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侨都文苑》本期责任编辑马国亮按语
本平台秉承创刊时定下的要旨,以体裁的多样化示人,为喜欢文学的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创作天地,本期设置了《现代新诗》、《诗词选粹》、《寻找侨都他乡人》、巜散文天地》等专栏。希望大家根据专栏内容,提供有质素、对口的作品,传至巜侨都文苑》所属群便可。

[现代新诗]
故乡的回忆
(程国栋)
像剪不断的脐带,
一头在乡下老屋,
一头在城市喘息,
串联故乡的回忆。
年迈的老黄牛,
背着弯曲轭头。
父亲扶着木犁,
踩碎二月的冰凌。
犁耙梳理过的秧田,
一畦畦平整如镜。
稻草烧红的蒸汽室,
热水淋湿的稻种,
一粒粒白色的嫩芽,
洒进酥烂的春泥。
池塘里的水车,
翻拨着清澈浪花,
流进含苞的稻穗。
油亮亮的锅贴粑,
在旱烟袋的云雾里,
绽放诱惑的香气。
不知不觉,"双抢"来了,
有烦恼,更多是丰收惊喜。
烈日下抢割早稻,
阵雨中抢盖将晒干的谷粒。
村里的耕牛也在加倍努力,
碾压稻茬的清香,搅碎滚烫田泥,
晚造秧苗发达的根系,
植根在男女老少的汗雨甘霖。
秋风掠过田野,
翻开金色诗集。
高梁笑红了脸,
粳稻累驼了腰,
棉花顶一头白,
芝麻开花节节高。
羊满山,猪满圏,
鱼肥藕白甘蔗甜。
小伙子打起了糍粑,
健美身姿整齐划一。
大娘,大嫂剪裁新织的土布,
为孩子们准备过年的新衣。
生产队的年终分红,
几张花花绿绿票子,
一双双粗糙的手,
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
啪啪啪,谁家的孩子这么顽皮?
一摔就响的爆竹震撼着大地。
余音回响着一辈辈泥腿子的欢愉,
融进梦乡里的甜蜜⋯⋯

[诗词选粹]
一七令·(两首)
(加拿大·王益石)
春。
解冻,回温。
和风拂,艳阳熏。
乾元复始,物象更新。
响雷惊蛰蟋,酥雨润畦畛。
野树向荣郁毓,繁花吐绚缤纷。
踏青游客迷秀色,寻胜骚人咏春魂。

梅。
玉骨,冰肌。
深绿萼,瘦虬枝。
山隈绽彩,雪中展姿。
月移疏影动,风过暗香随。
君子四贤位首,岁寒三友名魁。
不同桃李争冶色,宁伴霜雪候春晖。

故乡(外一首)
(洛杉矶·谢寿南)
潭边院秀百花妍,罗汉山雄沟壑连。
宝树长青凝祖德,紫荆吐艳感师贤。
立园款款迎嘉客,淇水涓涓灌肥田。
故里新墟多异彩,侨乡乐土候归船。
註:1、潭边院、罗汉山、立园、淇水,皆为故乡具代表性的地名。
2、宝树为谢族的象征;紫荊花是小学母校的校花。
宝树楼叹
微频历历惹悲悽,隔岸凭栏泪眼迷。
宝树祠堂钟寂寂,潭溪校院草萋萋。
百年楼塔朝天泣,千迭瓦檐对地啼。
知否世遗须保护,谁家春燕啄新泥?
(以上为《八友集》入档作品选登)

[寻找他乡侨都人]
一个勤奋执着的笔耕者
(庶人·随笔)
岁月流淌,斗转星移。当年一个熟悉的、笔名叫南飞雁的作者淡出侨都人的记忆,这只雁到底飞向何处、栖息何地?
因为与旅美散文家刘荒田同乡、同龄、经历类似的缘故,对他的作品,我一直关注着,佩服着,学习着。无意中,看到他在《南方都市报》刊登了篇巜造访一个微型城市》。他趁扫墓祭祖之便,造访了好几位与他有渊源、有交情的作古者,每个都带出一串故事。其中有位是他的文友。他写道:"站在老南的家门前一一广东台山白沙潮境船步里黄英晃之墓(1940一2004),仿佛走进他那位于旧金山750号的旧公寓……我往碑侧的小洞插上几株康乃馨,悄声对这位至少有十年情同手足的诗人说"你有新作吗?我如今赋闲,多晚来梦中闲聊都奉陪。"荒田这句深情的悄悄话,也代表了当年与老南有过交往尚健在的文友的怀念之情。
日历回翻到1964年。我离家念初中,学校就座落潮境这个小墟镇。一次晚自修毕,回宿舍路经墟中唯一的饭店。厨窗里飘出的阵阵饭菜香,三个穷学生的肚子咕咕的合唱着,搜净袋角凑合共一角七分,尚可以吃上一碗(每碗五分钱)可以当镜子照的白粥。几个极需填空的肚子就闪了进去。邻枱围坐着四个年约卄三、四的青年,衣着光鲜。刚用完夜宵,看空置的碗碟,可想其丰盛。他们剔着牙高谈阔论着一首叫别了什么桥的诗。不知是什么东东,反正是"锄禾日当午"一类罢。那个主讲者魁梧高大,站姿、坐姿头位明显前倾,一副君临天下的架势。潮境那位同学告诉我,他叫黄英晃,笔名南飞雁,一个把自已的文字化成铅印的人。
我与他有交往始于七十年代初。那时我跻身教师行伍,在文化革命洗礼中洗出一些激扬文字,一班志趣相投的白沙人组织成立一个文学会,结集于当时公社文化站长马福荫(后擢为台山市宣传部副部长)的麾下。南飞雁自然是一员资历老练的干将,当然也少不了一帮喽啰走卒类。随着接触的递增,对这只领头雁的习性的了解渐多。那时他有好些诗作先后分别在《广东文艺》、《贵州文艺》、《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尝出少许辛勤耕耘回报的果子味道,用他的话说“经过太多的失收,酸涩也吃出甜美。"一个初中学历的人能在县省级的刊物崭露头角,并非妙手天然,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和对生活感悟的敏锐是做不到的。在以工分为酬值的年头,在农务家计的窘迫中他与缪斯结缘,那种痴迷的执着,锲而不舍的努力令人折服。他在劳作时常背诗強记,成诵的唐诗宋词好多,那些所谓“诗眼”、经典名句随口就溜出来。《天山牧歌》中的诗,你随便说个诗名,他就念得出。不管夜阑更深,偶有所得,捕捉到“灵感"吧,翻床而起,伏案疾书,诗成,抄贴墙上,反复吟哦着,推敲它的音韵的和谐,沉醉地欣赏着。这大抵是所谓诗人的神经质。(他的夫人阿叶常这样谑他)他象一只孜孜不倦的蜜蜂,在诗的花丛中翻飞着,啜吮不同的花粉。他起初喜欢闻㨗、郭小川,后是李瑛、叶文福等等,逐渐形成自己的诗歌风格,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胎模。
他一九七九年移民旧金山,我初蹈加境不久,圣诞节前收到他邮来的贺卡,除了礼仪性的祝颂外,末端还添了句:缪斯还眷恋着你,可有新作?文友的发问,我只有退伍者的赧然、文盲者的自卑。,我们的领头雁那时已易 名为老南,大抵是年纪大了,前面冠个老字罢。“诗心不老情不竭”,老南从来没有放弃初衷,以村夫的纯真,从广东台山唱到旧金山,诗作频频发表于巜时代报》、《美洲华侨日报》、纽约《中报》,巜时代报》副刊曾有一文誉之为旧金山诗坛一颗“明亮的星"。论诗作高产,做新诗的功力,他无疑是个佼佼者。也许囿于传统文化异国的传承折扣,也许囿于自身的某些因袭的负担、框条,他还没有更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力。记得他曾这么描述过,在诗山攀缘曾遍体鳞伤;在诗园的垄畦耕耘曾精疲力尽。可洞艺术追求的艰辛。尽管“这块未开垦的荒地上,设有布谷叫春,没有闪亮的铧犁。”他喊出“拓荒吧,挥动我们蘸墨的钢锄。"何等的豪迈和勇气,何等的坚韧和执着!
不必说毫厘精算的商贾,就是常叨念盐淡米贵的芸芸众生,谁的心里没杆称?老南为营生职事奔忙外,(他干过杂货铺店员、厨师)在时间的缝隙里写,有时通宵达旦地写,且不说文字垃圾类,刊登了没稿酬,连稿纸邮费都得自掏腰包。心血何价?这倒也罢,没反响,赞扬不要倒也罢,连骂的人也没有。高处不胜寒啊!孔子赞颜回: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老南也不改其乐,在物质丰裕精神荒瘠的异邦默默地耕耘着。他比那些耽迷于物欲的人多几许超然的飘逸、淡雅。
君有奇才我不贫。这是老南常引用郑板桥的一句诗。这可不是势利人眼中的攀附,而是文友间的砥砺、濡染、互补。老南一路执着前行,与他周边的文友不无干系。在乡下时,他与黄崇熙、余焯锋相交甚笃。前者是个儒雅的老师,友人冠称“文艺伯父”,颇有评论水平;后者为潮境墟一个博览群书的书迷子,亦可通暁古今,横贯中西。三人有闲暇,常聚焯锋家(一个面街的舖位),“三家村黑帮”(自我调侃语)视此为兴会淋漓的雅事。话题总与文学创作相关。几支香烟,一壶清茶,海阔渺渺,天南地北,烟雾腾腾……不时也羼入几个闲得百无聊赖的风雅者的附和声,蔚为潮境墟一幅文化景观。这种情调、氛围泡浸,丰润了老南的才情。在一次电聊中,他欣喜地告诉我,他在旧金山有幸结识了台湾现代诗鼻子纪弦、诗人周正光、作家戈云。这些互动,于他是一种无形的鞭策。他曾这么譬喻:乡间的河涌,我自以为是条较大的魚,见惯了蟹仔蝦毛,游入大海,始知深层有那么多的大鱼……在它们的挤逼空间里,我仿佛长大许多。,他的诗作又一次显露新的质感,摒弃陈旧框条,注入现代派的技巧,如意识流、时空倒错、形象思维等等。他诗心不老,探求不止。路漫漫其修远兮,过河卒子头不回,他向着远方的目标逼近、逼近……真想不到象他这么一个精力旺盛的人会说没就殁了,他只六十四岁,且正值在收获期,教人痛惜。
老南《故园》一诗中写道:“啊!故园,多么使人留恋,你象慈母正把自己的兒女呼唤;假如游子心是一只倦飞的海鸥,你哟,便是我唯一可栖的风帆!”但他魂牵梦绕眷恋的故园无从皈依,他揣怀着一颗赤子不老的诗心,长眠于异国坟茔。一晃就廿年,每当翻看他邮来的《金门桥下的浪花》,(九十年代初由美国新大陆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诗集,收集老南近八十首有代表性的作品。)怀念之情宽慰感俱生,蜡炬成灰人去后,给世人、后裔留下一笔不可泯灭的精神财 库。后来,我获知一些关于对老南诗作的批评意见,都是善意的。诸如:“失之浮浅和陈旧”、“过于沉实,意境不深远,予人想象空间不多”、“还没走出应风诗、口号语的魔障“等等。我以为,任何人可以批评他的诗,但谁都得钦佩、不可亵渎他那种坚韧执着忘我耕耘的精神!
故乡的山啊故乡的水,请记住:这里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个草根诗人黄英晃。也许他的诗作在浩如烟海的诗园中仅仅是一朵卑微得连名字也喊不出的小花,它曾装点过那个年代的风采!

[散文天地]
相约2018(加拿大·马国亮)
阳春三月,故乡草荣花绽,春意盎然。一幅阔别四十三年师生、同学首次聚会的感人画卷将徐徐展开。经一年多的醖釀发酵、筹划张罗,海内外同学的热心捐助,终于将这一梦寐以求的心愿望兑现了。
三月十七日,拉开了活动的帷幕。探访母校自然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继而便是短途的旅行:游览家乡最负盛名的康桥温泉景点、拜谒第六代佛祖圣地、七星岩鼎湖揽胜。
聚会活动全由该届学生中的灵魂人物(老班长张兆德、梁球珠,梁文荣、李均暖、黄小莲、马华聪、马伟雄等)组织张罗,且形式丰富、新颖、计划周致。经四十多年的社会历练、生活的打磨,一个个变得成熟干练、得体涵养,是小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教我感动的是尊师重道的观念与龄益增,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们对当年执教的老师关怀备致,除了言行的关心呵护、精神上的褒誉,还有物质上奖励:分别给老师们一个大红包,于我,破天荒首次享受由众学子心意凝聚而成的厚重的赏赐。还有私下塞红包的,还有丹霞山之旅的赞助、陪游者。(此为聚会的后续活动)每念此,总不免感激之情泛起,迷糊了双眼……"笑看桃李庭前发,雨露从知未枉然。"李少石(曾为周总理秘书)的诗句不时浮映于脑屏。告别了近十年的教职生涯,客居异邦四十余载,日渐淡漠了的职业自豪感又一下子膨胀起来。
这次的同学聚会,花费十余万,办得成功完满。整个过程聘请两专业摄影师随队,留下一帧帧精彩的影照、一段段鲜活的视频,翻看如昨。
一队年逾花甲的学生排着随意不规的队伍从母校的正门鱼贯而入.,脸上掛着喜庆的笑容:闪烁着童真的稚趣、青春的风华、爷爷嫲嫲的矜持⋯⋯
升旗礼庄严肃穆,当年的红领巾、红小兵们的激情再次迸发、沸腾。
师生联袂,在操场上以人墙拼砌出两个特别号码:75、43。以航拍(小型飞机)的手段留住这两个具有特殊含义、刻骨铭心的数码。骄傲吧,下屯学校最后一班高中生一一七五届;高兴呀,毕业四十三年后再聚首!它定型、镶嵌在校史的镜框中。
聚会的欢迎仪式假坐母校的会议厅。以班长点名介绍新生互认的形式开始,欢快而诙谐。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在"到"的一声中亮出,有的形象反差也太了。曾为班主任的我,也要在模糊的记忆中重新审视辨认一番。
母校校长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班主任与学生代表感慨回忆性的发言,引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学生代表给母校馈赠一份集合的心意一一教育发展基金,感谢怀念母校的教育栽培之恩。
还真新鲜特出,在萃英中学就读高中的同学以"来村"的乡俗形式探亲来了!他们都是小学、初中学段的老同窗,又是一个小高潮:掌声欢呼声迭起,意外的惊喜,久违的寒暄拥抱,融成一片欢乐的海!
旅游巴徐徐驶出白沙墟,向预定的旅游景点出发,一路欢笑一路歌⋯⋯在不同的游览区,师生同住一家酒店,共泡一池温泉,同点一席菜,共弈一盘棋,同酌几杯老酒,共品一壶乡茗……赏不尽眼前景,叙不完砚谊情。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宠辱皆忘……其喜气洋洋者矣"的意境,大抵如此吧。
有机会与当年的学子相处接触,好些人毕业后的去向、经历、景况有更多的了解。桃李满门,花开各态。真想不到这班曾一度视为"箩底桔""杂牌军"(无非是一班在推荐式的考试中的落败者)的人有如此的长进与成就.。其中真不乏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江头乡的梁文荣一段军旅历炼,复员后位晋虎门镇书记,该镇曾一度成为中华第一镇,其政绩不言而喻。开平的李均暖为番禺市专管文体的副处级宣传干事,敬业乐业,大放异彩。香港的黄小莲,夫妇成功营运近黃大仙的一间家电铺,置家创业,家境优渥,两个子女先后留学英伦,且学有所成。旅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马伟雄以其毅力与拼搏精神,凭经济实惠的"十四味"(唐餐品种)拓出一片新天,同名的连锁快餐店接踵而开,迄今,已扩展至十间。他乐善好施,该埠华人团体公益事业,少不了他的捐助,人们给他一个昵称:马总统。旅温哥华的马华聪,可称饮食业的翘楚,所经营的西湖酒家,生意红火,信誉卓著,饮誉北美洲。打开唐餐网页,常踞三甲位置,多次荣获大温业界各种奖项。
同学情,前世因,今生缘。各人有不同的生活轨迹,难得一个交点。四十多年后分居海内外不同区域的同学第一次聚首,参与率高逾百分之八十,真算不准有多少条轨迹相交、重合,这无论如何是人生一帧彩色的插页、一桩幸事。
这届同学大多年逾花甲,渐入古稀。古稀再聚,将是何等样的一种光景?期待着仍有再聚的机缘。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衷心祈愿大家健康快乐,颐养天年,余热挥洒,余光绚丽……
(2023年元月中追记)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中小学生写作園地简介:
中小学生写作园地、是我艺术社培训未来作家诗人的重要园地。
我们实行一免费二修改三发表的辅导方法:为国内国外华人子弟服务。
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辅导方法新颖,深受国内国外华人家长和学生欢迎。
请投稿:
微信号:R6049931328 许先生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机构:
精武会驻文艺中心副会长:李剑昌
顾问:
许湛荣、伍蓬莱
主任:林敬照
副主任:伍国胜 梁少华
常务理事:林敬照 伍国胜 梁少华
刘质坚 陈绮娜
理事:梅如柏 周慧君 陈泉声
魏台平 甄春花
秘书长:林敬照(兼)
财务:伍国胜(兼)梁少华(兼)

主编:许湛荣
副主编:冯艺儒
执行编辑:陈绮娜
责任编辑: 甄春花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与您相约
投稿微信:R6049931328
领取稿费:Chen18128290208

请点击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须知:
作品:原创首发+照片+自我介绍(文责自负)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5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凡在《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平台》发表过的优秀作品,本社将向各地报刊、杂志等纸媒推荐,并定期整理成文集出版。
敬请各位可爱的人儿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版面设计:陈绮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