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目耕缘读书会成立十周年之际
王维明
今年2月10日中午,春节余香,欢庆犹存,我收到了目耕缘读书会新一届常务理事会信息,邀我为读书会成立十周年写一篇纪念性文章,关乎读书会的认识、感受和体会。初心从未忘却,情义不可辜负,遂欣然允诺。
在文中,我描述了应邀参加读书会筹建讨论会时的情景:2013年2月的一个周末上午,一帘阳光照在书桌上,有些温暖,有些明媚。正在看书的时候,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邀约参加筹建读书组织讨论会。因为他是我的同乡,且是淮安有名望的才子,所以我慨然应允赴约。思考着讨论会的事情,放下书,信步来到阳台。早春温暖的阳光下,小区的花园内,一丛丛迎春花黄的耀眼,满枝的望春兰白的眩目。习惯了“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宁静日子,还没有意识到又是一个花开季节来临。
在文中,我回顾了读书会筹建期间的经历:2013年的2月至7月间,组织者过经多次讨论,确定了读书会的名称、宗旨、愿景,建立了交流平台,有了自己的章程,也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这期间的工作是细致而有成效的。期间不断有人加入,也有人退出,组织不断壮大。2013年7月28日目耕缘读书会在民政部门完成了注册。随后,组织者们制定了读书会各部门工作职责、议事规则、选举办法、设立读书奖的若干规定、群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通过民主推荐产生了会员代表。2013年12月29日,目耕缘读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通过了《目耕缘读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并由秘书长提名产生了副秘书长及各部部长、副部长。至此,目耕读书会的筹备工作顺利完成。
在文中,我记述了读书成立时的会员结构:目耕缘读书会下设综合部、外宣外联部、会员部、文学部、史学部、哲学部、法学部、经济与科技部、阅读推广部、公益部等10个部门,会员来自教育、法律、文化、经济等各行业,其中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达50%,有个人专著的会员达15%,可以说是集聚了众多英才。这使我想起了湖南岳麓书院的那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在文中,我对读书会的未来作了美好展望:读书会可以说是一个大家庭,将来还会不断有更多新的成员加入,需要全体会员有共同的认知、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一起分享,这样读书会才能发展壮大。读书会聚集了众多英才,必将有更多英才慕名而来。所以,读书会也象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花园,定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绽放的是智慧,明艳的是成果,芬芳的是目耕缘读书会!
十年成长,十年融合,十流转,十年沉淀。目耕缘读书会的会员在流转和沉淀中持续壮大;读书会的组织架构在不断更新完善;淮响、精读沙龙、电子期刊等已形成品牌,影响力不断放大;读书会的分会已遍及学校、医院、机关、社区、企业等各行各业。“让身边的人拿起书来、让读书的人携起手来、让同行的人负起责来”,读书会成立时的愿景从未改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接纳、传播、践行。每次参加读书会活动,看到一张张年青、朝气而又陌生的面孔,听着神采飞扬的表达,感受着激越进取的魅力,心里总会有许多感动,会有激情澎湃,还会有使命在肩的沉重。这是价值的传承,是时代的进步,是文明的追求。
人世间,车水马龙、山川湖泊、蓝天白云、都市繁华、乡村幽静,可面朝大海、思入风云、道通天地。静静地回溯读书会的发展历程,感觉用花园比喻读书会已不能涵盖其兼容并包的价值,用百花齐放形容读书会的学术氛围亦不足以展现迭代中的精彩纷呈。历经十年,十年树木,读书会已经成长为一片茂林修竹,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有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点缀其中,共享阳光雨露,自由生长,自在飞花,风细柳斜,蔚为大观。一如读书会群贤毕至,纵论古今,相互吸收,共同发展,务实求新,乃成兴盛。

茂林修竹是景象,云淡风轻是精神,是气质,是格局。读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文化传播、学术研究、自由精神、尊道贵德,期以微薄之力促进文化繁荣,推动社会文明和谐。这条主线一直很明朗,渐而丰富,若雨后阳光可现彩虹。读书会的会员不事浮华、不求功利、平等并存、融合发展,欣于所遇,快然自足。铭家国情怀于内,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乐尽天真。此是读书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目耕为缘,远韵四方,同行携手,其乐未央!
2023年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