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如烟
文/朱勃勃
朗诵:阿红
那是上世纪的事,1988年,我的儿子在(北京邮电学院)读书,普通家庭的孩子,当时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考到北京读大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了不起的事情,全国共有南京邮电学院和北京邮电学院两个,北京邮电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亲戚及朋友们获悉后纷纷表示祝贺,有一位叫刘志秋的朋友,与我见面时说:“你们夫妻二人如果想去北京看儿子,可以住到我舅舅家去……”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我想,这事不能麻烦人家。几天后,刘志秋又主动与我提起去北京的事,经过商量,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北上,到北京去。

志秋的舅舅是北京某部的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50多岁,夫妻二人待人非常真诚,热情好客,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他们早已做好了安排,我们到北京就住在他们家里,一日三餐都由志秋舅妈料理,关怀备至,待我们视同家人。在北京的几天里,我和老伴到邮电大学看望了儿子的宿舍和环境,了解了学校的大致情况,心里感到很踏实放心。
我们又抽时间,在我父亲居住在北京的老同事易水寒联系并亲自陪同下,去看望了父亲同辈人(文强)的家。国共合作期间,父亲和文强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彼此非常熟悉,文强对我们姐弟三人的名字也非常熟悉,因此一见如故,毫不生疏。“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时,文强中将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文强被我军俘虏,后经毛主席大赦,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居住在北京普通的多层民宅里。

在志秋舅舅家,我们每次出门,志秋舅妈都会准备二个饭盒,里面装满饭菜,供我们在外用餐,这样的体贴关心,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很难做到的。一晃三十多年过去,现在回忆,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时过境迁,多次搬家,刘志秋久已失去联系,但他和他舅舅舅妈的音容笑貌,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不忘。
2023年2月16日星期四
审核/杨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