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和学生座聊,学生看我的写作群,忽然惊讶问道:“老师,怎么写诗词的都是老年人?”
“你们年轻人会写吗?就算会写能坚持写下来吗?”
学生终于承认没法做到了:看都难看懂,写就免了。并说这时代青年学生对这些也根本不感兴趣。玩这些没有乐趣,没有收入,没有前程,将时间浪费在这无聊上,亏大了。
“这就对了”。我肯定了其说辞,接着纠正说上面的“无聊”应该打上引号,然后,便趁机向其阐述这些群的现实意义。
人生是分阶段过的。有一个谜语:早上四只脚行走,中午两只脚行走,黄昏三只脚行走——猜一自然过程。谜底是人的一生。人都会老,一般工农老了退下来,闲时打牌、搓麻将,身心愉悦;知识分子退下来,闲时在这样的群抒发情怀,相互交流,也就“乐而忘返”了。要不然,总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精神纠结,那么不是让富含底蕴的心灵晚霞的嫣绯变成血色吗?
我继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是春天的骨朵,我们是秋末的黄花;可是,要说“宁可枝头抱香死”的心志,我们这一辈从苦难走过来的人往往更深沉更有韧劲。

灵鼓不用多捶,我适可而止。学生又问我可不可以看看照片?我说,当然可以,本人的手机是现代用具,不是“藏娇”的金屋,不是“含传染源”的垃圾箱,不是“罪恶”的封存记录本。于是就看,不多会儿,竟然翻出一幅蜗牛图来。
“这张图真搞笑!”说着递过来给我看。
我介绍说:此图是很久前一个群发的,做《图配诗》写作用的。我也写了,可是没写好,所以只有图,诗就没有收藏了……
尘封了又再见,有点像“痛定思痛”,格外刺激意绪。剩下的时间就总是围绕着这幅图思想起来,到晚上就又按图重写了一首现代诗。


自由体【诗画配】
生,奋斗的诗篇
连振华
既然是庄重地来到世间,
就尽力去履行生的责任。
大地无言,但满怀期许,
高天不语,但瞪着眼睛。
形体虽然满是了缺陷,
没有脊梁,没有躯干。
肉墩墩软绵绵只一小团,
站不起跑不动就靠爬行。

先天不足注定活的艰辛,
用蠕爬面对漫漫生程。
日夜挪移,上下折转,
经过都留下苦难的遗痕。
苍苍茫茫的大自然啊,
光鲜外表下藏满了阴险。
为了迷惑贪婪的巡视,
负重向前,以房奴为生。

为什么会来到莲塘上面?
是水中浮起了新奇葱青?
是霖雨初霁有日光照影?
是借用清澈来梳妆临镜?
也许,岸上久爬太乏困,
便想到水中来体验浮轻。
尘寰的一趟不只是康庄,
有跋有涉才是完整生命。

蒲公英既能从天空降下,
也应该能够由地面飞升。
擎着它去遨游星辰大海,
想一想都会激荡起豪情。
不怕渺小,也莫畏窘贫,
生,是一首奋斗的诗篇。
有缺陷便用苦难去描写,
岁月的留言不分辨贵贱……

2023.02.18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