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不学,不知道
三木秉凤诗文选 726

《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就贤体远…化民成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皆系于教育之基。为学之道,师严为首,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的作用无可代替。作为“父母亲”这个教师“角色”几乎都是第一次,也几乎都没有教学经验,但《家庭教育促进法》却为家庭教育打了智慧之门。作为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思考,了解本法本规,认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改变家庭教育理念,依法做好家长,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科学施法,因人施教。众所周知,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孩子接触的最初教育环境,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一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说家庭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家长会教育孩子,孩子成为社会栋梁之材,那么家长就是名师,家庭就是名校,家风就是良风。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因此说,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一定要提升,那么如何提升,就是要不断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时代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必须改变,新时代孩子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已不是我们老爸老妈那个时代人所能解决的问题了。特别是目前有很多家庭由于生存压力、就业压力等,隔代教育已占三分之一。无论是爸妈还是隔代老人教育都要具有持续学习的育儿理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曾说过,“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得当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当前的现实却相反,大量的调查显示,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导致问题青少年的关键因素。
近百年来,殴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消极影响,他们重知识轻文化,重科技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重利益轻道义,重个人主义轻集体主义,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这些深深冲击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而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式家庭教育成为教育的薄弱环节日渐凸显。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1、重管控轻自主。跟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近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养不当的问题。调查显示,过分干涉孩子的家庭占30%之多。如果说过分保护是包办代替的话,那么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圈圈、围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做,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主见,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形成依赖型人格,成人就会成为妈宝男。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雷池一步,局限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很少有发散性思维,思想被禁锢,行动被禁止,没有思考,没有灵气,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对将来踏上社会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起到不良的作用。
2、重智育轻德育。家庭是孩子与世界连接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时期的教育。人们往往把这个时期养成的品德、性格及行为习惯带入坟墓,可谓“少成若天性”。但是,当前部分家庭中,年轻的父母事业繁忙,因而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孩子,或者他们压根儿没有能力教育孩子,有的本身还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有的交给隔代老人看管,他们更不会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多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对三千多个家庭的教育状况进行过调查,其中一题列出17项素质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请家长选择自己认为最需要的教育内容,统计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智育、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而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这些重要的德育内容,选项率没有超过 12%,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3、重物质轻精神。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父辈曾经在孩提时代吃过苦,受过难,到了孩子这一代,他们不希望孩子再吃苦,因此,物质方面极力满足,只有孩子们想不到的,没有家长们做不到的,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然而,仅仅将关注的焦点落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是不够的,还是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精神家园的丰盈。但仍有些父母爱无能、爱无力,无原则的溺爱造成孩子个性缺陷,过重学习上的精神压力,过重的精神负担,全部理想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这个人的分分分上,希望孩子能有好成绩,日后才有所作为,孩子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沉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过高要求如同链条,紧绷在孩子头上。不许这样那样,限制孩子情绪的宣泄,造成孩子的情感失调。
以上这些重物质轻精神的“关爱”,不但会养成孩子“娇”、“骄”、“嚣”三气,还会使孩子的内心产生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适得其反。反观现在,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二胎虽然放开,但目前为数不多。家长因为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好的发展,难免自加压力,同时给孩子施加压力,以自己的高期望作为孩子发展的动力。有时不免事与愿违。家长如何做才能给自己和孩子减压呢?我认为,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讲究方法,新时代出现了新的问题,老辈的教育方法已不合时宜,方式方法必须改变。 好的亲子关系尤为关键,因为它是新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好的教育。以前家长问起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一般孩子回答“还好”,“老师说有进步”等诸如此类搪塞的话。家长们往往因为工作忙或者别的原因而过于轻信孩子的话,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为真正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不妨变“听”为“看”,一个星期或者一个周期里专门抽出时间来抽查孩子的作业,练习册,老师的评语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真凭实据”要比孩子的“一面之词”的可信度高的多。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同时;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家长应平时多与孩子聊天,与孩子交流、沟通次数多了,处理有些问题相对就容易多了,而不能等出了问题才想起对孩子了解不足。 变“委屈”为“理解”,家长要理性看待自己的高期望值。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努力工作,为了孩子的教育想尽一切办法。孩子除了学习,其他的可以一概不管,而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或者达到了但并不理想,家长就会感觉到委屈,辛辛苦苦为了孩子,孩子却让自己失望了。在家长失望的过程中,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困扰和压力。同时,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往往会带来一些对孩子的学习行为的质疑和多高期望的干预,例如告诉孩子应该这样背课文,那样写作业等。如果效果并不理想,家长难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呵斥怒吼。这种负面情绪和语言会使家长和孩子不能默契的交流和配合,进而对孩子的正常学习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高期望值时,家长要理性看待,要为自己减压,适当引导孩子向着自己的期望值靠近。 变“要求”为“赏识”,把高期望值转变为积极因素。要学会赏识孩子。当家长看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都能够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那么,对孩子的评价就会相当好。这时候,家长要及时肯定并鼓励孩子他所取得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基础,孩子对自己就会更加有信心,家长也会觉得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期望值比较协调,对孩子的信任感就会增加,这样亲子之间良好的交流基础就逐渐形成了。家长的高期望值也就转变成了积极因素。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家长要尽可能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他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相互理解,进而共情,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家长的期望就可以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现实,亲子关系也可以更加有效地沟通。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