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定海,四川盐亭人,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供职绵阳市新闻单位。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格调》杂志编委,《西南作家》编委,《嫘祖文艺》编委,《船波文艺》编委。
岳定海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3部,在几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数百万言。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等六十余个奖项。作品收入《中国散文年选》《当代散文文本》《四川散文大观》《川鲁散文选》《川冀散文选本》《川黔散文选》《汉语》《胶东散文年选》《文学绵阳》等选本。
岳定海辞条入选【中国作家辞典】。
己亥孟夏宝兴印象 (六章)
岳定海
膜拜神木垒
我注视着我下榻旅舍的窗后那堵葱茏的山坡,正是孟夏七月,按理说早该七月流火了,然我观察这个叫神木垒的藏区,却带凉意甚至冰冷入肌,全都不像骄傲而炽热的夏天,呵呵,神木垒,你让我领教了什么是反季节的日子,比如现在。
神木垒位于四川雅安宝兴县的硗碛藏乡,我应朋友之邀来此地进行人文历史考察,走拢便被浓郁的藏区文化所包围,旅舍的房前屋后绘着宗教文饰,刚才提到的山坡生长茂密的包谷,一米多高,连成几排,在劲厉的夏风里“簌簌”摆动。在这些陡峭的坡前,生机勃勃的苹果树挂满果实,岩边爬着藤叶的枝条上结着青翠的南瓜,有鸟欢乐地飞过,昭示着美得惊人的时间,我们来到了神木垒。朋友讲,“去神木垒吧,唯虔诚二字。”他还诚恳地告诉我,神木垒景区包含以森林、雪山、溪流、高山草甸、高山钙化流池为主体的奇绝景观,放眼四望,山峦起伏,它们或峰崖挺拔,或草坡蜿蜒,渲染着藏区对至高无上的神仙的庄严。我一听来了兴趣,关于神木,中国苍老的大地上流传着不腐不朽的传说,好像陕西神木的伟岸,好似南方嘉木的秀美。我们从倾斜的山谷顺着青石板向树梢遮蔽的天际线缓慢地走去,由于神木垒海拔接近3000米,行走中不免有些小喘,幸好还可欣赏两边的风景,让我目不暇接:在大片腐质土壤里不仅长出参天古木,也孕育柔软的高原草甸,栈桥周围散布着藏族牧民敞放的牛羊、骡马和猪儿,它们在山坡草甸里惬意地啃食青草,让人觉得仿佛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走近浓雾漂浮的神仙坪,可见许多因雷电斫裂或被暴风吹断的大片树桩,似熊,如虎,像鹰,在绿茸茸的盛开碧绿草叶的大地与斜坡上,留下一个个打着疑问的符号,如同向着天空张开的嘴,诘问伐木者的残忍刀斧和漫漫岁月的宽恕。我们通过大片连天的草甸,见青草随着寒风起舞,在坡地中央耸立着一座锥形的独立山峰,它四周圆润,树木挺立向上,仿佛是无所不能的神仙存在于此。我再看缓坡之间兀立一株神树,开枝散叶,生机无限,树下柔软的土地上立一条白色的牦牛,它慈善地看着这片宁静的被称作“神仙玩耍的地方”,对身边掠过的风声与匆匆而过的阳光毫不在意,听人讲,这头牦牛还是人们关注的“网红”呢。
我忽然合掌加于额心,长跪草甸而三拜,以表示我对神木垒的尊敬,《穆天子传》卷二曰“吾乃膜拜而受。”确实,在对四川藏区神木垒的人文考察中,不仅神木垒渗透着禅意与天机,还听说离神木垒不远的山脉中有一道突出的雪山叫夹金山,它是红军长征时艰难征服的第一座雪山,而神木垒所在的宝兴县是历史上发现第一只熊猫的神地,我想,冥冥之中获得了神与土地的旨意,它护佑天下苍生,它送来不断的好运,这真是无上的福祉啊……
问佛永寿寺
中国的寺庙我参拜很多了,自从几十年前又允准庙山点起香火,僧人在密林里轻步来去,晨钟暮鼓回响在红墙绿瓦之时,我便被这片人间净土所深深迷恋……从儿时家乡拾级而上的凤灵寺到川北诵经的圣水寺,直至吸引天下人目光的云中浮现的峨眉山金顶,我的头上总有祥云缭绕,我的耳廓总有梵音萦迴,我的眼前总有大佛含笑,我的身边总有木鱼敲响,无所不能的佛祖啊,以金光闪闪的“阿弥陀佛”普渡世间梦中之人。
我所知道的是这一切源于汉传佛教。己亥孟夏的凉风吹拂宝兴硗碛藏乡之时,让人感到确实生活在天然的大氧吧里,陪我们的朋友讲“不坐车,步行去看看永寿寺,以示真诚”这句话时,我们欣然同意。从所居住的半山腰的泥巴沟藏家山庄出发,新建的环山公路俨然整洁,公路两边散布着藏区民居,它们肃穆安静,门前均有围栏,栏下种植葱绿的果树或灿烂的花卉,果树高挑,伸出栏外,垂下累累的苹果或者梨子,有一茎娇柔的小花从栏下缝子爬出,向过往的行人微笑……走在这样路上,心情很惬意,脚步很轻松。一路走到沟底又朝对面连绵的山头走去,那座山突然戛然而止,仅余垂直的岩壁向树木茂密的湖边延伸,湖名硗碛,湖水荡漾,宛如高原珍珠在蓝天白云下闪耀高贵的光芒!而这片山顶建有一座寺院永寿寺,该寺尊崇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民国时期,硗碛乡藏民普遍到永寿寺读经,稍有学成便送到千里迢迢的西藏哲蚌寺读经,我闭眼一想,从四川翻山越岭到圣地西藏拉萨念经,虽然千辛万苦,也是家门之耀。
我们虔诚步入永寿寺大殿,庄重地跪在蒲团上向供奉在神座上的释迦牟尼和宗喀巴塑像三叩首,起身退后注视佛光无垠的天地,全身笼罩在佛陀的光辉里面。朋友们介绍,每年农历正月十七这天,是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民继“上九节”之后,又一个盛大的民俗节日“释牟喃慈噌穆”节(又叫“菩萨节”),当天硗碛藏族都会举行“抬菩萨”活动。一大早永寿寺的喇嘛们就在院内摆好诵经桌上的12盏用酥油糌粑做成的油灯,在青烟袅袅里,大喇嘛手持法器坐在桌前领诵经文,前来抬菩萨、背经书的藏民,纷纷在寺前的白塔焚香祈祷,从各个村落赶来的汉、藏村民,也陆续来到寺中祈福,喇嘛们则慈祥地站在菩萨面前,将准备好的吉祥哈达围在祈福的乡民胸前,将一缕五色丝线细心地戴上他们的手腕,总之,好运到了,信佛,幸福。
走出山门,我们谢绝坐车回去的邀请,决意步行而归,是啊,藏民们从这里步入拉萨堪称无尽的修行,我们这几步路,累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硗碛小赋
硗碛,音拗口也,汉民曰“幺鸡”,非贬词,顺嘴而说。硗碛属宝兴,紧邻夹金山,山高林密,红军长征翻第一座雪山处,风呼啸,胆犹寒,褴褛之铁军,霞云翻卷,直指陕北广袤高原。
硗碛其地乃藏乡,人烟稀少,森林密布,野生动物出沒,苍翠植被丰富,藏家寨楼镶嵌其间,天人和谐共处,硗碛藏族之民风民俗独树一帜,而隐约之村寨、彩色之服饰、山珍之餐饮、鸟语之语言、古老之文化、轻盈之歌舞、庄重之节庆、周到之礼仪、神秘之宗教俱辉煌于史册矣,云朵绕藏舍而飞,溪水顺山石激湍,无论春夏,何止昼夜乎!“硗碛”寓意为“高寒山脊”,藏男皆黑沙包头,冬着狐皮帽,汉子威武之;而藏女多黑帕盘于头顶,戴花饰,色线如流苏垂于耳际,男女系精工手织腰带,下装皆长裤,穿芒耳鞋,如山之精灵来去,与日作伴,共月而眠,松尖露微月,噫,山神静而护佑之。硗碛之藏民能歌善舞,逢阴云四围之年节、藏乡之喜悦婚嫁、隆重之修房造屋、真诚之迎送宾客乃至喜获丰收时跳起欢乐的“锅庄舞”,藏胞喜爱乎,或表现大自然之柔美,或歌颂劳动与生产之神奇,或表达爱情之优雅,或颂扬宗教神灵之庄严。逢民俗上九节,硗碛藏胞纪念天帝诞辰并迎接万物萌生,庆贺去年丰收,祈愿新年吉祥焉!而农历正月初九,硗碛山寨张灯结彩,檐下爆竹声声,乡民互致问候,人间至乐乎!
观世间风云,清风明月多矣,硗碛夜夜好梦,幸甚。
硗碛流水
吾于绵州至熊猫发祥地硗碛,恰如暑天坠入冰寒之地,气浸肌肤,冷扑脸庞,时节之倒流尔,曰七月流火,非也,七月布霜是也。
然硗碛丛山分布,有动物游走密树之间,树俱为笔直云杉,枝梢带球状,叶片似针,闪曦光,林间静谧长年。观其林地,均柔弱青苔覆盖,苔藓附着巨石,犹穿蓬松绿衣矣,远望如熊蹲伏,吾惊心耶。再观茂密林草,人迹罕至,土壤肥沃乎,于是天地精气融化成露,点点沁入地表,汇成小溪,向深山流淌不休,溪水透着清亮,款款而出,或于地衣之缝隙,或于树根之穴处,聚于拱形石桥之下,汇于坡地乱石之间,水花四溅,涛声大作,而苍郁之杂花生树,而翠鸟之悠然翅影,而奇异之云舒云卷,而农人之扛犁经过,俨然若画,生生不息……流水瞬间汹涌澎湃,奋力前行,遇石冲刷,恍若沉雷滚动乡野乎!吾惊讶,九天之水倒灌密云四合之天际,抑或是长空闪电之撕裂焉?
破坏乎,重生乎,独硗碛之奔流,长存天之一隅地之一角也,山神起舞,众乐乐,抚掌大喜,叹为观止而矣!
硗碛山歌
硗碛水澄澈透明而不可或缺山乎?颂唱山歌应运而生,却喜与跳锅庄相伴而舞,锅庄寓意跳圈圈舞,常不拘时日,尽兴于田间地头矣。硗碛锅庄之唱词凸现乡人对浩瀚宇宙认知,体现硗碛藏族对头顶之自然崇拜,欤。某新房落成,黄昏,空旷院坝燃起篝火,火苗舔掉黑暗,远道而来之亲朋好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所有劳累或困苦尽随时光于月色里远行焉。歌声雄壮,如辽阔草原上奔腾马蹄,曲调婉转,亦如绵长甘冽之泉水,少顷,人们忘却尘世烦闷,舞蹈乎,篝火熊熊燃烧乎……金色麦子生于错落山地也,忽至丰收,乡民大悦,合力打麦,众心同乐之,连枷起落于坝上,欢声笑语荡漾树前,民之仓禀实而礼仪兴,信矣。硗碛菩萨节庄重森然,蟒筒吹响苍茫,倏忽肩扛经书身着藏服之青年开道,穿大红喇嘛聚集活佛身旁,而密集人群双手合十,法乐声起,信众跟随喇嘛诵经,多声部不断进入,累累叠加,如涛奔浪涌,如山呼海啸,刹那,神灵漂浮山顶,而寺院归于寂寞,藏民身心受之洗礼,天地齐诵,法力无边,人之幸福久乎。
硗碛山歌以其空灵舞蹈、悦耳唱词、多彩服饰及欢乐表情,朝朝暮暮浸染着藏乡云霓清露,而房屋弥漫烟火味道,而乡民劳作于山林溪旁,吾见景生情,喃喃自语,祈祷和平,世世不衰尔!
己亥宝兴熊猫戏笔
熊猫者,体为黑白两色也,观察外貌,其浑圆脸颊,斜长黑眼圈,胖嘟嘟身体,内八字行走方式,锋利的爪子,遂成为世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焉。
史籍有载,高耸入云之青藏高原向大树蔽日之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中,一山谷名宝兴,其地种类丰富,生物多样矣。更早之19世纪中叶,法国传教士阿尔曼·戴维,跋山涉水进入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任神甫。待行囊入室,迅即雇猎手探取动物做标本,以追寻世上文化之谜底。同年仲春,戴维于乡民石墙看见大熊猫皮,欣喜入狂,于日记中写道:“……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众猎手在宝兴东部地区守候若干时日,专为戴维捕获一只黑白熊,因其病故,无奈,戴维剥其皮毛,制成标本,写文字数页,送到遥远的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是年,大熊猫之记述问世巴黎,人们轰动乎。至此,藏匿山林之熊猫走进人类视野,戴维功莫大焉。熊猫历史源远流长耶,始熊猫化石出土滇禄丰并元谋,堪称古老。而国人认识熊猫由来已久,文曰:《书经》称其为貔,《峨眉山志》称其貔貅,神医李时珍著述《本草纲目》称作貘,图文姿态优美,面庞清晰,不再谬传,善哉。
再观宝兴,盘踞蜀山西北,或山峦重叠,或溪泉甘美,或树木参天,或四季宜人,世人赞为宝地也。茫茫时空之际,蜀山宝兴有熊猫啃竹,见野牛爬山,观麂子奔突,闻云豹出没,耕者和樵夫莫不叹服,官僚与文士皆称洋洋乎灿为大观之风水,乃中国西部聚宝盆焉。
熊猫者,国宝也,宝兴乃肇始之地,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