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浅谈
文/叶向光

自古以来,人的心灵就是好与坏的战场。文学之所以产生了,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真善美和假恶丑,必然要在人的心里唤起对它的爱或憎。所以文学就有了目的:使人向上,使事物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揭露黑暗,也是为了人的向上。作者展示人的内心活动不是为了进行哲学分析,而是因为希望把美的魅力和恶的丑陋展示给人间,使人们去肯定并歌颂;使人们去否定并暴露。
现在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心理学的时代。从事文学创作,除娱乐之外,更重要的在思考生活的问题,去评论它,并力图解决它。人们对文学的爱好,主要由于其可以通过描述人性人生,从而获致其力量之最终解释。
文学创作,是需作者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研究,从而感触传达,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人们,获得共鸣,所以摄取思想丶情感,进行加工,然后发表言论,抒发感情。
文学的目的受到限定应该说是错误的,创造性精神的自由表露应该得到承认和肯定。但是,为了产生这种个人自由的制造精神,就必须有对人生的真挚态度和关心人类苦脑的某种动机,而不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心理满足。所以心理的支配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心理阳光,就能一分为二地对待任何的人和事物,将歌颂与暴露的分寸把握得住。而心理阴暗,往往只注重负面东西,什么也看不惯,一肚子的怨恨,所以他创作的东西,一并始就给自己规定了目的,即不仅仅是为了揭露某种黑暗,更为阴险的是要给予彻底否定,并推翻出现了某种黑暗的社会。

为此,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对于评定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文学是时代的精神,也是反映社会的镜子,因此,在当前这种价值多样化时代,有各种方向的分歧也是自然的。但,创作的东西必须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曾在学校主编过刋物,一位学生的稿件引发了我的思考。故事发生在二00四年秋,当时,学校还在旧址,好多学生寄宿在邻近民宅,冬天生着火炉,这就存在安全隐患。眼看将要入冬,而新建学校的硬化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便决定先搬迁过来,也不妨硬化工程的继续。可是一刮风便有沙土飞扬的现象,很是烦人。这位学生写文描绘了这种痛苦,很是形象动人。他的辅导老师也是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简朴地认为文笔不错,就把稿件送交上来,但没看到发表很是遗憾,便向我咨询。我给他分析说,旗政府筹资一点伍个亿建立新校,为学生安全考虑匆匆搬迁,这只是个眼前短崭问题。我们应先存感恩思想,万万不可无意间作以怨报德的事。我作为主编必须把好这个关。这位青年老师豁然开朗。
文学不仅是社会的缩影,是一面镜子,是一盏灯,它的主要任务是放出光亮。处在一个进步的社会,既要多加颂扬,也不能废弃针砭。当文学一旦染上了世事无常的色彩的时侯,当它的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绝望和悲叹时运不济的时候,当它成了艳情写照的的候,那么,我们也许会相信,这个民族已经陷入了无生机和衰落之中了,再没有什么奋发和斗争的力量了。随之也许会闭眼不看崇高的目标,失去了国家梦的念头。所以培塑阳光心理是何等的重要。

当你想写点什么时,不必刻意追求形式,当你面对写满文字的纸张时,定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也更增添了你继续写作的兴趣。时间一长,你会自然而然地改掉怠惰的习惯,勤奋于笔耕。由此积累而成的东西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毕生珍藏。
2023.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