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是一种表示,脸是人品的影射。人的一张脸,往往能深刻地反映出其内心世界。透过脸,可以看到善恶、真假。无论你怎么掩饰伪装,总有反映出来的时候。这大概就是哲学中说的“由表及里”吧。现实中,求别人要看脸色,脸色是背景;打狗要看人脸,打错了,就要吃苦头,脸是身份;不可貌相,脸是征兆;打人不可打脸,脸是自尊;舍得在这几厘米上花财力、费精力进行不懈奋斗的,为的是争得脸上有光彩,脸是门面。脸上的神色是一张脸的皮肉和一双眼的反映,其内核是一个人人品的影射。善良人与奸诈人的脸不一样,一颦一笑,脸上有主人控制不了的解密档案。苛刻的脸上看不到宽厚,冷酷的眼里决没有热烈的光芒。每个人都是雕塑家,用品格、道德把父母赐予的脸打扮成自己的“那个”脸。爱读经典作品的人,听古典音乐的人,具备了一定的文学修养的人,相貌有清气;善良的人,不说假话的人,爱大自然的人,面有和气;高智商聪慧的人,脸上散发着润气。
脸反映人的精神气质,能反映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态度。林肯担任美国总统时,有一次,他的一名倍受信赖的顾问向他推荐了一名内阁成员候选人。林肯不假思索就拒绝了这个建议。当迷惑不解的顾问向他询问原因时,林肯说,“我不喜欢那个人的脸。”“但是,他无法为他自己的脸负责啊!"顾问坚持说。“每一个年过四十的人都应该为他的脸负责。”林肯答道。顾问的那个建议最终被搁浅了。林肯所言,不用此人,当然不是指那个人的长相,他指的是那个人从脸部表情上反映出来的精神气质。一个人的脸能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态度。所谓对自己的脸负责,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用希望、自信、慷慨,还有爱去面对生活的每一天。让更多的人一接触你,就能感受到柔和温暖的气息,一见到你,就知道什么是美丽。脸还是一个人复杂感情的综合。一个有钱的大款,绝对不会为钱愁眉苦脸、乌云密布的,一个行乞者也决不会像吃饱了撑的那样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的。脸色亦如书中章节,给人或淡或深的印象。有的虽然常见面,但往往匆匆如烟云,一拂即过,瞬间就忘了。有的只是一次见面,仅此一眼,便如刀刻石雕,长存心间,永远挥之不去。
脸是身份的象征,地位确定脸色。人间万象中,有“一阔脸就变”之说,这里所谓“一阔”有着特定的含义,就是指地位变了,升了官掌了权了;所谓“变脸”不是说变得和蔼可亲了,而是说脸变得难看,懒得搭理群众,甚至与原来“平起平坐”的同事见面,也似乎有“君临”之风,讲起话来更是大了几分。从这些人的变脸中,不难看出这样一种现象:屁股指挥脸蛋,存在决定意识,地位确定脸色。一些人坐什么板凳说什么话,显什么脸。权势的膨胀与变脸的速度几乎成正比。占的地盘越大,拥有的权力、财富越多,变
脸则越快。说到此,这不由使人想到了历史上的陈胜。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未阔以前,曾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信誓旦旦地说:“苟富贵,勿相忘。”等到他起义为王时,旧时的伙伴找上门来,他便认为有失面子,杀了伙伴。陈胜变脸杀伙伴,说明今日陈胜已不是昔日的陈胜,过去可以同苦,今日不可同乐也。

“一阔脸就变”实际上是“官一升脸就变”,似乎从古至今,这是一个不易之象。其实,“官一退脸就变”的也不少。有的人在位时大权在握,到哪里总觉自己是“鹤立鸡群”,架子摆得大,话儿说得大,官升脾气长,火气大,脾气大。一脸"正统相”,一身“掌柜”味儿。见了下级什么时候都像是在“作指示”"下命令”,见了一般工作人员和老百姓显得一脸严肃,总像个“临战指挥官”一样,没有一点亲和的表情,似乎生来就不会笑。“官一退”,即从领导岗位退到非领导岗位,或者彻底“下岗”之后,有的人变得慈眉善目,对新任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态度谦和有加,说话由领导口气变为群众口气;见了下级主动打招呼,有时还能拉上几句家常话。昔日的大架子变成了没架子,过去常发火的大脾气也消失了,脸上也会挂笑了。 当然,这种人毕竟是少数,退下来的老干部老同志,更多的则是保持着原来那张慈祥亲和的脸,要说变,这脸是越变越好看,对这样的老干部、老首长、老领导不仅笔者见到许多,而且常听到有人由衷地在赞赏他们。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任何人,做官都不可能一辈子,而崇高美丽的生命则可以始终辉煌。退位后,这辉煌主要是看原来的那张脸和现在的这张脸是否始终慈善、庄雅、圣洁。
脸可变丑变美,脸是善恶的表露。梁实秋先生说:“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都是天真无邪,令人看了欢喜的。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孩子带着一副不得善终的脸,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梁先生的这番话讲得实在是精辟。这个世界上本来不存在丑陋的脸,因为后天的影响,这张脸才变幻出猜忌、恶毒、狰狞、冷漠、奸猾、尖酸、悲伤、愁苦等气象万千的神色。若是将脸分类,绝对不是美的和丑的这种分法,而是令人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令人愉快的脸,是健康的、活泼的、善意的;而令人不愉快的脸,有时像驴脸,有时像虎脸,有时像狐脸,即便是再精致再漂亮,也不能让人感到美。佛家有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脸蛋即使不漂亮,但只要内心向善,并身体力行去做善事,在人们的眼里,他的脸就会变得好看。有野史说,鲁智深在杭州六和禅寺出家前,虽是佛门俗家弟子,但常酒肉穿肠,不拘大礼,乃凶顽之人,一脸乖张之气。后来在征讨方腊之役,他顿悟出家,真正成为一个清心寡欲的佛家弟子,慈眉善目。现实中,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得道的僧人,他们的脸形态各异,似乎有美有丑,但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神色个个都像水一样平静,行为举止从从容容,那是佛性外泄,非一时修炼之功。即便是有的人长相很丑,但心地善良,温暖他人,人们见了这样的人,也便不觉得他们丑陋了,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底,人的一生中长什么样的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脸所能让人读出的内在的品格和道德。追求美是人生的信仰,要想让人从你的脸上读不到虚伪、冰冷、奸猾、阴险等丑恶之相来,那就真真切切地去修炼一颗慈悲之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