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在沈阳
一一太阳鸟翱翔的地方
作者//红霞(辽宁沈阳)
初春的阳光,拂去冬天的寒冷,给人们带来丝丝暖意。趁着阳光尚好,我来到了于洪区龙山路与孔雀河街交叉口的西侧新乐遗址博物馆参观。
在博物馆的入口处,看到了矗立在广塲上高大的太阳鳥雕塑,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进展区,看到了博物馆根据专家考证,挖掘复原的原始社会人类穴居生活的建筑群。仿佛看到了72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原始社会的先人们,穿越时空,缓缓向我们走来。为我们展开了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历史画卷。
新乐原始氏族社会的人们,当时居住在半穴居的建筑群中。那些錯落排列的茅草屋,房址全部朝向东南。地面呈圆形不规则的长方形,房子中间有木柱支撑房顶。房间里分别有生火取暖的灶坑,在房子的西南角有倾倒垃圾的痕迹。
其中较大的二号房址,占地约96平方米,由50根立柱支撑,据专家考证,这里是当时的氏族社会成员开会,议事的埸所。
在这个房间里出土了540件文物,其中包括:陶器,煤精制品,玉器,玛瑙制成的细石,石器,骨器,碳化石物,石墨和赤铁矿石。
在博物馆的展厅中,展出了大小各异,呈红褐色的陶器制品,最大的一件陶器有四五十厘米高。这些陶器身上有压纹,划纹,和"之"字纹图案。
另一个造型奇特的斜囗器,是新乐的原始人们用来移植火种和给黍物去皮壳的工具。这些陶器,全部是原始社会的人们纯手工制作。

在出士的文物中,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件木雕精品,这件木雕实物在出土前已经断为三节,表面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它的形状似大鳥,头大尾长,形体威严浑厚。雕刻细腻,连身上的羽毛纹路都刻划的非常清楚。
古人曾在山海经中描述:“有烏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鳥,见则天下安宁”。而这只木雕精品就是雕刻的一只大鹏鳥。原始社会的人们相信它的大嘴能气呑山河,背长,使人有“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之感。这只大鹏鳥是护佑他们安宁的神鳥,是他们信仰和崇拜的图腾。
这里还出土了煤精球,小碗,耳挡,煤精泡等精美的雕刻艺术品。在发掘出的一块石墨上还印有原始人的唇印。望着眼前的展品,我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能够看到7200年前我们的祖先用他们双手创造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展厅里还展出了石斧,石锤,石铲……特别是一件纺织用的纺轮,上面打孔,在孔中可以穿过麻线。这一切都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生活进程中有着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巧手。
一场无情的大火,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大火烧毁了森林,烧毁了他们的房屋,毁灭了他们辛苦建立的家园。他们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了生活的热土,四散逃走。当然也给我们留下了他们宝贵的生活痕迹,使我们能够看到当年母系氏族社会的人们生活的缩影。

新乐遗址的发现,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到了7200多年前。填补了辽河下游地区早期人类生存活动的空白。为东北地区研究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新乐遗址是沈阳市最早的村落遗址,是这里最早的人间烟火。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根,知道了自己从何而来。
大鹏鳥雕塑,被命名为太阳鸟,曾经矗立于沈阳市政府广场,如今已经迁回新乐遗址。从新乐遗址腾空而起,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展翅翱翔。俯瞰四方,护佑沈阳一方百姓的安宁和城市辉煌。
我是沈阳人,我为祖先悠久的文化骄傲,也为生活在太阳鸟的故乡感到自豪。
2023,2,19

作者简介:王淑霞,笔名:红霞,辽宁沈阳市人。热爱生活,闲暇之余喜欢读书写作。用心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经常有作品发表在报纸、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