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二月二”又到了,“二月二”指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
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在南方沿海地区,二月初二主要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吃猪头等习俗。其中,“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

在陕西铜川一圣四杰的地方,“二月二”自然是要去拜医圣孙思邈的。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在孙塬镇孙塬村,从我们老区开车下去,也就20多分钟的路程。早上九点出发,路上行人还少,路过药王故里的彩色门楼时,王晓东老师和望缘玉川朱老师带着摄像工具下车拍照,李陕西老师让我和二马盘槽冯老师也下车留影合照。
当车开进广场,看到孙思邈医圣的雕塑时,太阳正好,照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的。立在药王的雕塑前,有一种被药王拥抱的暖温遍了全身。祥云缭绕在药王的背后形成两道翅膀一样的飞翔轮廓,预示着2023年我们国家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吉祥的大腾飞。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医圣孙思邈留下了医药史上二十四个第一,故居的人对药王的祭拜自然是格外隆重的。10点以后远远就能看到公祭的队伍旗幡招展,伴随着古乐,庄严肃穆,公祭的人群从正面楼梯依次而上,而所有的供品则从左侧的辅梯循阶而上。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孙氏宗亲、各界贤达、医药界人士、孙塬镇村领导,在鸣金奏乐,击鼓敲钟之后,按流程敬献祭品,进五谷,献白果,行尊礼,叩拜药王。传承药王精神,感怀药王功绩。我们这些平头百姓随后也以缅怀之心,行拜谒之礼,鞠躬敬祭,礼成之后,我先行退出到广场。

我跟李陕西老师,二马盘槽冯老师一行三人在门口小吃一碗凉皮,那辣子面颜色跑偏,漂红了筷子。等到跟王晓东老师、望缘玉川朱老师会合之后,我们又驱车前往耀县,那里热闹到已经没有停车位,一街两旁的商铺红火到挤满了人。车一直开到水泥厂对面的小巷子的尽头,最里边才找到了一个空位,正在劈柴的东家还很客气地让我们放心:“停个车嘛”!
待我们从小巷出来,对面就是”任家咸汤面”了,我们仨陪他们三个吃饭。从餐馆出来,沿大路一直上,右拐便到了娱乐场,商业化的味道一直浓郁到了山根根底下,新开发出来的一个大广场,全都是套圈的,圈很轻很小,但是对面的东西全都变成了格式摆件,最前面是孩子们喜欢的萌萌哒超可爱的小动物小白兔,调皮的男孩子都盯的是玩具,赌性的父亲就会陪着孩子们不吸血本,一了他们的心愿。

王晓东老师带我们要去看的是从宁夏过来的沙漠之舟——一家三口三只骆驼,他和望眼欲穿朱老师拍照摄影,我和邓姐负责摆pose当模特。太阳照在蓝色的又宽又大的毛毯上,骆驼幸福地卧在那里,休闲的时间很短,只要有一个人骑,骆驼的主人就会让骆驼起来,带着游客走一圈,有旅客喜欢骆驼就喂点甘蔗,它吃得很香甜。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3点,我们四个开始从里往外走,巧遇乐穿汉服正在做抖音的徐少,行知路口刚好与陕西老师和二马盘槽冯老师碰上,就一起往回赶。路过药王洗药池的小桥时,与一群前来助兴演出的美女相逢,幸运地合影留念,留下了难得的“穿越”照片。

药王祠的侧面有一口钟,上面写着一敲增智慧,二敲求平安,三敲享长寿,我也上去敲了三下,希望三个心愿全部能满足。许多老太太都在那个葫芦面前点蜡烧香送纸钱,她们的心愿似乎都跟健康平安长寿有关,也许她们也在祈愿保佑家人平安喜乐!儿女升官进爵!亲戚财源广进!朋友们吉祥如意!孙子孙女都考个好学校,分个好工作,未来有个好前程。那火苗好旺好旺,希望她们的心愿都能实现。
拐到药王墓那里礼拜,那里苍松翠柏,清幽宁静,门前长长的砖道显得格外的幽深,左边卧着金钱豹,右边盘着一条淡粉色的龙,预示着药王曾经救过它们的命,再往里还有一条白色的虎卧在石头上,头望向东方,似乎也在讲着它跟药王的故事。墓身青一色的兰砖,墓顶连翘密布,二马盘槽冯老师让我绕墓一周,以示祭奠。我们三人纷纷在墓前点香,三扣首跪拜。墓牌上赫然写着”百块石”、“千户土”、“万棵草”是周围千户人家所送,表达了人们对药王的敬慕和无限的追忆。

“二月二”从小时候到现在我们经历过无数个,它的模样似乎一半是烟火,一半是海水。只是小时候,我们像猴子一样爬上去,纯粹是顽皮,去摸药王的石身,以至于他的雕塑被摸得明光发亮,因为传说摸哪里哪里好。
如今长大了才知道,药王的身后就是繁华的都市,人们在疲惫求生的奔跑中,中了各种“毒”以后,才会到药王这里来找寻灵丹妙药,以拯救他们在尘世的身体,给他们续命,这就是患者对医生的诉求。

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的五十岁,心性已经慢慢的淡泊下来,我不再跻身于那些“激情澎湃”的场所,也不再羡慕那些披着红袈裟的人,穿着黄斗篷的事。我倒像一粒药丸子,可以静静地躺在那个药池子里,能救谁就救谁,能渡谁就渡谁。眼前欣赏红色的鲤鱼在身边自游自娱,蓝天和白云倒映在池子里,天水一色。微风吹过池面,抚起千层涟漪,耳边经文绵延,远方琴声悠扬,将是怎样悠闲的“二月二”?

楚丰华
2023.2.21
11:11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