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稷 播讲:夏帅盟
编配:杨建松

上期:第十八章
《危机时刻》
第十九章
医师节,对医者仁心的体会
中国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战疫中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暗谈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刚脱下防护服,把N95口罩换上外科口罩,又投入到复工复产,迎接大量因新冠肺疫情耽搁治疗的大批患者。在忙碌中,医师节临近了,赵主任这天收到了新浪团队发来的邀请函,请他参加由新浪读书团队筹划发行的《武汉抗疫日记》发布会。赵主任科室的杜科业医生也是作者之一。赵主任细读了这本书的出版介绍,2020年1月23日至4月7日,在武汉封城的76天里,新浪微博里1万条微博,总阅读量超过100亿次,互动超过3000万次。这份“武汉日记”已成为国内疫情最珍贵的纪录资料,也将作为“国家数字记忆”计划特别的一部分,入藏国家图书馆。该书收录了其中29吗作者发布的“战疫”日记,封存记忆,感恩付出,拥抱未来。
接到邀请函的当天晚上,赵主任来到了汉口江滩,这里曾是公祭日悼念疫情中死难同胞的场地,如今已没有了那时的空寂与肃静。熙熙攘攘的人群观赏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和横跨长江灯光靓丽的大桥,岸边的夜景璀灿夺目,武汉复活了!

在人们重归幸福生活的同时,人们还会记住那些医者仁心,在疫情中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医务工作者吗?赵主任远望长江,思绪如潮。




医者仁心,这句话的份量可不轻啊!这可不仅仅只是人们认为的好心之人或是一般人难于做到的事情,如不怕苦、不怕累,不分白昼黑夜,刮风下雨,病人需要时随叫随到。他记得有一年,有8位八年制医学生想选定神经外科作为今后的职业,他把8位学生请到办公室做了一次谈话。他说,想当神经外科医生要具备以下素质:
1.神经外科专业涉及人的大脑,这是人体最高级的指挥中心,也是最复杂的器官,如果智商不够,勤奋不够,别选这个职业。
2.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工作量大,要求对患者病情观察仔细,稍存松懈,可能出人命,所以神经要高度绷紧,没有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好的身体,别选这个职业。
3.神经外科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高于其它职业,所以,医疗纠纷常有,但必须始终保持为病人热心服务的态度,既使是打骂过自己的患者和家属,也不能对这样的患者弃之不顾,还要与其他患者一样一视同仁,如果受不了这个委屈,别选这个职业。
谈话完后,有6名学生放弃选择做神经外科医生,原因是受不了委屈。

回想此事,赵主任感慨万千,他记得自己的老师就曾因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肋骨被患者家属打断,可他第二天仍亲自到这位患者身边查看病情。他也还记得,在同济医院实习时,有位普外科主治医生给一位患者做手术后,情况不好,这位医生就以病房为家,24小时守着病人,不停地观察患者病情和适时更改治疗方案。患者感动地说:“医生,您回家休息休息吧。我的子女都没有像您这样侍候过我。”他还记得在武汉协和医院刚上岗时,一位高年主治医生在给患者手术时犯了技术错误,这位医生也是没日没夜守在患者身边,给患者擦洗,甚至倒屎倒尿。不幸的是患者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当患者家属得知医院领导要处分这位医生时,家属们齐齐跪在了院领导面前,请求不要处分这位医生,因为他们从这些天的观察中,认定他是一位好医生。赵主任还想起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一次因为医疗纠纷,自己和护士长被医闹包围,医闹不满护士长对病情的解释,将其头发扯住,一人去扇她耳光,赵主任跑去想保护护士长,也被医闹抱住身体,双手被两人架住。他看着护士长被人欺凌,心如刀绞,双眼因愤怒而充血。可他和护士长第二天依然照常上班和手术。

江滩上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夫妻带着孩子嬉戏玩耍,家庭的幸福首先是健康,医务工作者就是健康卫士,为了当好健康卫士,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胸怀坦荡,经受得住委屈。有一年,有位小女孩因小脑肿瘤手术,术后伤口和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管床医生给家属谈话告之病重,家属很痛苦,多方打听和医生熟人介绍找到赵主任,希望转到赵主任医疗组治疗。赵主任看这孩子的病情很重、很复杂,这种情况死亡率也很高,加之家属对前期医疗组的怨气很大,接收这样的患者很容易惹火烧身,赵主任劝其还是在原医疗组继续治疗。家属不甘心,又托熟人给赵主任送去巨额红包,也被拒了。在一天早上,家属齐聚在病房门口,见赵主任来上班了,一下全跪在地上,赵主任若不答应将孩子转过来治疗,他们就跪在门口不起来。赵主任没法,只得收治这孩子。治疗过程可说是一波三折,因严重的颅内感染和脑积水,孩子曾多次昏迷,几次从死亡线上将孩子抢救回来,最终好不容易控制住了感染,做了脑室腹腔分流解决了脑积水问题,并且,孩子不再会发生昏迷了,逐渐下床走路了。但因长期感染和脑积水双眼只有光感。赵主任建议出院后康复治疗,孩子小,视力应该会有恢复。经过数周治疗,孩子的视力并无改善,CT复查,脑室并无明显缩小。赵主任经过仔细检查,认为孩子临床情况持续改善,手术和治疗是成功的,只需继续康复治疗,是有望恢复的。但家属认定赵主任手术失败,一纸诉状将赵主任告到法庭。在开庭的间歇期,家属找到赵主任说,你就认个错,赔钱的是医院,你又没损失,你如不答应,孩子家长做出什么对你不利的事,大家都拦不住的。赵主任回答道:“医生治疗患者凭的是良心,我治疗这个小女孩尽职尽责,问心无愧,为什么要认错。”在第三次开庭时,小女孩在开庭中,突然说能看见了,经当庭检查,一米内指数辩认没有问题。孩子的爹兴奋的抱起小女孩转了起来。口里喊着“回家了!回家了!”患者家属撤诉了。临走,孩子爹走到赵主任面前深深鞠了一躬。那时的赵主任沉浸在和家属一样的欢喜之中,待到家属给他鞠躬时,他才回想起长时间以来这场医疗纠纷带给他的压力、苦楚、委屈和无奈。大家渐渐都走光了,赵主任独自一人在法院门口徘徊了许久,他抬头仰视着悬挂在建筑上方的法徽和其中的天平,心中祝愿,人心如都能像这天平一样公道该有多好呀。

如今,医者仁心,不光是对患者的精心治疗,不光是人民群众有疾病困扰时,哪怕自己有生命危险也要冲向前救治,这里还包含着宽容之心,忍辱之心,以德报怨之心。裘法祖教授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非典疫情、水灾、地震和这次新冠疫情,医务工作者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抢救病者、伤者,他们一次次为国为民拼过命,我们也期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患者和家属尊重医者,善待医者。


《武汉抗疫日记》发布会在8月19日医师节之际在武汉卓尔书店举行。




赵主任在这里见到了湖北省文联第十届主席刘醒龙先生,他正在写《如果来日方长》一本反映抗疫的书。他还见到了卓尔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阎志先生,他在疫情中捐建了很多方舱医院,捐助了很多抗疫物资。还有筹划此书的新浪读书董事长吕廷斌先生和他聊的也很开心。他也一一见到了到会的此书作者们。在嘉宾们纷纷依次发言后,美丽漂亮的女主持邀请赵主任上台讲话,女主持人说,她在疫情中多次到武汉协和医院做过采访,有位医生还给她送过一瓶酒。赵主任听了,向主持人投去钦佩的目光,他说:“我的同事送你酒是看到你冒着被感染和生命危险报道医务人员抢救患者的情况,你这种奋不顾身的职业精神与我们的职业操守一致,所以他们视你为同一战壕战友,酒为英雄敬,英雄惜英雄。
赵主任随后扫了一下座无虚席的会议厅,郑重地开始了他的发言:

尊敬的刘醒龙主席、阎志先生、王高飞CEO、吕廷斌董事长、新闻媒体朋友、新浪微博和读书团队和参会的各界朋友们,下午好!
首先感谢新浪微博和阅读团队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感谢他们向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和麻醉科赠送500本《武汉抗疫日记》,并非常荣幸能在医师节这么有意义的时刻,向我的医师同事们道声问候,说声辛苦了。
其次我要感谢杜科业医生,他作为我的团队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中的一员,我看见他身穿防护服站在《武汉抗疫日记》作者队列的排头,为我的团队争了光。
书的作者有抗疫英雄医护人员、志愿者、医护家属和患者,他们是抗疫各界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医护人员是这场战役的主力军,那么医护家属,志愿者就是支前模范,被治愈的患者就是这场战役的成果。
非常感谢他们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湖北武汉抗疫那段惊心动魄、感人肺腑史诗般的动人经历。杜科业医生正是这群优秀战士中的杰出代表,他是爷爷的独孙子,疫情初期,他回安徽休假在家,因为武汉封城,他完全有理由待在家里过平安的日子。但一个重症监护医生的职责召唤他千方百计通过地方政府、铁路部门协助回到自己的岗位并申请到最危险的发热门诊和新冠肺定点医院参加抗疫工作。疫情期间他在线解决群众和患者的疾患问题,抗疫最艰难的时刻,他在网上呼吁对武汉协和医院和武汉其他医院进行防护物资支援,宣传医护抗疫故事,坚定民众抗疫的必胜信心。他的微博有300万的粉丝,有这样的好医生,作为科主任,我不能不感到骄傲。
今天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来到惠济路3号卓尔书店参加《武汉抗疫日记》新书发布会,而在接近7个月前的元月21日,我科却是以沉重的心情来到这同一条路的38号,在距此1公里的武汉市会议中心,向武汉市政府、中国疾控中心和世卫组织的代表汇报我科有十名医护人员确诊新冠肺的情况。那时我不知道这些入院隔离治疗的医护人员生死将如何,身旁工作着的医护人员还会不会有新确诊病例,躺在病房的150多名患者还会有多少被确诊,1000多万武汉人民的命运将会如何。那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守住我染病入院的兄弟姐妹们,守住我病房的患者,为1000多万武汉市民做好生命卫士。
只有与病魔斗争,我们才能守住生命,护卫健康。2020年元月19日也正是从我科十名医护人员新冠肺确诊开始,党中央国务院肩负起抗击疫情的重任,领导全国人民特别是湖北武汉人民展开了一场与新冠病毒殊死较量的伟大战役。
这场战役中,我带领在疫情初期遭受重创的科室走出困境,越战越强,不仅向新冠肺定点医院派出支援人员,还成为武汉市非新冠肺颅脑急重症的定点收治科室,在大部分神经外科停诊期间,我们是少有的成科室建制在一月底到三月初抢救了50多名颅脑重症患者,成功完成了40多台艰辛的二级和三级防护手术。其中包括成功抢救一名援鄂医疗队员和一名本市抗疫一线人员。同时摸索出了一整套神经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策略和防控措施并形成指南,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供国内外同行借鉴。在疫情当中,科室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也在疫情闲暇学习文学创作,在网络媒体、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多篇讴歌抗疫英雄的文章并广为传颂。科室在这场危机中,化危为机发展的更加壮大,更加有生机。中国赢得了这场战役,为世界树立了典范。
今天我们读这部《武汉抗疫日记》新书,并不仅仅只为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让感动的泪水再次流过我们的面颊;更重要的是要从书中感受我们抗疫英雄的家国情怀,先国后家的无私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可能的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或是又有危机时刻出现时,我们会有更多的平凡人勇往直前的冲向第一线,争当新时代的英雄!
2020年8月19日于武汉
全篇结束 感谢阅读聆听
致 谢 语
长篇报告文学《危机时刻》这篇文章是反映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在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期间的真实故事和事例。从科室多名护士和患者莫名肺感染,到查清原因如实上报,钟南山院士据此宣布有“人传人”,其后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传染性疾病,就此武汉和湖北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开始了与新冠肺的殊死搏斗。
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主人翁赵主任和千千万万名医务工作者一样,坚守岗位,积极救治患者。在科室最初遭受重创的情况下,痛定思痛,认真查找原因,顶住压力,处乱不惊,终于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科室防控新冠肺的流程和措施,使科室和患者转危为安,随后马上投入到救治非新冠肺颅脑急重症和拯救新冠肺患者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岀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不平凡工作和事迹。它将永远铭记在抗疫主战场武汉的历史记录中。
非常感谢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先生对作者最初创作的激发和鼓励,感谢著名电影评论家、行吟诗人牛均富先生在通读全文后写的评论,并有幸作为本文的引言,感谢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谢东升团队,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米团长团队及陈晓薇女士的大力支持。感谢李文宇、夏帅盟老师对《危机时刻》的激情朗诵,感谢杨建松先生的精心编辑和制作。最后要感谢广大的听者和读者,是你们的倾心聆听、深情的阅读、精彩的点评,由衷的点赞,才使《危机时刻》演播团队始终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此项公益活动中去(据不完全统计《危机时刻》仅在《都市头条》平台铁马豪歌主页的总阅读量达到70万,其姊妹篇《武汉战疫记事》总阅读量超过18万)。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将一如既往。发扬武汉抗疫精神,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大众,响应党的号召,“讲好抗疫故事”,争取更大光荣。
《危机时刻》演播组
2023年2月18日

赵洪洋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序章至第九章播讲者简介

播讲:李文宇,武汉文宇有声语言工作室创始人,高校教师,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新生代配音师、媒体人。先后为厦门电视台、湖北之声、娄底综合广播等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服务。声音形象出现在各大广播电视台及网络媒体,服务企业包括:北斗导航、国家电网、当代集团、福田汽车、湖北质监局、中国指数研究院等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扎根湖北文艺圈,吸纳一批有声语言领域专家学者,创立“武汉文宇有声语言工作室”。
第十章至第十九章播讲者简介

播讲:夏帅盟,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全国曹灿杯朗诵大赛金奖,湖北省普通话大赛一等奖。
编配: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请点击下面链接,欣赏作者更多作品——
《我与上甘岭英雄连长相处的日子》
《理发》
《送饭》
《珍惜那轮夕阳》
《医师如将士》
《医师节 何为医者仁心 ?》
《酒》
《我们这一代中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