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昨 再启征程
——济宁市文联、市作协举行“我们这十年”红太阳杯主题征文全国大奖赛颁奖典礼
2月19日上午,济宁市文联、市作协《我们这十年》“红太阳杯”全国主题征文颁奖典礼在祥通集团多功能厅盛大举行。
此次征文消息自去年9月30日发布后,得到全国各地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先后共收到评论、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体裁投稿1183件,其中诗歌类作品519件,散文类作品537件,报告文学类作品94件,小说类作品7件,评论类作品26件。根据大赛征文启事要求,小说和评论类作品不在本次征文大赛之内,故不参与评奖活动。
2月15日,经过评审团评委严肃、客观、公正的评审,最终评选出诗歌类获奖作品12件、散文类获奖作品12件、报告文学类获奖作品6件,获奖名单如下:
一、诗歌类(12名):
一等奖:《济宁短札(组诗)》 作者:郑安江;二等奖:《四季之歌(组诗)》 作者:张悦;三等奖:《十年:济宁三重奏(组诗)》作者:马亭华;优秀奖:《东方盛典和红色文化的郁香》 作者:陈秀珍;《一座城 地老天荒》 作者:宋文迪;《嘉祥,温暖的红太阳(组诗)》 作者:汪再兴;《在水之湄欣赏红太阳》 作者:刘秀华;《总有一股脱缰的情感冲击着我(外三首)》作者:陈中远;《那盏灯火》作者:赵青;《孔子故里,与幸福时光不期而遇》作者:孙捷;《我们这十年》作者:孟萌;《流年》 作者:王玉帅。
二、散文类(12名):
一等奖:《十年回家路》 作者:刘峰;二等奖:《温暖的一座城》 作者:路建锋;三等奖:《 乡村·小学·十年》作者:陈凯莹;优秀奖:《从事快递的十年》 作者:相龙静;《济宁的秋天》 作者:王文娜;《客居小城》 作者:丁四川;《酒香十年》作者:张允允;《济宁蝶变》作者:白景兰;《我在‘奔七’路上的这十年》作者:赵富;《乡村儒学讲堂这十年》作者:钱玉珍;《表姐家的幸福事》作者:徐爱清;《高铁开到我家门口》作者:周新港。
三、报告文学类(6名):
一等奖:《我们这十年》 作者:韩帮平;二等奖:《红太阳酒业这十年》 作者:张云华;三等奖:《我与乡村儒学这十年》作者:柏桂月;优秀奖:《梦想在济宁的变奏中开花》作者:钱海;《我这十年》作者:王海青;《见证十年:说说我家档案的故事》 作者:王继法。
部分获奖诗歌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
《济宁短札》:这组作品情感丰沛、思路开阔。作者巧妙地将诗歌意象转化为视频画面。360°全景视角,打开通江达海一般的想象力。从“气吞万千的济州港”到“王家庄盛情的万亩桃花”;远景、近景快速切换:时而鸟瞰南四湖“长轴画卷” ,时而欣赏济宁美术馆“静美如蝶”。 从内环高架安居立交聚焦的“中国结”到市民公园定格的“一幅亮色”。那“张开双臂扑向母亲怀抱的孩童”,呈现出新时代济宁令人神往的诗情画意。
《四季之歌》:作品紧扣主题,将“十年光阴和美景更迭交替”融入四季幻化之中,诗意浓郁,表达细腻。作者写道:“四季就该有四季的色彩,窗棂里孩子的笑容就是祈盼……回望身后的城市,是十年又十年的跨越,是中国人心中的圆满,我们的幸福感在绿水青山的欢腾里,在惊天动地的爆竹里,在丰盈鲜香的美食里,在举杯同庆的美酒里绽放。”
《十年,济宁三重奏》:十年光影,时空交替。作品场面气势宏大,节奏铿锵有力。是一组大气磅礴的朗诵诗,谱写时代的主旋律,表达出对美好未来的畅想。
部分获奖散文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
一等奖《十年回家路》评语:这是一篇深刻反映家乡十年变化的美文。作者通过十年回家路的点滴变化,折射出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惊人巨变。无论交通工具还是出行路况和生活环境,都感染着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济宁人。十年回家路,是一条艰辛路,是一条幸福路,也是一条亲情路。作者从坐公交车,到驾驶汽车,再到重拾自行车和以步当车,也透射出作为一名济宁人的环保情怀和社会责任,体现了一种人生境界。
二等奖《温暖的一座城》评语:能够温暖人心的东西有无数种,一束光、一段情甚或一句话。作者以就医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弥漫在这座城市里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温暖,这种温暖由外到内,直抵人心。让人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满满的幸福感。
三等奖《乡村·小学·十年》评语:十年,在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岁月印记,她用手中的笔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感,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这篇散文像一张时光唱片,向读者回放了一段流水般的日子,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我们嗅到了生活的馨香。
部分获奖报告文学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
(一等奖)《我们这十年》作者:韩帮平
评语:本文作者以我作为红太阳的一名员工为视角,讲述我见证红太阳十年来抓机遇,求创新的改革历程,比较其他作者撰写红太阳酒业为主题的征文,此文完整地呈现出红太阳的红色文化和酒业公司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并且做到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贯穿情节和细节,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元素。
(二等奖)《‘红太阳’这十年》 作者:张云华
评语:本文紧扣“红太阳”征文为主题,文字洗练,逻辑清晰,内容翔实。构思严谨,叙述视野开阔,对红太阳酒业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充分彰显了作为一名济宁人对本土企业在十年创新改革,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殷切关注和期待,全文系统地诠释了红太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匠人匠心、酿造好酒”的企业精神,记录了红太阳凤凰涅槃之后取得的骄人业绩。
(三等奖)《我与乡村儒学这十年》 作者:柏桂月
评语:本文选题厚重,切合济宁实际,以弘扬济宁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讲述了视察曲阜讲话以后,社会各界热爱儒学的讲师志愿者,不求回报,甘愿奉献,从筹建到发展乡村儒学讲堂的心迹路程,作者亲身参与乡村儒学发展的历程,文笔真挚,行文通达,讲述完整,细节丰满,对济宁市“文化两创”的十年来优秀成果,以小见大做出了呈现,起到了窥斑见豹的效果。
(优秀奖)《见证十年——说说我家庭档案的故事》 作者:王继法
评语:本文叙事视角独特,以档案为叙事主线,从担任人大代表,到文学创作和养蜂事业等章节,展开作者十年来的各种生活状态和十年收获,通篇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优秀奖)《梦想在济宁的变奏中开花》 作者:钱海
评语:本文以外地人看济宁的视角,通过“表姐”这样一位普通女性,在济宁拼搏生活,努力付出终得回报的过程,同时展示了济宁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小人物见证了大时代。
(优秀奖)《我这十年》 作者:王海青
评语:本文讲述了作者历经“考教师编”“文学创作”为主题内容,完整地回顾了十年历程,文笔流畅,感情真挚,难能可贵的,作者通篇充满对生活的向往和感恩之心。
根据征文奖项设置,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三类体裁,各设一、二、三等奖3名;优秀奖20名。
其中,一等奖:5000元(奖金)+证书+奖品;二等奖:3000元(奖金)+证书+奖品;三等奖:1000元(奖金)+证书+奖品;优秀奖:证书+奖品。
典礼现场,获奖作者分别获得奖金、证书及奖品兑付。因故未能参加典礼的获奖作者,奖金、证书及奖品将由专人一对一寄付。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自古有之。尤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至为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正如济宁市文联主席张作昌在致辞中所号召的那样: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只争朝夕、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创作出更多具有‘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文艺精品,吹响新时代济宁文艺由‘高原’向‘高峰’进军的集结号,讲好济宁故事,传播济宁好声音,记录和书写新时代伟大征程的恢宏篇章!”
济宁市作协主席张建鲁就此次征文的现实之功与历史意义也作了高屋建瓴概括和总结:
“十年来,山东红太阳酒业集团以‘弘扬红色文化、酿造品质好酒’为己任,锚定‘打造百年品牌和一流企业’为目标,用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拉动红色消费,最终形成了轰轰烈烈、势不可挡的红色经济……
“每一位有着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和文艺爱好者,都应当拿起笔来,在时代的浪潮中捕捉那朵最感人的浪花,在浑厚的生活中网紧那段最泪目的感动,让岁月变成永恒的温暖,让奋斗成为忘我的高贵……如此,我们才不负韶华,不辱征程!”
作为此次征文资助方,山东红太阳酒业集团副总经理王际强也代表企业讲话:
“十年,是岁月的刻度,更是奋进的标尺。十年来,我们山东红太阳酒业集团以‘弘扬红色文化、酿造品质好酒’为己任,锚定‘打造百年品牌和一流企业’为目标,生产和经营‘红太阳酒’、‘祥酒’两大品牌系列白酒。
“自2012年红色经典系列产品上市以来,十年耕耘、稳扎稳打、持续发力,不仅把红色经典系列成功培育成百元价格带的王牌产品,还大幅度成功的提高了‘红太阳酒’、‘祥酒’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与此同时,我们还在产品、品牌、营销、文化和基建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个领域甚至获得很大的突破,为红太阳酒业集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典礼现场,部分获奖作者发表了获奖感言,部分外地未能亲临现场的获奖作者,也发来了视频感言。
一场典礼,万千感动;十年已昨,再启征程!
因为奋斗,大家走到了一起;因为写作,大家打开了心扉;因为一杯端在手中的“红太阳酒”,大家在时代的赛道上,再也无惧冷的风雨,因为有“酒的滚烫”,更因为有“红太阳酒”的热度和力量!
(王长鹰 李建民)
2023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