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
——仪式感满满的“锅”
文/秋墨
年夜饭或日常宴请朋友的聚餐,可以说是人人都十分看重的。在兰州,一桌上好的菜若有极具仪式感的地方名菜“暖锅子”,那会让在场的每一位宾客都无比欢欣的。
“暖锅”,又名“暖锅子”或“兰州暖锅”,它是兰州本地菜品中的一道招牌菜,在家也好、下馆子也罢,通常是作为最后一道压轴菜上桌的。热气腾腾的“暖锅”,寓意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吃“暖锅”,在过去是一件十分讲究的事,下馆子自不必说,若在家里享用那得有“锅”才行。说起这“锅”,它和家里平常炒菜做饭用的锅是不同的。从材质上看,有陶土烧制的,也有用纯铜打造的,而铜锅又分黄铜和红铜两种,红铜锅最为讲究,也最上档次。一般来讲,铜质的暖锅从锅盖到锅体都加工有花鸟云纹的浮雕图案。在过去,一些条件好的人家都会置备一套这样的“锅”,以方便过年或家中宴请宾客时用。这锅用的越久,擦的也就越亮,犹如明镜一般光可鉴人,将这样一个亮堂堂的“锅”置于席间,怎不显得富丽华贵上档次。不管是铜质的,还是陶质的,暖锅的底座都是中空的,以便点燃放置在里面的木炭或酒精、石蜡等,好加热锅中的食材。
说到食材,暖锅用的多为熟料,如丸子、夹沙、酥肉、小排、肉片、火腿、豆腐、粉条、海带、木耳、白菜等,凡能入锅的食材均是暖锅的成份。将上述食材放于锅内事先精心熬制的骨头汤或鸡汤来煮,不但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而且色泽亮丽、汤鲜味美。“暖锅子”的这一特点,说它像个大杂烩一点也不为过。
过去,社会的发展远不如今天,人们的生活都比较拮据,吃“暖锅”多也是在“过年”期间或一些宴请当中。特别是初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家人,期待的正是这丰盛的年夜饭。年前,各家的老人,均会扣一些碗子,炸制一些夹沙、酥肉、丸子等。一家人品尝着一道道自家烹制的美味佳肴,最后,再围着一个金光灿灿的暖锅,可以想像,一边煮、一边吃,一边叙述着一年的辛苦、一年的收获,喜悦的心情怎不涌上心头,怎不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现如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人们的日子一天好于一天,可以说天天都在“过年”,自然吃“暖锅”也就算不了什么,想吃时约上家人或朋友,随便一个餐馆就能吃到,食材不但更加丰富,味道还各有侧重,什么麻辣的、三鲜的,或是药补的等等。但不管怎样,“暖锅子”就是“暖锅子”,它独有烹食特色,这是其它菜品无法比拟的。
在我看来,这大杂烩的“暖锅子”,永远都是老兰州人舌尖上的最爱。
2023.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