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是指文化革命期间停课闹革命的高初中三届学生。文化革命毛主席号召关心国家大事,“老三届”经历了文化革命的洗礼。接着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经受了锻炼。招工出来后,“老三届”中的精英分子,不忘初心,业余读书学习,在“地下”讨论国家大事,形成了一个个理论学习小组。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这些人大都考上了大学。由于社会地位改变了,各自都有了各自的专业和追求,“老三届”精英群纯真的学习讨论小组就解体了。但是恢复高考制度,使“老三届”中的精英分子能够深造,并进入到能影响社会发展的国家机关、大学和科研事业单位,成为改革开放的骨干。
“老三届”中的精英分子是改革开放的先锋。1984年在浙江莫干山召开的全国首届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理论讨论会,1985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首届中青年体制改革研讨会,以及在北京多次召开的全国中青年研讨会,对改革开放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老三届”精英分子不少进入了国家决策部门。
改革开放国门一打开,美国、日本比我国发达,我们的香港、台湾比大陆也发达,于是产生了一批崇洋媚外的人。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些人和我们是同路人。但是当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开始打压遏制中国的时候,“老三届”精英群就开始分化了,这些人就成了恨国的“公知”。
“老三届”精英群本来是关心国家大事走到一起来的,现在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是这些“老三届公知”思想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坚持崇洋媚外,自恃清高,知识分子民主个人主义的本性,使他们堕落成了“恨国党”。可幸的是,“老三届”子女一代不再崇洋媚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继承了“老三届”的初心。(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