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的天空风轻云淡,路旁婆娑婀娜的蓝花楹花开半空,筛着静美的光,紫红色的三角梅如火如荼,淹没了整座城。
在这片伸手可以摘到云朵的红土地上,笔者看到了一群自信、坚韧、勇敢、独立的孩子。他们大多是父母在外面工作的留守儿童,他们独立自主,勤学善思,自己就是小老师,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我的教育理想和追求是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和谐世界。在我们学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独特的,不管未来如何,他们都在努力地实现着自己。”行走在校园,孟国泰由衷地对笔者说,随后,他指着攀援在教学楼前两株怒放的三角梅,感叹道:“这花树可以向高处生长,成为一棵傲然而立的藤树;可以依墙伴树而生,写一壁芳华;也可以委屈地爬在地上,铺一地红霞。不管身处何方,都不忘初心,浓烈地开放,纷纷扬扬。”孟国泰是在说花,也是在说校园的孩子们,更是在说他自己。

孟国泰热情、随性、率真、自信,将教育事业视作生命,坚守着内心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不改初衷。携梦想出发,做真教育的追求者,永远把育“人”放在首位。
“真正的教育要从个体出发,自主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奇迹。”看着校园内孩子们那扬在脸上的自信和对美好前途的憧憬,孟国泰有感而发。
为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他要求孩子们都要会唱《自主歌》:
“父母不要靠,老师不要依,自己命运自安排,自己快乐做自己。志要自己立,书要自己习,自己学习自己抓,自己就是好老师。路要自己走,饭要自己吃,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开辟新天地。”

孟国泰原来在公办教育体制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来选择了民办教育,他认为,在民办学校里,更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让孟国泰更加振奋,走进新时代,更坚定了他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心。
出生在滇东北大山深处的孟国泰,学生时代并不算特别优秀出色,他凭借自己的坚韧一路行走。师范毕业后,进入一所大山深处的中学当老师。也许正是由于自己的经历,孟国泰更能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而不仅仅是把精力放在成绩最优异的一部分学生身上。他说,在一所学校,我们不能只关注20%的优秀学生,更要为80%学生的未来负责;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优秀是多元的,有的学生善于专业研究,有的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强。

在教学中,孟国泰善于激励学生,实行“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的教学方式,所带班级成绩斐然。孟国泰勤于学习,应用语言学研究生毕业后在贵州民族大学教书。1992年进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97年,孟国泰回到云南,成立了“云南素质教育研究所”,正式启动以“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为龙头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1998年,孟国泰专家团队与位于大山深处、金沙江边的云天化中学合作开展教育管理创新,这便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开端。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已经走过了21年的路程,凝聚了孟国泰21年的心血和智慧。孟国泰说,真正的教育,是从个体出发的,是从个体的“体、情、智、创、和”出发,进行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赏识、疏导和引导、发现和发展,让个体在不断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同时,获得快乐与幸福。教育不是只教孩子考出分数,不是只去追求拿到什么荣誉,还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人。永远把教“人”放在首位,人做透了,学知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他表示,我们的教育缺乏个性,把一群孩子放在一个集体中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最后把一群活泼而有创造力的孩子压成平庸的成品、半成品,这是我们的遗憾。真正的教育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鹰去搏击长空,让鱼去畅跃阔海;让“望天树”成为最好的“望天树”,让“老葛藤”成为最好的“老葛藤”;让“陈景润”成为最好的数学家,让“陈镜开”成为最好的运动员。这是真教育的永恒追求。
经过大量的反复思考和论证后,孟国泰建构了“从个体出发的新文化、新课程、新课堂、新管理、新质量”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新概念(如导育、万物教育、人字形教育、七三教育体系、学习创新做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创立“新五育”(体育、情育、智育、创育、和育)、“新五乐”(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和“新五论”(相对知识论、人性矛盾论、乐育论、万物教育论、真善美新论),在界定内涵的同时,开始了一系列一线探索与实践。

2005年底,孟国泰开始了对从个体出发的“三标课堂”的思考。孟国泰表示,当时,他一心想让优质教育进入农家庭院、千家万户,2006年~2009年,他创设了“乡村新教育爱心工程”,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赞助了昆明的一些郊县学校,亲眼目睹了乡村师资的匮乏,他希望更多的山区农村孩子能够获得心智启迪,看到更远的世界。于是,他选择了一所偏僻的山区学校——散旦中学作为“三标课堂”的第一所实验学校。
散旦中学位于群山怀抱之中,通往学校的道路崎岖不平,物质条件匮乏,但自从实施了“三标课堂”及相应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之后,散旦中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连续实现全县中考七连冠。
孟国泰带着自己的“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理念和“三标课堂”,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从城市到山村,不挑地区与学校,不挑师资与生源,在不同的“教育土壤”(如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济南胜利教育集团、南阳19中、河南远志教育集团、蒙自市新安中学、义乌外国语学校……)里播种,取得了丰硕成果。
(选编自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2018年第5期,插图为编辑所加。)
作者:邢晓风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