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二月份最热门的影视话题,一定少不了《三体》和《流浪地球2》,这两部科幻作品的爆红,让公众对于国产科幻小说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向有“科幻之都”美誉的成都,也将会在今年成为亚洲第二座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全民科幻阅读的氛围正在逐渐扩散开来。
以此为契机,武侯区图书馆联合八光分文化,秉承推广科学文化、提供公共服务、倡导全民阅读的宗旨,特别邀请《三体》系列责任编辑、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知名科幻作家万象峰年,知名科幻作家、青年科学家陈梓钧,科幻文学评论家、四川大学科幻研究中心负责人姜振宇四位嘉宾,在上个周末圆满地举办了一场科幻创作线下沙龙活动。

从左至右依次为:罗夏(主持人)、陈梓钧、姚海军、万象峰年、姜振宇
活动的联合主办方包括:四川省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四川省科普作协科幻专委会、成都市科幻协会。沙龙由八光分文化文学编辑、青年科幻作家罗夏担任主持。现场观众、图书馆的读者朋友、大小科幻迷与从事科幻行业的嘉宾们同聚一堂,畅聊科幻电影和小说的未来。
◤ 超越以往固定的视角
成为值得铭记的一幕 ◢
在活动现场,姚海军作为刘慈欣的编辑回忆起了《流浪地球》初次发表的相关逸闻趣事:“当时的科幻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受到关注,编辑部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刘慈欣的作品会这样给中国科幻带来巨大的影响。刘慈欣凭借这篇小说拿到了银河奖,用全部的奖金请大家吃四川火锅。《流浪地球》成为现在这么热门的一个话题,既是由于电影的成功,也是基于小说本身非常好的创意。”

《三体》系列责任编辑、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
沿着电影的话题,嘉宾们各自分享了对《流浪地球2》电影的评价。陈梓钧老师表示:“电影中像是真空引爆核弹、数字生命、量子计算机这些概念,如果用小说去描述需要花费很多笔墨,但电影的视觉化呈现就可以立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知名科幻作家、青年科学家陈梓钧
万象峰年老师补充道,“在技术细节之外,郭帆导演还铺陈了非常高密度的信息流,并且深度结合中国的时代特色。虽然也损失了其他一些方面的精致程度,但对作品来说并非坏事。”

知名科幻作家万象峰年
作为中国首个科幻方向博士,姜振宇老师补充了作为研究者的视角:“大家会发现《流浪地球》的第一部电影并不是特别完美的作品,但它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才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流浪地球2》。我们作为科幻迷,在看到过去只在脑海里的想象都变成电影中的画面时,一定是会非常感动的。电影是一种超越‘人的视角’的艺术形式,过去中国科幻电影很难做到这些‘超越性’的视角,但《流浪地球2》的‘太空电梯’一段就创造出了这样一种视角,它在中国电影史中也是值得铭记的一幕。”

科幻文学评论家、四川大学科幻研究中心负责人姜振宇
◤ 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在创作分享阶段,嘉宾们开始头脑风暴:什么样的作家能写出下一部《流浪地球》?

万象峰年老师说:“我们很难去猜测是哪一部具体的作品,但可以猜到其中可能会有的特点:它会是兼具宏大叙事、现实主义描写和时代美学的作品。”
姜振宇老师这样说道:“其实刘慈欣创作小说是为了描绘一种属于他的时代的、带有‘回乡情结’的美学场景。实际上电影《流浪地球》并不太符合刘慈欣的这种美学,但电影创作者找到了属于自己时代的精神内核,这是值得思考的。”

陈梓钧老师则从自己阅读小说的层面谈起,“当年读到《流浪地球》时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下一部《流浪地球》一定也会是这样的作品。”
姚海军老师补充道:“从我编辑作品的经验来说,其实很有可能这样的作品已经诞生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它。好的作品总是要时间的沉淀,就像今天我们回过头找到了《流浪地球》一样。”

◤ 创作需要现实的表达
也需要对美学的探索 ◢
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巨变的今天,科幻小说本身是否需要变革?两位作家嘉宾各自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论了更加深入的创作话题。
陈梓钧老师刚刚出版了他的新书《闪耀》和《银河边缘012:对抗样本》,他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心路历程。他认为自己的创作受到刘慈欣老师的影响很大,但早期作品学生气很重,沉迷在高概念、设定解说里面,只有到进入社会之后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转换了自己的关注点。他慢慢尝试将社会层面的东西融进小说中,《对抗样本》就是这样的创作。

《对抗样本》 陈梓钧 著
收录于《银河边缘012:对抗样本》
而《闪耀》这本书所选的篇目正好是陈梓钧老师从学生时代至今的创作总结。陈梓钧老师还能回想起早期作品创作时的清华校园生活,当时专业的学习内容、研究讨论的话题都成为了自己小说创作的题材。其实创作本身是缓解现实焦虑的一种方式。姜振宇老师评价道:“陈梓钧老师很像我们早期的硬科幻作家,但像的不是他们作品的风格,而是创作的状态。”

《闪耀》 陈梓钧 著
万象峰年重点探讨了他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的两篇作品《赛什腾之眼》和《飞裂苍穹》。万象峰年老师非常标志性的“高概念童话”——即现实、科幻与童话之间的相互结合,来自于他对于科幻创作的思考。万象峰年老师认为大部分科幻作品很难避免一种精英式的视角,所以如果要找到精英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桥梁,就需要借助于“童话”这样的概念来搭建。姜振宇老师评价道:“万象峰年老师的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气质。”

《飞裂苍穹》 万象峰年 著
收录于《银河边缘008:飞裂苍穹》
万象峰年老师进一步谈到,他最初创作的方法是找到好人物,再者是找到好主题,而到现在则会去寻找更多层次的主题,《赛什腾之眼》就是这样创作方式转变的体现。而更高的水平则是像刘慈欣老师,他可以在表达复杂主题的同时,以一种非常简洁的极致美学来呈现。科幻创作不能缺少对美学的探索,这种美的寻求是最优秀的作家所具有的天赋。借用李安导演的话,好的创作来自于瞬间闪现的美感。《赛什腾之眼》《飞裂苍穹》都希望通过视角的转换来超越一般科幻小说固定的主题。

《赛什腾之眼》 万象峰年 著
收录于《冷湖IV 赛什腾之眼》
◤ 下一部《流浪地球》
等待着读者们的发现 ◢
嘉宾分享结束后,活动进入到互动环节。有观众与嘉宾交流了科幻写作方面的问题,也有观众提出了对于今天科幻主流市场的一些疑惑。嘉宾老师们针对每个观众的问题都作了详细的解答。
现场有一位学生朋友十分热爱科幻阅读,表示自己读过很多遍《三体》,希望现场的嘉宾老师可以推荐更多好的科幻作品。姚海军老师说:“很高兴有学生朋友这么喜欢《三体》,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幻,比如由刘维佳老师选编的《领航员少年科幻丛书》就很适合年轻的科幻迷。”

热烈的观众互动环节
最后,主持人罗夏老师总结整场活动,他表示姚海军老师刚才说的一句话令他印象很深,就是下一部《流浪地球》也许已经出现了。罗夏老师说:“它或许就在我们今天谈论的这些科幻小说里,它正等待着大家的阅读和发现。”
武侯区图书馆馆长许冰女士也隆重致辞,希望今天的活动可以激发普通大众对科幻文化的兴趣,促进全民的科幻科普阅读,欢迎大家今后也多来参与这样的阅读分享沙龙。

武侯区图书馆馆长许冰
两个小时的沙龙活动就这样告一段落。活动的氛围时而严肃深沉,时而又轻松活泼。观众纷纷反馈,通过本场活动更加了解了科幻文化,对科幻阅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从嘉宾们的分享中学到了很多,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多多举办。下一部《流浪地球》等待着读者们的发现!

嘉宾合影
(来源:八光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