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一卷血腥开“先河”
——读肖殿群本土历史小说《先河》有感
宁志刚
自汉高祖封藩建王以来,藩王一方面为王朝镇守边塞,为安定一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方面拥兵自重,叛逆作乱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西汉以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西晋因皇后干政引发的“八王之乱”,在历史上影响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均成为后世帝王分封的前车之鉴。明太祖朱元璋在“尊王攘夷”策略的指导下,为对抗元代残余、拱卫王室分封了25个藩王,使朱氏天下再无“北顾之忧”。而朱元璋在前朝覆辙的教训中,早就窥见藩王制度的潜在危机,于是规定藩王“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目的就是削减藩王兵权。
然而前朝焉知后朝事。经过一百三十多年的王权争夺,到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湖广布政司宝庆府武冈州的明朝宗室岷王朱膺鉟竟“霸占民田,私藏兵甲,图谋王权”,导致藩王与知州因政见不合而暗室操戈,阴谋杀伐,引发以大地茶园寨(今属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中心的五峒苗疆苗民大起义。肖殿群先生的《先河》就是以这次起义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明朝武冈州镇压苗民起义的血腥长卷,从中更能体验到“官逼民反”的一出出历史悲剧。
·
读小说而知历史,读《先河》而知湘西边陲宝庆府、梅山山脉(今雪峰山脉)武冈州在历史风云中的重要地位,在封建王朝削藩集权,改土归流(注)中的“先河作用”。
《先河》继承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现实主义笔法,尊重史实构思跌宕起伏的情节,借助历史事件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文脉清晰,结构紧凑,人物鲜活,设悬念必有落点,埋伏笔必有照应。阅读中常让人击掌唏嘘,拍案而起,可圈可点。我三天时间便一气读完,掩卷深思,回味无穷。《先河》是当代历史小说中难得的佳构。
沿着男一号刘文修的烽火足迹,我把小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6章。刘文修练就一身武功,辞别师傅,惜别恋人,告别武当回到武冈州府陪知州父亲刘逊和母亲过年,不料节日的喜庆中,知州府暗起祸端,母亲被人乱镖射杀。刘文修带着丧母的悲痛、与恋人爽约的无奈和州府使命,深入苗寨查探凶手,在悬念迭起,杀机四伏的九曲回环中终于探得知州府的萧墙之祸乃岷王所为,苗峒才是拥戴知府的安分良民。
第二部分,第7至9章。五峒苗寨杀了叛贼田知力,土司天王李再万揭竿而起,由刘文修与婷儿撰写《讨岷王檄》广布宝庆州府,誓与岷王势不两立。孝宗皇帝朱佑樘与恩师老臣刘健利用苗民“反岷王不反皇帝”的起义宗旨,玩权术于股掌,采取先“纵苗灭藩”,然后又以杀藩王之罪讨伐苗民的毒计,平暴除乱,进行“改土归流”、削藩集权的尝试。
第三部分,第10至22章。李再万施展计谋,除掉岷王之后,孝宗皇帝以苗民杀藩王为借口,调集官兵,从桂、黔、湘北四面围剿五峒苗寨,弹丸之地中,苗民几乎被官军赶尽杀绝。苗民起义失败,四王被官军各个击破,天王李再万在远房兄弟李再昊的掩护接应下,远走新化。
第四部分,第23至25章及尾声。刘文修辞别苗寨战场,寻找爱妻婷儿和儿子。一路同样险象环生。好在吉人天相,苗姑每央暗中保护,得知婷儿和李招娣为护幼子先后战死,最后把幼子托付每央,一路随锦衣卫北上京城,听候“圣裁”。原来内阁首辅刘健竟然是刘文修父亲刘逊的故交,因为他的斡旋父亲刘逊曾两度有惊无险,父亲之死完全是皇帝没弄清缘由。于是皇帝特准刘文修危难中受命,不需科考直接承袭父亲的从六品官位,重回湖广武冈州府,等待他的是无法预知的未来。

这是一部关于(湖南)宝庆府武冈州的历史小说,也可称之为“武侠小说”。节奏明快,悬念迭起,险象环生,笔法圆活,是该小说的第一个重要特点。以第一部分刘文修受命探苗寨为例,刘文修八次遇险,八次悬念,八次或刘文修出手救人或刘文修被暗中保护他的婷儿相救,八次干戈藏针,刀箭相接,刀法、剑法、拳法招招致命。这与作者肖殿群先生的经历密切相关,肖殿群先生两度从教,两度从戎,从小师从新化梅山拳,有较好的武术功底,因而书中人物在武功招数上力道生风,动作与招式天人合一。
而险象环生中又张弛有度,一场紧张的打斗间隙之后,常交互着苗寨美丽风光和淳朴民风的描写或煽情。刘文修经历一路的两次脱险之后,来到苗寨的茅坪竹海,“青郁的竹杆,修长的蛮腰,静立着、簇拥着,幽深而宁静。那竿竿翠竹虽然密密麻麻,却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初春的微风轻轻地吹,不语的叶灵翩翩地舞,远处的彩鸟嘤嘤地啼,好不让人忘怀一切,心留此间!一条小道弯弯曲曲,款款延伸,既无来处,也无尽头……”这一段环境描写,有山有竹,有风有鸟,有静有动,让人心旷神怡,明目清襟,而景物的结尾又隐含着新的险恶还在等待着刘文修去刀历剑闯。
在险境陷阱中铺展苗风山歌,抒写爱情心曲,作者随手拈来,让读者哗然唏嘘,击掌共鸣。这与肖殿群先生年轻时马帐播爱、办刊抒怀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年轻时的爱好和志向奠定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叙事的纵横捭阖能力。所以把一部长篇小说驾驭得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跑马,悬念有注脚,伏笔见端倪。

《先河》的第二大特点是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号人物刘文修文武兼修,疾恶如仇,敢爱敢恨且肝胆相照,扶助弱小侠肝义胆,锄除奸恶拔刀相向。读者自能理会,在此不用赘述。且看同为苗峒土司群象之一的李再万,身居五王之首而当之无愧,被称为天王的他不仅顾全大局,时时为整个五峒苗寨着想,更能透过表面,巧计辨人,其洞察细微和深谋远虑,常让人佩服。面对小人作恶成竹在胸,面对朝廷围剿,他指挥若定,深得诸王和苗民的信任。譬如第14章,经过李再万精心布局,步步为营,暗杀岷王的安排一切就绪。可就在万事俱备之时,李再万一道命令全部撤退,这让很多人不明就里,连刘文修也疑惑不解。大家聚集之后,才明白李再万的高瞻远瞩,他意识到岷王被苗峒打败而朝廷却视而不见,围而不攻,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于是五王聚首,商谈对策,通过大家的梳理,终于明白朝廷用心险恶,皇上原来是要借苗峒之手除掉岷王,然后再以苗人杀藩王之罪,名正言顺从四面围剿苗峒。认识到朝廷借刀杀人的阴谋,李再万立即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杀岷王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岷王死后,苗寨如何壮大自己,全面防守官军的围剿。以此可以看出李再万的将帅之才。其他四王,地王杨郁清有勇有谋,文王银扶之用兵细腻,武王雷天啸、冥王阳虎赤胆忠诚,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小说还塑造了几位美丽而值得男人珍惜的女孩形象。婷儿是刘文修在武当山的师姐,年龄上却是师妹。她与刘文修相亲相爱。当刘文修因母亲被害,逾期而不能上武当接她的时候,她坚信刘文修是爱她的,也是艺高人胆大,孤身一人,远道湖广武冈一路跟随,十分冷静。爱恨之间泾渭分明,为保护幼子、刘家根脉,勇对刀光剑影,杀伐凶狠,毅然献出生命。每央出身苗家,是李再万的宝贝女儿,她清纯漂亮,虽然一心痴爱阿曼,当被刘文修从花豹口中救出之后,又去大胆追求自己的最爱。遭恶人侮辱之后,被苗寨先人救获,便专心习武,在官军围攻苗寨之后,一路跟随刘文修暗中保护,一颦一笑可圈可点。还有李招娣的大义凛然,忠肝义胆,小雪儿的知恩图报,年龄虽小却为人聪敏。每一个形象都凝聚着作者不凡的笔力。

人物语言个性鲜明,既有历史感又不脱离现实。皇帝朱佑樘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不断历练,语言深邃老成,与大臣对话十分谨慎;老臣刘健久经考验,老谋深算,语言柔中有刚;太监刘雅深得皇上信任,对上语言款曲有致,对下语言威冷并施。刘文修语言能俗能雅,苗家英雄好汉们的语言斩钉截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苗家姑娘们面对爱情时语言直率感人,绝不隐晦。整个小说的叙述语言雅俗共赏,严谨流畅,读来气脉流动,满卷灵气。叙事时侃侃而谈,惹得读者跟着主人翁的爱恨情仇去唏嘘叹惋;写景时,目随青山竹海领略苗寨的山岭巍峨,流水叮咚;写情时,跟着男人的执着,女孩的羞赧,深入人物心灵的甜蜜,能想象出苗岭处处伊甸园的盛景。
最后我想谈的感受是,《先河》一书镜头感相当强,每一幅场景的描写,都能让读者想象“此情此景”,有如电影镜头在面前闪现,可描可绘可摄可想。时间跨度不长,地域跨度却不小,以湖南武冈、城步的湘西南为中心,东至新宁,南及广西资源、龙胜,西至靖州、黎平,北达宝庆、永州、衡阳。本土作家写出的本土小说,需要本土读者去阅读推介,即使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们的大家,他们身为陕西人,作品却始终离不开关中大地。而他们的作品能让“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传阅”,主要还是关中本土的力推。因为民风习俗、语言性格等等限制了作者的视野,小说家们只可能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这也是我阅读《先河》之后尽力把她推荐给湖南读者、邵阳读者朋友的原因。但终究时间有限,一遍之后来不及细品,加之本人小说欣赏的水平有限,因而赏之不能出味,品之难以入髓。在此,期待读者们能写出更高水平的赏析文章来!(本文原载2019.12.25湖南《邵阳日报》,标题《跌宕起伏的恢宏画卷》)
注:"改土归流"--封建社会,藩王太多,总有人可能坐大,成为朝廷心腹大患;少数民族地处边远,土司过多,朝廷羽翼难及,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历朝想改而力所难及,明朝从武冈州起,废除土司,保留土司封地和所属土民,就地另设行政机构,改派官吏直接管理。流官预设任期,不准世袭。
《先河》作者简介:肖殿群,曾用名肖波,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1979年考上湖南邵阳师专,毕业后先教书,后从戎,修过地方志,创办过文学期刊,当过兵。2005年以正团职上校军衔转业地方工作。
本文作者简介:宁志刚,湖南省隆回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先进工作者,邵阳市优秀教师,湖南省楹联优秀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学会会员、邵阳市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隆回县诗联学会副会长。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先河》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