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情依旧
思念父亲泪难收
又遇一年清明时节,十八载雨丝又落窗棂,艾草飘香漫过门隙。仿佛砚台里的墨汁还泛着涟漪,父亲的狼毫笔仍悬在木笔架上,恍惚听见他说“这个字的转折要藏锋”、"墨要醒透"……。镇纸压着褪色的老相册,带着那年的晨光,总让我们错觉父亲只是去书柜取老花镜。
难忘餐碗里还冒着热气,竹筷滑落的弧度凝固在晨光里……。在褪色的老照片里,他悬在半空的手紧握着相机,像要按下最后一格未拍下的美景。遗憾相机暗盒里未冲洗的胶卷,留着最后一格未按下的夫妻金婚照。
生死铸就无声高墙。今天,我们折只纸鸢,让它替我们再喊一声爸爸……,以寄托子女们对父亲的怀念!
《怀念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毛祚华(县级离休干部), 1929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沙浦镇坑北村一个贫苦的家庭。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如同压在爸爸肩上的重担,但他从未放弃对未来的憧憬。
1949年4月,解放的号角响遍全中国,爸爸听从党的召唤,积极参加地下党活动。从此,爷爷毛厚意就在家里设地下党联络点,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些日子里,爷爷家成了地下党的秘密据点,无数革命志士在这里传递着希望与信念。
1951年,爸爸在福清文光中学(现在的福清一中)就读高中时,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党组织选送至中央军委机要处青训队学习。

爸爸入伍后,担任中央军委机要干部学校的教育处文化教员,先后在南京中央军委机要干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机要学校、重庆机要学校工作。


爸爸工作勤勤恳恳,曾包干教学干部文化补习班人数最多(59人)的一个班,既授课又辅导批改作业,周末不休,倾心工作。

有的学员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他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方法;认真帮助“差生”优化学习方法;还根据学员知识基础不厌其烦分类辅导。其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教书又育人。部队干部学员普遍给予特好评价。
爸爸热爱生活、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积极向上,在部队期间屡建功勋: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沈阳军区“五好教员”称号。

爸爸曾因荣立二等功,其事迹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史料集》(1952-1988)。
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31年红军总司令部机要训练班,建国后发展为军委工程学校第三部 。1952年3月,训练班第三部和东北军区司令部机要训练大队重组,在长春组建机要青年干部学校 。该校曾在长春、重庆等地办学 。1969年6月,学校被撤消;1978年3月,在郑州重新恢复组建,定名为“解放军技术学校”;并于1983年6月改名为“电子技术学院”。
1999年,驻地郑州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测绘学院、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值得骄傲的是1959年,爸爸光荣参加沈阳军区英模代表团,出席建国十周年大典观礼,在北京荣幸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并合影。



当晚,妈妈抱着刚满1岁半的我作为英模军属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烟花表演;期间还应邀参观第一届全运会。到懂事后,我知道了这一切,为父亲感到无比自豪。


在军营,爸妈彼此深爱并托付终生。在了解到妈妈的长辈对婚事还有种种顾虑,父亲毅然向部队领导请假,只身从东北直奔江苏徐州,向心目中的岳父母大人痛陈心曲,坦露对妈妈的无尽爱意。爸爸对爱情的执着感动了母亲全家,外公外婆热诚接纳了爸爸。自此,父母同甘共苦,执手相爱一生。

直至1969年末,父亲转业回到福建老家,仍不忘党恩!他忠诚于党,热爱家乡,把上级发的转业费和一些木材全部用于支援家乡办厂和建设。
1971年父母亲回到福建省福清市沙浦镇坑北村家乡与姐妹等亲人合影。

转业后,爸爸与妈妈一起回到祖籍福建省福清市,爸爸在市委宣传部一直从事党的宣传工作直至离休。

爸爸长期担任福清县委宣传部理论宣传科科长,后又兼任福清县老体协副主席、县文联名誉主席、福建摄影家协会、福建新闻摄影协会会员,福建华侨摄影协会理事、福州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福清市摄影家协会首届主席;同时,被聘为《解放军报》、《福建画报》、《福建日报》、《福州图片社》等新闻单位的特邀通讯员;曾当选为福州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二十多年间,他全身心投入党的宣传工作,克己奉公,孜孜不倦,日常对工作兢兢业业,充分利用业余,积极探索摄影和书法艺术。为了拍到好照片,为捕捉到最佳曝光瞬间,他常常在某地呆上半天甚至一天。为拍到石竹山更好景观,他年老仍坚持一天内徒步登山上下四趟。

爸爸是个甘于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只要是党的工作需要,即便是熬夜或加班加点,他从不推辞,也不计个人报酬。夜深人静的时候,县政府大院唯一亮灯的地方,往往就是父亲冲洗照片的小暗房。有时为了赶作品,我和弟妹也成了他的小帮手,跟着加班到半夜三更才回家就寝。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爸爸爱岗敬业、孜孜不倦,他的摄影作品陆续走向新闻媒体,见诸文艺杂志,参加各类展出,入选资料汇编。仅他独自或与人合作出版的书刊、画册、年历、明信片、电话磁卡就有三十多种。爸爸的书画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全集》《世纪中华民族书画长卷》、《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名家书画作品展》、《世界美术、书法家作品大画册》等。为子女留下了他精心创作的宝贵的书法摄影优秀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年代他专门乘坐直升机航拍的《东阁农场美如画》、《江阴引水渡槽》等一组照片,曾被新华社《新闻图片》刊出,并发往海外,又被香港《文汇报》选登;《东张水库》等照片被中新社发往海外,在我国驻外使馆橱窗展出。

其中在六十甲子年,《瑞云塔》点塔灯那张华美璀璨的画面,在强手如林的福清摄影界脱颖而出,成为当年摄影比赛上乘之作,至今还广为引用。

爸爸在子女们眼里是一个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长辈。他纯朴又很有思想,酷爱艺术,除书法摄影外,还喜欢小提琴、舞蹈等。
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是:1991年5月,爸爸在福州市成功举办了“毛祚华摄影书法作品展”。

本次展览有:时任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子固、省书协主席陈奋武,省作协党组书记陈章武,福清市委副书记陈维忠等领导为开幕式剪彩




时任福建省宗教局领导余险峰以及福建省侨联主席、著名书法家沈靓寿等出席开幕式。


时任中共福清市委书记练知轩、市长邱玉清,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等均亲临展览现场参观作品展。

更让我们子女难忘的是:1992年4月爸爸在北京箭楼(天安门广场南侧)再次成功举办了“毛祚华摄影书法作品展”。

时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北京市文联领导赵金九,北京市侨联副主席纪辉玉,福清市领导陈晶等为开幕式剪彩。

北京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书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北京市摄影家协会、北京日报、北京市文联、中国青年报,北京市书协等单位领导和书法、摄影行家出席开幕式。

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先生莅临参观作品并题词。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香港大公报等十多家新闻单位作了报道。
我知道,爸爸不是书法摄影名家,也没接受过专业训练,但看到各界人士、行家对他的作品表示认可和赞许时,深深为爸爸几十年来心无旁骛的专注、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而感到骄傲。作为女儿,还深为父亲为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感到无比心疼!
在家里,父亲爱母亲,爱子女,全家亲情融融。母亲祖籍河北秦皇岛,出生书香门第,跟随外公在江苏徐州长大。外公李新冶,原是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学子,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三位舅舅和二位姨姨原均是从事中学和高校教育以及科研工作,现在都已经退休了。

是因为抗美援朝的号角,让母亲16岁即投笔从戎,参加解放军。22岁入党,并多次立功受奖。



转业后,母亲主要从事银行、教育、工会以及卫生医疗等工作。她是福清市妇幼保健院的首任所长(初创时该单位名称为:妇幼保健所)。

如今,有50多年党龄且已有91高龄的老母亲,已入住女儿毛青创办的金桥老年公寓7年,至今仍睿智聪慧、身体健康、开心快乐!而且还与时俱进,不论是滴滴打车、还是京东购物或是书写回忆片段、节日晚会脱稿朗诵等均不在话下。

在家中,爸爸是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做人低调、做事一丝不苟,是充满正能量的父辈!因为父辈要时刻听从党召唤,我和弟妹也就从小随军走南闯北

父辈的言传身教,儿女自幼铭记在心:“不向组织提要求,不给别人添麻烦”;“长大不能靠父母,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要重视勤学上进,不要讲吃、穿、打扮”;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作奉献。

爸爸也是个坚强的父亲,他在1982年经福州军区总院检查,当时就确诊为冠心病和青光眼,但爸爸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与病魔进行了长达25年的顽强斗争。
爸爸虽然每年均多次住院,但还是坚持不顾疲劳忘我工作,以致突发脑溢血,经福清市医院陈祥光主任及时做开颅手术抢救,才挽回了生命。
之后,爸爸冠心病愈加严重,但他还是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从不消极悲观。在此,非常感谢福清市医院林惠添、周继喜、张敏霞等专家主任对我爸爸的多次精心诊治,使爸爸多次从病危中得救。因此,爸爸术后又奇迹般地延续了十年生命。

2007年爸爸走后,母亲携子女将爸爸留下的书法摄影作品整理出版,留作永久纪念。纪念册名称为:《毛祚华书法摄影作品纪念集》终于圆了爸爸未了的心愿!
2024年4月4日,又逢清明节,我们子女与母亲商量,决定将《毛祚华书法摄影作品纪念集》一书赠予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珍藏!以此,来纪念尊敬的父亲大人!

附:九十一岁高龄的老母亲李意如及其子女对父亲的思念:
每逢清明时节倍思亲,念親人,寄哀思,愿逝去亲人在天堂安好!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


附:当年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领导在毛祚华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内容:
毛祚华同志一生默默无闻地塑造着品德端正,谵泊宁静的高尚品格。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克已为公,一切服从组织安排,从来不计个人得失;他心诚艺高、德艺双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党的事业和我市文学艺术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毛祚华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廉洁自律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今天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革命精神;今天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不鹜虚名、惟以求真、谦逊、朴实的优良工作作风。青山永在,英名长留。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毛祚华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父亲之风山高水长,我们唯有传承父辈精神,不忘初心,甘于奉献,才是最好的纪念!崇敬父亲,学习父亲,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对父亲永恒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