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子生发出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我们这个城市,太原的故事。
在北京的一座豪华演讲厅,一位姑娘穿着普通的运动装,步履稳健从容,脸上透岀满满的自信与风骨。观众席的男女忖度,这是哪来的大家闺秀呢。她手里拎着个纸箱子,缓缓走到聚光灯下。场内鸦雀无声,目光的焦点凝聚到纸箱子。不约而同动起了脑子,里边究竟装着什么?
姑娘告诉大家,纸箱子不稀奇,也没装着什么东西。这是她生命的摇篮。这故事从头说起。
上世纪90年代末,20多年前的一天,山西省会太原火车站附近,一个老旧院子里传岀婴儿闷声微弱的哭泣。人们被这小分贝但震颤心灵的声音吸引。婴儿在哪里?声音来自角落里的纸箱子。几个男女围过去,打开后看到了女婴。呜哇挣扎的小生命,比正常的人缺少了点儿什么,是左臂残疾。大家明白了,是弃婴。有骂孩子亲生父母的,有唏嘘叹息的。可怜,慈悲,但收留人养人,这可不是心血来潮的事儿。

一位捡废品的老奶奶叫高占仙,她刚好从垃圾场路过院子,她也听到了婴儿的啼笑。她不由得走到院子里。走进人们围拢的纸箱子里一看。她当下吃了一惊,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婴儿见了天,见了人,呜哇呜哇的痛苦啼哭声更响亮了。60出头的高奶奶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心想这是哪个造孽的爹娘这么残忍。怀中仔细一看,这才发现是个天生左臂残疾的女婴。她明白了父母为什么残忍的放弃。怎么办?抱起来容易放下难。时值春夏季节,这天阴云密布,抬头的一刹那就是一声闷声的滚雷。要下大雨了。
来不及多想,老妇又把孩子放到纸箱子里,紧赶的拎起来就往家走。好玄的。前脚刚入家门,后脚就被雨点儿打湿了。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天有异象,地有奇事。雨滴代表着残疾女孩向上天悲冤的倾诉。可怜的孩子,幸亏遇到了好人。不然的话就糟糕了。
高奶奶为什么发此善心,因为她有同病相怜的人生命运。打婴儿起,因为贫穷,父母亲就放弃了对她的抚养。沦为孤儿的她辗转多个家庭,人生充满了凄凉。一生孤独,直至垂暮的花甲年龄,仍是膝下无儿无女照顾的孤寡老人。她没有工作单位,没有任何工资收入。全靠起早贪黑,拾拣废旧物品所得维持生计。她住一间破烂狭窄的小屋。屋里还堆满拣来的分类废旧物品。日子当然过的十分艰难。
风停下,雨住了,高奶奶才发现手里握住的是烫手山芋。孩子抱回来了,又是个可怜的残疾女娃。自己一个人都过的艰苦,还养的起吗。又能给谁,谁要。看着放在床上的女婴对她笑了,高奶奶由不得哭了。孩子,这是你的造化,从此后就和奶奶相依为命吧。
当年的残疾女孩,在高奶奶的精心照顾下逐渐长大了。成为今天动人的励志故事,站在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舞台中央,她讲述的是自己战胜残疾的生命故事。奶奶给她起个名字,高思恩。让她记住这个世界并不只是无情和残酷,得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那些一路帮助过自己的好人。

苦命的孩子打懂事起就跟着奶奶劳作,捡废旧品,码弃物打包。不到7岁就帮奶奶做饭洗衣。在幸福的阳光生活里,还有一群灰色中挣扎的人忙碌。社会百业七十二行,靠双手争取生活的营生最是辛苦。
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过日子,日子难。高奶奶只能更加的勤奋维持生计。她黎明就起床,踩着星星很晚回家。拾破烂微薄的收入,勉强养活两人。
高思恩回忆艰辛的童年,一年到头不用说吃肉,有时连菜也吃不起。到了过大年,奶奶才买点肉。有一次,奶奶端的碗里,有肉块不舍得自己吃,用筷子给孙女夹过去。高思恩自小就很心疼奶奶,每天看到她佝偻的身躯辛苦的劳作,不知在心里淌下多少眼泪。"不,奶奶,这块肉还是奶奶吃吧。"孙女和奶奶为了这块肉,就这么推来推去。不料将这块肉掉到了地下。谁也不说吃了,四目相对,泪如泉涌,悲欣交集。祖孙二人相拥而泣。
到了上学的年龄,高奶奶看到孙女眼晴里经常滚动的泪水,欲言又止。那份酸涩老人家清楚。孩子也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肩挎书包走进学堂。可女娃是没有户口的"黑人"。在从婴儿园直至殡仪馆需要关系的社会,一个拾破烂的老妇能有什么门道。于是老人多次找到学校领导面前跪求开恩。跪了多少次,演讲的姑娘也不记得,反正跪的感动了好人,有人就给岀主意帮助。找街道办,派出所,民政局,还有残疾人的组织。社会的温暖来了,孩子的户口解决了,也按照顾的弱势人群得到救助。
孩子高兴的进了校门,犯愁的事跟着,学费,花销等。高奶奶快70岁了,背地里落过多少泪水不得而知。她为天上掉下个乖孙女而高兴。孩子上学了,奶奶孙女抱在一起喜极而泣。但同时又增加了过日子的负担。别家的老人是琢磨着如何享清福,高奶奶肩上的生活担子反而更重了,劳作不能做减法。高思恩难过了。她又责备自己,怎么跟奶奶提上学的要求呢。高奶奶说,奶奶再辛苦也不怕,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进校门。

好在高思恩很争气。她很懂事。在土冒烟飞的灰色的环境里长大,从底层世界仰望星空。人的舌头乱搅惯了,一说是穷街陋室出刁民,另一说是寒门出贵子。高思恩属后者。她根性善良纯朴。除了在高奶奶处感化岀穷人家劳作的辛苦,还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岀不同凡人的意志力。她没有因残疾的身体自卑,反而激活岀超乎常人的奋发力量。学校离家有很长一段距离,得坐几站公交车。有妈的孩子个个是宝。有钱人家的娃享受着豪车接送保姆侍候。高思恩深知奶奶的辛苦,为了每天节省公交车的几元车费,她每天来回跑步上学。顺便还为补贴家用尽力。春夏秋冬,她就靠自己的两条腿解决交通。沿路上,凡看到的饮料瓶子,破纸盒子,废旧弃物,都宝贝一样的收集起来,放学回家,战利品一般给奶奶带回去。
高思恩,奶奶给她起的这个名,还经常念叨给她,让她知恩图报,思恩不忘。用一颗感恩之心滋养自己。高奶奶再辛苦,但因为有了一个懂事孝顺的孙女而欣慰,苦在身上,乐在心里。左邻右舍都夸奖高思恩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大家送来四季衣服,缺钱时也经常能得到邻舍的帮衬。她打小自律,刻苦学习,也不会有其他孩子的条件花钱辅导,吃押分的偏饭。但各门课程考分优异。小学里的体育运动会上,谁也不敢相信左臂残疾的女生高思恩夺得了田径100米短跑的冠军。
高思恩后来仿佛是一路顺风,上初中考高中,还如愿考进了山西大学的校门。
大学毕业后,在考研究生的当口,突然近八旬的奶奶摔倒,脊椎骨重伤,卧床不起。她一边悉心照顾奶奶,喂饭喂水,帮助排便。一边仍继续刻苦学业。
高思恩平静地站在北京的大舞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年代罕有这么苦命的孩子,在场的上千男女同情的泪腺谁能不痛痒,都为姑娘的命运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观众席上的老少男女泪流的稀里哗啦。她反倒很冷静。她感恩帮助过她的所有人,感恩政府的低保和残疾人组织。话语铿锵。感恩苦难和不幸让她奋发,从来不放弃。她晒出自己努力的硕果。虽然她是残疾,但是有非常岀色的体育成就,在读高中期间,就以综合的体育成绩,取得了本省稀有的国家级二级运动员资历。后来她多次代表省市残疾人运动队参加全国性比赛,最好的成绩还获得过亚军。

高思恩未来可期。凭她的思想,能力,对人生的认知度。她历练艰苦之后一定有丰厚的福报。人们毫不怀疑。在她看来,人生最黑暗的时期已度过,一切都展示了光明。天助善人。故事末尾了她还告诉大家,瘫痪在床的奶奶奇迹般的好转,可以下地走路了。而且她还说,有了政府每月给的几百元低保生活费,那已经是奢侈的感觉了。祖孙俩经常在梦中乐笑。
垃圾场上纸箱子开始的故事完了。
高思恩又拎起纸箱子,她说长大了,小纸箱子那是无法放的下她了。但低箱子生发岀来的梦想却会随她的成长高飞。
本人心潮还没能平息。以一个无忧无虑老年人的心态。还惦记着那个没有出画面的高奶奶。掐指一算,高思恩20多岁了,高奶奶收养她时,已是60多。现在老人家该有80多岁了吧。她已彻底失去了捡垃圾的能力。按她的情况,不可能有退休工资,年金更是妄想。就靠那点儿社会低保救济吧。否则很难想象怎么可以活下去。高思恩上学可以有助学金支持,但普通生活的维持没钱也是寸步难行的。
祖孙俩相依为命,讲述的大概也是些皮毛。人骨髓里的痛一般都是藏在心上的,其过程一定有更凄情艰难的内容。
烦恼即菩提。从高思恩的一路成长,我们也可说阅读了一部社会学,她的足迹可以作为研究教育学的范例。苦行能彻悟,反之,甜蔓结的苦果。命由己造。能改变命运的从来是自己。
纸箱子的故事是喜剧。高思恩将有能力改善家境了。祖孙俩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高奶奶的晚年是幸福的,苦过来的人,一切都不是苦。晚年她有高思恩这样的孝顺女,估计她吸一口空气都觉得是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