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为母子,不同命运
一一由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说开去
文/邹美良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给中日两国爱好和平的百姓和人民,造成了难以表达的深重灾难。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有多少的兄弟姐妹,被日军残忍虐杀;有多少的老弱妇孺,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而我们不屈的中华儿女,一群群,一队队,一排排,成千上万的用鲜血和生命予以抗争。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讴歌了长沙、乃至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地同敌军斗智斗勇,为长沙保卫战的全面胜利,写下了彪炳历史的辉煌篇章。

长沙保卫战,是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最危急时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初步形成之际,是一部史诗般的战争片。剧中刻画了两对母子,亲身见证战争的生灵涂炭,战争的残酷惨烈;个人命运的瞬息万变,迥然不同。彰显了战争铁律一一正义必胜,侵略必败。

两对母子,儿子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中国母子马维原和她母亲,自己要求参军入伍,投身保家卫国的长沙保卫战,经历了千难万险,在隆隆炮火的硝烟里迅速成长。马维原参加过历次长沙保卫战的关键战斗。草鞋岭一仗,打得只剩下他和他的营长两个人;袭击敌佐枝支队指挥部,他一马当先,建立奇功;越南河内海防港运弹药,取武器,他历尽艰辛,不辱使命;野战伤兵医院,他机智果敢,勇擒敌特;惊天动地的长沙城内的大决战,他不惧生死,勇猛出击,威震敌胆。少年马维原在炮火的洗礼中,迅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而他的母亲,由一名中学教师参军入伍,凭借渊博学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后来被提拨成野战医院的院长。长沙保卫战胜利后,马维原和他的母亲,他们母子重逢,喜极而泣。他们历经过生生死死,他们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他们终于在炮火纷飞中,喜庆团圆,堪为人间佳话。

而日本的一对母子,和部一郎和他的母亲。本是厌恶战争,心地善良,连一只青蛙都不敢宰杀的,日本的普通百姓。在战争狂人东条英机的动员怂恿下,儿子一郎,被征调到进犯长沙的日本军队中。一次,日军军官逼迫他去刺杀一位,被捆束于树干的中国战俘。他宁愿自己被撞得晕死过去,也没刺杀这位战俘。后来随着众多的日军的教唆和日军战斗进程的节节失利,和部一郎也蜕变得凶狠残忍。他一路跟随日军,烧杀抢掠,残害我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

天道昭昭,正者无敌。日军几经调兵选将,最后以伤亡十多万人的代价,惨败于我英雄的长沙城下。战败的和部一郎,心灵上又一次遭受致命的打击。他想念自己的母亲,而想而难见;他想念自己的故土,可有家难回。当他得知自己的母亲,被征召到日军军营里做慰安妇时,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他身靠着满是泥泞的坦克,举枪自戕。而他的师团长,知道后,只是鄙夷地给了他“愚蠢”两个字。日本的人民也是聪明善良的,而日本军国主义才是真正地愚弄了它们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肆无忌惮地践踏了他国的广大人民。

和部一郎的母亲,手捧着儿子留下的唯一遗物,也是她儿子一郎参军入伍时,她亲手送给儿子的吉祥物“千层针”,她悲痛不已。在所谓的“东亚圣战”中,她先是失去了自己丈夫,而后又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她衰落成孑然一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生无可恋,最后遂自逝身亡。


我庆幸,中国的一对母子,劫后重生,希望和曙光就在前头。这对母子为长沙保卫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著的功勋。他们的英勇事迹,为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中国人民,广为颂扬。

我悲哀,日本的一对母子,绝望双逝。他们跟随野蛮的日军,侵略中国,涂炭生灵,而后被沦为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的牺牲品。他们的生前受到悔辱,他们的死后被人讥讽。他们死得悲哀,他们死得轻如鸿毛。
同为母子,同是十几岁的青春少年。而成长,而命运却截然两种。我们憎恨战争,我们热爱和平。

历史不容篡改,历史不能忘记,我们的人类,也需要警钟长鸣。愿我们共同的世界,到处充满阳光,充满和谐;愿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年年幸福,岁岁安康;愿人间的幸福美好,传递到五湖四海,传递到万代千秋,传扬到永远的永远!……
2023.2.18于高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