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康文献丛书》 谈开去
文/古梁
去年11月24日在永康楼山坑村,该市人大副主任、永康陈亮研究会会长章锦水先生赠送了三册永康文献丛书给我,并告知该丛书还在编。由于我对书及历史的爱好,尤其是我从来认为永康和武义自古就是一家人,两县虽然都是在吴赤乌八年(245)置县,然武义县于隋时废后并入永康,至唐天授年间又重置县,其间几百年武义都是永康属地。到1958年武义县又撤销建制并入永康县,直到1961年武义恢复建制,其间三年多武义归制永康县。到改革开放的本世纪90年代初,在武义“工业洼地”效应的吸引下,众多的永康企业纷纷入户武义大地,为武义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现象不光从历史到当今,永康和武义都是密不可分开的一对兄弟县。尤其陈亮几次上武义的明招山与吕祖谦游,写下了一笔南宋理学辉煌的篇章。
前不久,受邀前去驻永康市图书馆的“永康文献丛书”编辑部,见到了丛书主编李世扬及编辑部的诸多老师,相互畅谈,交流学习,获得了不少可贵的知识。尤其是李世扬先生说:“我们整理出版《永康文献丛书》,打算用8~10年时间,动员组织市内外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力量,将永康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诸方面的重要古籍资料,分批整理完稿;遵循‘精选、精编、精印’的原则,总量控制在50部左右,每年5~6部,分期公开出版,并向全国发行。”听后令人十今鼓舞欣慰和羡慕。李世扬还告诉我,去年他们已完成了12部文献的出版,超出了预定计划,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李世扬先生还十分关心武义的历史文献整理进展情况,很愿意双方进行交流,还和我说,若我有友人喜欢永康历史文献的也可以交流切磋。临别时,他代表编辑部赠送了明正德《永康县志》等五部书。
从永康回来,我一直在想,永康的文化是有厚度的,不光是历史的,在当代也一样。当然我并不是说武义的文化就浅薄的了。武义自唐宋以来,直到如今也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层,但在挖掘整理历代文献上,与永康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近几年武义也整理不少文献,早期的文化局出过何德润的《文钞》和《诗钞》;近几年县图书馆出了不少影印本历代县志和《武川备考》;县志办去年也出了三部历史县志影印本;朱连法先生也编撰了厚重的《武义通志》;另外浙师大陈玉兰教授也在2019年主编了《武义文献丛编·何德润卷》。同样是一种资金资源,如何应用,并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永康是用一套班子来整理他们的历史文化,而我们武义是多部们,多源头来整理出版历史文献,这难免让资金、人力这一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应用到极致。永康准备出50部,我们呢?
文化可以是高地,也可以成为“洼地”,如何去对待,这不是我的任务,但也可作为一种呼声,让能听的进听进去,那就是老朽之愿了吧。
2023.2.19.凌晨

作者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当代诗人、地方文史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