,邓小平则将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巧妙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明,中央则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中华文明结合一体。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就是在四个伟人的社会实践与运帱帷幄中完成的。中国硬实力的崛起雏形与发展之路基本清晰可见!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之路尚在襁褓之中。国家崛起和民族文化复兴属于不同的范畴,崛起属于硬实力,而文化复兴则属于软实力,两者相互依存同步推进才算是中华民族的真正振兴。在中华民族的崛起过程中,四位伟大人物用尽了各自智慧。一是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权平等、民族共和、民生共荣的三民主义,将以“民主共和”为主的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引入了中国并进行进行中国化实践,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学习别人的长处达到中华崛起不受他入凌辱的目的。二是毛泽东同志,他将马列主义中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思想原理以及前苏联的共产国际经验用来改造我们的新中国,让中国走入世界五强。三是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老人家,他大胆引入西方有几百多年历史的股份制度,用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改造中国竞争无力且效率低下的“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劳动效率,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巧妙嫁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邓老告诫我们,不要争论企业“姓资姓社”的问题,“贫穷落后绝对不是社会主义”。中央提出文化自信与文化复兴,这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置于中华文明的土壤之中!他将带领中国全面回归七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用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实行商品生产与交换,用共产主义方式解决福利配置与相对公平,用中华文明中的传统文化思想重新塑民族灵魂,并用东方文化价值观占领世界道德高地。让人类文明体验到未来中华文明土壤中创造的“中国模式”的普世性、可持续性、道义性。从此,二十一世纪属于中华文明光照天下并被世界广泛认同的中国世纪。
中华文明正在向世界走来,中国未来社会将重新融入七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而不是抛弃甚至丑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太极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同于其它民族灵魂的根本象征,我们绝对不能将祖宗留下的优秀思想文化“破四旧”,或“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我们也不能用西方学者倡导的西方文化来改造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断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正在全面吸收世界优秀文明,对于资本运营方式及其成熟制度的引进目的仅仅是提高我们企业的效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清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中在西方长期形成的特色思想,如由社会利益由民意主导的短视性民主,损人利己的个性化自由,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则以及腐朽没落快餐式文化,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西方世界的垃圾文化,不能象法律条文抄袭外国法典一样拿来就用。若真正构筑中华文明的“精神大厦”必须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要求。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老祖宗留给我们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思想体系及政策导向,如“重农抑商”,儒道互补,重义轻利,人文伦理等,这些代代传承的遵循的古训古教,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内容,应该与社会主义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中的优秀内涵实现融合,并形成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国家教育之中,以待将来引领世界,这是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脉络体现。这样,未来中国走向领导高位并引领世界发展方向时,西方文化的二元性和东方的一元文化的结合会形成新的世界价值评判,西方的“竞争性利益至上”思想体系必然向东方的“合作共赢性道德至上”的思想体系过度。
中华文明未来将引领人类文明方向,这是世界的选择,也是社会规律的选择!中国的未来推行中华文明中大众公认的普世道义,一个替天行道的政治文明必须以全人类的利益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互利共赢,文化包容。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物”,是人本主义而非资本主义。
回顾中国历史,若从考古记载的云南“元谋”人算起,人类东土已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了。一百七十万年相对地球生命而言非常短暂,然而相对于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文明史却很漫长。长期以来,我们的祖先在林中采果,在江河网鱼,在荒野狩猎,在洞穴露宿,以天地为依托,随日月而劳息,过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活,中华文明中的“以德配天”及道法自然的思想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中形成的。
从非洲考古学认定二百五十万年前人类存在算起,地球人类在非洲出现的更加久远。人类真的是地球的主宰吗?几百万年来,人类这个地球琏条中的一员不过是上大地上的匆匆过客而已。然而资本主义文明自从工业革命开始,无限制地向地球索取各类资源。几百年来的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将人类文明带到了“涅槃重生”的十字路口,“道法自然”、“重农抑商”、“以人为本”的东方思想已经让有识之士看到了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希望。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从一个黄河中游的原始部落,逐渐发展成部中原部落联盟,从部落联盟发展成“一王多候”的王道政治时代,从“一王多候”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家天下”时代。五千年来不管风云如何变换,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这是人类的一把圣火,它指引着人类走向理性、和谐、共荣、可持续性“天人合一”的未来世界!《道德经》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与“自然”,这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自然”是“无为”的内部基础,“无为”是“自然”的外在表现,人类无论如何发展,都跳不出的自然规律的大道,人类顺道之时,以无为而天下大治,社会逆道时,要以有为而匡归正路。中华文明的灵魂思想是道性思想,是规律性思想,东方之道与西方之术,唯有以道御术才是人类文明的正确选择,无论欧美世界是否愿意,无论资本主义文明是否答应,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文明犹如黎明前的曦光,冥冥之中将照亮未来世界。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