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正来
徐铁鹏先生转述梁红魁老汉:傅作义“变虎变鱼”的故事,不仅有趣,而且事出有因。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也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一条,全文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傅作义变虎”的故事不用细说了,他在受困时,用庙里的香灰在供奉的白布上画了一只虎,披着这只假老虎吓退了日本鬼子,使自已逃之夭夭。
“傅作义变鱼”的故事也事出有因:傅作义故乡安昌村濒临黄河,其父傅庆泰常年在黄河里当纤夫、当艄公、当船老板,与滔滔黄河打了一辈子交道。傅家就住在安昌村的“大池泊”傍,傅作义从小就在黄河与池泊里戏水,他是一个游泳高手。潜水是游泳的一门技术,憋一口气在江河、池泊里潜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这对傅作义来说是小菜一碟。转眼间人不见了,在水里看见的只有魚,于是,便有了“傅作义变鱼”的传说。这虽然是口头传说、口头文学,但也在情理之中。
“强将手下无弱兵!”拙著一一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傅作义》第38章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38年3月,傅部为掩护阎锡山第二战区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从临汾向晋西撤退,发动了一次“佯攻太原“的军事行动。“傅作义手下有两只虎:一个孙兰峰,一个董其武。”当时,董其武的101师将离石县大武之敌五百余人予以全歼,孙兰峰的211旅也在配合董其武作战中重创日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傅作义的35军在打了胜仗、利用夜色掩护主动撤离离石县城时,忘记通知据守在离石城外的制高点一一山上一小庙里的一个班12名战士了。日军头目一看心中窃喜:决心全歼傅部425团这个班,以解心头之恨。
班长周福臣看到日军象蚂蚁一样从三面向山上小庙攻来,小庙后面是悬崖绝壁,便指挥全班战士据高临下,向敌人摔出一颗颗手榴弹,炸死了大批日本鬼子。手榴弹摔完了,他让大家节约子弹,瞄准敌人后再打。战士们眼睛看着准星丶缺口:三点一线,一枪一个,很快又打死了几十名鬼子。
但这时,敌人的后续部队不断涌向山顶。周福臣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战士们就用山上不多的活动石块砸下去。日本鬼子鬼哭狼嚎,非死即伤,许多人见了阎王。
就在这时,山上已经没有可以搬动的石头了,子弹更没有一粒了,手榴弹也摔光了。怎么办呢?束手就擒吗?
不!绝对不!周福臣班长沉着地想了想,便让战士们把裤带和绑腿全都解下来,一个一个连接好,一下子就接了几十米长,然后他把长带子拴到小庙的柱子和窗楞上,指挥战士们一个一个顺着长带子溜下了悬崖,他自己最后一个下到沟底。
这时,沟道里夜色沉沉,伸手不见五指。日本鬼子见山上不再开枪、不再扔石头了,才气喘吁吁、鱼贯而上,怯生生地爬到山顶。
鬼子们胆颤心惊地打着手电筒进入小庙一看,怎么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呢?难道我们皇军与魔鬼打了一仗?
在日本鬼子“八格牙路”大骂傅作义“狡猾狡猾的”时候,周福臣带领全班12名战士,在夜色的掩护下,全部安全归队。但是由于没有裤带了,他们人人双手提着自己的裤子!
傅作义听了董其武的详细汇报后,大笑不止。他高兴地对董其武这员爱将说:“其武,自从去年11月8日撤离太原后,咱们柳林整军没有白整啊!我们35军这支七路半部队要用八路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训练全军,让35军成为一支能攻善守、机动灵活的抗日队伍!我要见见这个周福臣,立即把他提拔为排长,让他到各部队去现身说法;给周福臣班每个士兵提升一级,并传令全军,予以表彰!”

作者简介:
[崔正来简介]崔正来 晋南安昌村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央台高级记者。1965年春参军入伍,先后任兰空指挥所标记连标图员、文书等职,1971年春转业到《西安日报》社任记者。1972年春就读于西北大学,任中文系甲班党支部书记,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又回到《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笔耕;1981年春被选调到中央台,先后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陕西记者站副站长丶站长,累计发表作品上千万字,有一百多篇作品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曾被评为中央台、广电部丶中直机关先进工作者。长篇小说《黄河滩》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2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上中下三卷本,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小说《还血记》(又名《久病成医》)2022年5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丶面向海内外发行。
2023年2月18日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