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名典】远方的绵羊
著名诗人向天笑的诗
远方的绵羊
你信不信,一个女人的枕头是一座山
她在孤独中把思念变成一只只洁白的绵羊
在寂寞里又把绵羊一只一只地赶上山岗
九只、九百九十只、一千九百九十九只绵羊
在泪水无声的滚落中无望地前进
赶到最后一只绵羊时,那个牧羊人还没有出现
只有她一人静静地坐在山顶上
无助地看着那些绵羊冲下山岗
没有一只绵羊愿意陪伴在她的身旁
她耐心地守候在那里,直到变成一只绵羊
在她的眼里,离去的绵羊变成了兔子
一只一只地抽打,直到满腹的思念变成怨恨
易飞掰诗第(73)期
向天笑先生写诗四十年,总体来说,始终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绝大部分诗作带有“及事”性的色彩,这使他的写作,呈现示出生活的质感饱满,诚实可信。我一直以为,在真善美之间,后两者较易,大多数人诗人都在操持,然“真”最为不易——它需要诗写作者本身所具有的个人坦承的品质和面对自己的勇气。我偏爱带着“真”的写作,即使它们在某些时候显得过于靠近生活,有“一片树叶”拿得太近之嫌,有日常生活的琐碎之嫌,有消解张力之嫌,但比起凌空高打的伪饰、故作病态的呻吟和云山雾照的“空心化”写作,还是让我们心里踏实很多——文贵于诚,“我手写我心”,诚实才能广大,永远是至理。
这首诗在他的整体写作中,却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格。
《远方的绵羊》我以为不是日常性常态写作的一种。以我所知,向天笑长期蜗居黄石,黄石总体上也属于江汉平原,虽有一山叫东方山,但并无草原,更无成片可放羊之地,所以《远方的绵羊》写的也只能是远方的,或者是心中虚拟的,也许是作者到某地一游产生的图景。由此可以确定,这首诗本身的“现场”存在可疑之处。但诗之所指趋向象征意味,“现场”的的指证,就没那么重要了。
你信不信,一个女人的枕头是一座山
她在孤独中把思念变成一只只洁白的绵羊
在寂寞里又把绵羊一只一只地赶上山岗
开笔采取了第二人称的写法,语气显出婉转、商榷之意味,其实“你信不信”是可以不要的,但后面的“一个女人的枕头是一座山”便显得武断、宣示,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你信不信”并不是真的问你,管你信不信,但谦卑的语气显示的态度才是重要的。“枕头是一座山”是一个好句子,“枕头”与“山”比,有一些形似,但细究差距大矣!再大的“枕头”也无法与“山”相比,但这是一个“女人的枕头”,就不啻是物体形态方面的了。“女人的枕头”有多大?回答起来是很意味的。说它可以大过一座山,不会没有人不相信,因为早已超过物理层面去理解它。这里面还有一层巧妙的意味:枕头一般来说是软的,它是保证睡眠的东西,体现某种催眠、熨贴、柔软、舒服的功能;山则一般被视为高大、笔直、高峻、阳刚之物。所以这里面已经暗含着男性与女性的属性。“她在孤独中把思念变成一只只洁白的绵羊/在寂寞里又把绵羊一只一只地赶上山岗”,“孤独中”“寂寞里”属于同一种语义,并且互证,孤独的人寂寞,寂寞的孤独,也就是说,她处于一种寂寞孤独的状态。此中,她“把思念变成一只只洁白的绵羊”,“又把绵羊一只一只地赶上山岗”,把思念变成绵羊,是造物,把思念的抽象变成具体的绵羊,通过诗人思念的点点投射,思念”变成一只只洁白的绵羊“。试想绵羊的形态,这思念产生的产品——可爱的动物绵羊, 其茂密的毛发,憨厚的形态、一步三摇的步姿,这具体化的思念就相当有质感了!且有“洁白”上色,是思念更有了高迈的品性。“又把绵羊一只一只地赶上山岗”,则是顺势造景,这并非无聊之举,只因“思念”难排,只得不断重复这个动作,每一次赶羊之举,都是思念之旅。
九只、九百九十只、一千九百九十九只绵羊
在泪水无声的滚落中无望地前进
赶到最后一只绵羊时,那个牧羊人还没有出现
“九”寓意“久”,“九九”“久久”,羊在不停地增加,从个位到千位,一只羊对应的是一次思念,还是对应的对某一个人的思念——这样延展下去是很有意思的。次数在不断增加,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如此推演,这首诗开始变得开阔了。但具体到一只绵羊,其对应的一定是某个隐身的“牧羊人”。但执着的赶羊者,“赶到最后一只绵羊时,那个牧羊人还没有出现”,可见思念多么悠长而备受煎熬,也可见数羊者的投入、执着、笃信。自然,数的过程也是苦苦期盼的过程,“泪水无声的滚落中”的“滚落”,非常贴切,是一个梦中情人的最正常不过的流露,此处词与物、情与景的精准,都显示出作者的写作功力。
现在,我们形成了阅读期待——那个“牧羊人”是个什么人呢?竟有如此魅力让一个女孩子苦等,数到“一千九百九十九只绵羊”还没有出现!
只有她一人静静地坐在山顶上
无助地看着那些绵羊冲下山岗
没有一只绵羊愿意陪伴在她的身旁
此段承接诗的语言势能顺流而下,但也有曲折。女人数累了(她内心应该有一些怨恨了吧),索性“一人静静地坐在山顶上”,“无助地看着那些绵羊冲下山岗”,那些“冲下山岗”的羊子可都是她的思念熬成的啊,她就让它们放任自流。这里面有失望、悲愤、责怪、无助……“没有一只绵羊愿意陪伴在她的身旁”是加强句,也是某个结论的收绾。试想,女人好不容易在相思中赶出的绵羊,一直赶到“千九百九十九只”,现在竟撒手不管,任其“冲下山岗”,这里面有锥心之痛,心如死灰之弃。
她耐心地守候在那里,直到变成一只绵羊
在她的眼里,离去的绵羊变成了兔子
一只一只地抽打,直到满腹的思念变成怨恨
我以为向天笑最后一段是很高明的,他没有沿袭前面的势能继续惯性地言说,而是让主体干脆化身客体,“她”变成一只“绵羊”,这种“质变”是有前提的,因为“她耐心地守候在那里”,并无奈地看着“那些绵羊冲下山岗”,思念的人等待的人由于时间的久远,也幻化成为一只绵羊。如果她还要数绵羊,那就是数自己。这里面的意味与上又有不同。
离去的绵羊变成了兔子
一只一只地抽打,直到满腹的思念变成怨恨
这两行是本诗的结尾,也是“脚尖点地”。此处,作者将她眼里“离去的绵羊变成了兔子”,显然,这“兔子”是她眼里离去的那些绵羊,是那些没有唤来负心人回报的思念。
本诗四节全是三行体,作者可能有意为之,但并无不适之感。以诗本身的节奏,一节一节往前推进,如水推波,很是自然,颇为老练。只在结尾处有了明显的转向,为全诗定调。
有意味的是,“兔子”这一可爱的动物成了受难者和接盘者,成了主要责任人,“绵羊”则成为思念的载体。也许兔子的敏捷和腾挪闪躲,也许切合了男性的某些特点,否则可爱的小兔子,为什么要承受这些高等动物本该承担的一切啊!
何况今年正是兔年,何况作者本人也是一只老大不小的兔子!
◎李浔说:
从向天笑这首诗中我们可印证了他是一个“充满音乐感”的抒情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深入的观察、深刻的体验”的诗人。向天笑长期写爱情诗,他的诗描写心情细致,也常常用贴切的场景铺垫,使诗全方位表达他的立意。这首《远方的绵羊》就是如此,作者把思念比作一群羊,每晚在梦境中等待牧羊人。诗的场景与意象都优美,语言的表达上慢慢展开,这是向天笑创作情诗惯用的写法。
(李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多部诗集。曾获《诗刊》、《星星》诗赛奖、闻一多文学奖、杜甫诗歌奖、第五届中国好诗榜奖、第六届中国长诗奖等。)
◎易飞说:
作为同时代的诗人,李浔对向天笑有更深的了解。一位是黄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一会是湖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相互的切磋和跟读,是一件于创作者很好的事情,于诗,更是一件幸事——毕飞宇说,一个作家的持久力,和他自己有关,有时候,和他自己也无关,它取决于你有多少精神上的挚友——“真正的好朋友,是帮助你打开胸怀的那些人”。
事实上,在当代语境下,要做一个“充满音乐感”的抒情诗人是很难的,“乐感”在当代诗中似乎更多指向内部气韵;另外,“长期写爱情诗”,也是让人钦佩的,毕竟我们都不太年轻了,所以,它也是一种“诗歌发生”的能力——出色的能力。
栏 目 主 持 人
易飞

易飞,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一级作家。著有小说、诗歌、评论等十余部300余万字。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草堂》《诗潮》《诗歌月刊》《北京文学》《清明》《延河》《红岩》《滇池》等。长篇小说《无冕之王》《天上人间》进入“辽沈热书”榜。曾获全国好图书奖、《中华文学》年度影响力人物、湖北文艺评论奖等。“次要诗人”平台创始人。
诗人:向天笑

向天笑,湖北大冶人,60后;系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委员。出版诗集和散文诗集12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