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系教官值日表:
星期六:田卫
星期日:李广恒
星期一:花边云彩
星期二:李晓华
星期三:蔡巧灵
星期四:刘巧英
星期五:凌赣文

状元秀
1.莫祖颖2.郑举纲3.李广恒4.赵偲含5.上官红雪/梅鹤忘机6.野鹤7.何瑞云8.仰望星空9.丘富开10.成人之美11.凌赣文12.毕见秋13.柯美柘14.溪水15.一剪梅16.青青子衿17.世外桃源18日月 19静沐暖阳


1.桂殿秋·年暮天
莫祖颖(广东)
年暮到,岁末寒,霜凝岭顶玉镶颜。
春风已近新芳艳,晓雪无多旧影迁。
2.桂殿秋.桂花酒
郑举纲
蟾月灿,桂花丰。吴刚酿造酒香浓。
三仙倒盏苍旻转,七怪传杯瀚海重。
(李广恒收录两首)

3.桂殿秋·沈城春早
李广恒
山叠翠,柳含烟。花团锦簇蝶蜂缠。
春风又绿浑河岸,紫燕重归幸福园。
4.桂殿秋·迎春
文/赵偲含
冬已去,雪难凝。红梅绽蕊把君迎。
龙腾九阙祥光洒,燕啭千门瑞气生。
5. 桂殿秋 · 桂殿秋
文/上官红雪(梅鹤忘机)
花滴露,月洒寒,寂寞素娥索清颜。
红旌翠节朝朝苦,碧海青天暮暮难。
6.桂殿秋 过年
文/野鹤
风瑟瑟,雪浓浓,秦关三九又年重。
爆竹几声除夕夜,对联一幅惹门红。
7.桂殿秋·岁寒三友
文/上官红雪(梅鹤忘机)
梅五剪,竹三条,鸡飞犬跳任其描。
松兄寂寞扶摇去,刺破云霓上碧霄。
8.《桂殿秋·春节 词林正韵》
文/上官红雪(梅鹤忘机)
除岁日,贴楹联,千家万户笑开颜。
围炉煮酒迎龙岁,对灶烹茶别兔年。
静沐暖阳收录六首

9.【桂殿秋 】· 世路难
文/何瑞云
梅绽蕊,雪落寒,千林鸟寂瀑溪残。
吟诗独笑人生苦,对月孤鸣世路难。
10.【桂殿秋 】 山里人家
文/仰望星空
云野渡,树青山,高居峻岭第几弯?
纤凝泛雾山沟里,自在云端是列仙。
11.桂殿秋•期末颁奖大会
文/丘富开(福建长汀)
开大会,聚操场。黉门喜庆秀眉扬。
台前领奖容颜笑,榜上留名气宇昂。
12.桂殿秋.盼暖阳
文/成人之美
云雾罩,日头藏,晒被落空恼天光。
忧儿早返眠寒絮,祷雨迟来赐暖阳。
13.桂殿秋·迎新又征程
文/凌赣文
辞旧岁,接新年。翻开一页又登攀。
光明美景祈香梦,踏上征程永向前。
14.《桂殿秋》迎春
文/毕见秋
梅蕊绽,雪花飘,千门万户对联娇。
神州大地祥龙舞,华夏九天彩凤娆。
海纳百川收录六首
-
15.桂殿秋·回家
柯美柘(江西)
穿竹径,过河滩,羊肠小道十八弯。
娇妻弱子心头挂,父母高堂梦里牵。
16.桂殿秋·暮冬
文/溪水
冬向晚,暮已阑。灯光静处此心安。
书中觅句偿诗债,笔下知音驱梦寒。
溪水收录

17. 桂殿秋·爱恨情缘
文/上官红雪(梅鹤忘机)
缘已尽,恨难休,爱情付水向东流。
风中想你风中苦,月下思君月下愁。
18.桂殿秋 小年
文/一剪梅
梅弄色,雪争春。小年户户祭灶神。
焚香点烛求新运,洗衣开窗扫旧尘。
19.桂殿秋·乳腐吟
文/青青子衿
肤玉白,乳味香,彩衣素裹。饰红妆。
浑身火辣姜椒滚,不是珍馐可入堂。
20.桂殿秋·夜思
青青子衿
风入夜,月生凉,案前旧信徒悲伤。
红笺小字从前事,一往情深恐断肠。
21.桂殿秋·冬日海南行
文/世外桃源
山叠翠,水澄清。梅姿着色妙盈盈。
怡情最是芭蕉树,阔叶青裙曳海风。
22.桂殿秋·海南过年
文/世外桃源
花艳丽,树葱茏。风清日暖绿荫浓。
迎春候鸟天涯聚,饯岁祥云绕碧穹。
注:候鸟:喻北方来海南过冬的中老年人。
世外桃源收录六首
桂殿秋 春风
文/日月(敬金忠)
江上月,水中舟。今天满载一仓愁。
难消久别江南好,却让相思塞北留。
桂殿秋
文/静沐暖阳
春欲暮,雨初晴。东风又送落花声。
谁家院宇深沈处,燕子衔泥入画楹。
桂殿秋·咏梅
静沐暖阳
枝上雪,月中花。东风吹暖到天涯。
人间有此真清绝,只在孤山处士家。


《桂殿秋》
《桂殿秋》 本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有“桂殿夜凉吹玉笙”句,调名就因此而来。 此调为单调。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宋·向子諲)的桂殿秋为正格。

第八讲词的调式·《桂殿秋》今天我们要交流两个方面的内容。
词的调式调式的概念词调最早来源于民间曲调,包括爱情歌曲、劳动歌、祀(sì)神曲等。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中国古乐中共有84宫调,而唐宋词所用只有28个宫调。
唐宋时,词与曲结合。前面我们介绍过的“慢、令、引、近”是词的基本调式。词的调式变化还可体现在“变调”上,方式有“偷声”“增字”“减字”“摊破”等。

2、调式的种类介绍1)令“令”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十六字令》就只有16个字。最初某个词牌加称为“令”,好似与行酒令有关,其格式大部分没有变化。如《三台》又称《三台令》;《调tiáo 笑》又称《调笑令》等。
但有的也变化,如:浪淘沙 皇甫松 蛮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本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浪淘沙令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本词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引、近“引”和“近”,这两个字都有引长、扩充的意思。近词又叫“近拍”。引词和近词,一般比原词较长,节奏较慢。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本词是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
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本词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3)慢“慢”也就是“慢曲子”的简称,指唱起来节拍较慢。慢词的字数一般比原调的字数多得多。
如刚才我们例举的双调《浪淘沙令》五十四字,《浪淘沙慢》扩为一百三十三字。浪淘沙令(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本词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浪淘沙慢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tì)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本词柳永创调。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六句五仄韵。
4)摊破“摊破”也就是“摊开”“裂开”的意思。为了适应乐曲节拍变动的需要,有时词人对原调的字数有所增加,或破一句为两句,随之在结构和用韵上也可能有所变动,形成别体。
如: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本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
摊破浣溪沙(唐·无名氏)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无名氏的词,上、下片各增3字(摊),韵脚也移动了(破)。这就是“摊破”。
5)促拍“促拍”是由增字而形成的词调别体。增字,使得两个韵脚之间距离较远了,节拍变得松散,有必要促节短拍加以调节,因此呢,这类词调便称为“促拍调”。
例如:丑奴儿(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本词是双调,每段四句三韵,共四十四个字。促拍丑奴儿(朱敦儒)
清露湿幽香,想瑶台、无语凄凉。飘然欲去,依然是梦,云度银潢。(潢huáng) 又是天风吹淡月,佩丁东、携手西厢。泠泠玉盘,沉沉素瑟,舞遍《霓裳》。(泠líng是指清凉)
本词是“促拍”体,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6)减字“减字”是指减少原调的字数,又改变句式和用韵而另外形成的词调。
例如:木兰花(欧阳修)(宋人《木兰花》词,皆《玉楼春》体)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声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欹qī)
本词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减字木兰花(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浔xún)
本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减字”调共减了十二个字,又换了韵;而原调是都是仄韵、不换韵。
7)偷声“偷声”也是一种由于减字并改变原调句式而另成的词调,与“减字”调基本相同。不过,它侧重于用韵的变动。
例如: 偷声木兰花(张先)
画桥浅映横塘路,流水滔滔春共去。目送斜晖,燕子双高蝶对飞。风花将尽持杯送,往事只成清夜梦。莫更登楼,坐想行思已是愁。
本词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与原调(见上)对照,可以看出这个“偷声”调“偷掉”了6个字,同时也由仄韵改成了平韵。

8)转调“转调”是对原调增字破句并变换宫调所形成的另一种词调。
例如:踏莎行(姜夔)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华胥xū—人名)
本词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转调踏莎行(南宋·赵彦端)
宿雨才收,馀寒尚力。牡丹将绽也、近寒食。人间好景、算仙家也惜。因循尽扫断、蓬莱迹。 旧日天涯,如今咫尺。一月五番价、共欢集。些儿寿酒、且莫留半滴。一百二十个、好生日。
跟原词比,“转调”后的词四个四字句保持不变,原调的六个七字句,分别变为八字句和九字句,而且多押了两个韵。

9)添字“添字”是对原调某些句子增加字数,但不破句,这样形成的另一词调,叫“添字”调。如:添字丑奴儿(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丑奴儿》原词是双调,每段四句三韵,共四十四个字。本词对原调《丑奴儿》上、下片末句七字各增两个字,然后分割为四字的和五字的两句而形成别体,共四十八个字。
总而言之,摊破、促拍、减字、偷声、转调、添字等词调,都是曲子词在演唱时,因乐曲节拍的变化而派生形成的,是产生“同调多体”情况的主要方面。
转调以后的词在字数、句法、用韵等方面均有变化。
如《踏莎行》本为五十八字,《转调踏莎行》则变成六十五字了。
《转调满庭芳》由押平韵部分转押仄韵。
《减字木兰花》在上下片第一、三句中各减三字,而且平仄互换,每片两平韵两仄韵。
关于调式的内容,我们在审词牌的时候,常会看到,我们学填词必须理解,但并不是非要用到不可,随着对词的了解加深,我们对这些知识点也就熟知了。

三、介绍词牌《桂殿秋》
1、词牌名介绍《桂殿秋》,词牌名,此调本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有“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取为调名。。李词中有“桂殿夜凉吹玉笙”句,调名就因此而来。 此调为单调。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我们看范例和词谱:桂殿秋(宋·向子諲yīn)
秋色里,月明中。红旌翠节下蓬宫。
平仄仄句仄中平韵中中仄中中中平韵
蟠桃已结瑶池露,桂子初开玉殿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这是这首词的正格!再看其他词例:
桂殿秋 其一(唐·李白)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官去,万户千门惟月明。
桂殿秋 其二(唐·李德裕)
河汉女,玉练颜,云軿往往在人间。九霄有路去无迹,袅袅香风生佩环。
桂殿秋(朱彝尊 )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桂殿秋 (李仁本)
金带重,紫袍宽。到头不似羽衣闲。君王若许供香火,神武门前早挂冠。
填词格律都是死的,按谱填词就可以。我们来赏析 看古词的创作思路。

2、例词: 桂殿秋 (清 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在赏析时候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活背景,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去了解这首词。 朱彝(yí)尊家贫,入赘冯家。他妻子的名子叫福贞,字海媛;妻妹名叫寿常,字静志,朱彝尊与寿常之间有一段难以言表又难以忘怀的恋情。朱彝尊有长篇排律《风怀二百韵》,冒广生曾说:这首《风怀二百韵》就是为其妻妹作,这首词就是写朱彝尊和他的妻妹-也就是小姨子,冯寿常早期相遇的故事。
朱彝尊十七岁入赘到冯家,比他妻妹大七岁,当年妻妹只有十岁。九年后冯氏(也就是他妻妹)出嫁,到了二十四岁她才回到娘家住,在这个时候才和朱彝尊有了爱情故事,但冯氏(他小姨子)三十三岁就死去了,结合这些资料我们去品读这首词。这首仅仅二十七字的小令,细细品读,回味无穷。只有刻骨铭心的往事,才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从首句看起,“思往事”,既然是“思”,那么,对于词人来说,就是有那么一段,深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回忆起往事使人越发联想,思念是一种很痛苦,更是一种无奈,特别是思念阴阳两界的人,可想而知思念至极。“思往事”,到底是什么往事使人倍加难忘呢?接着告诉我们是“渡江干”。谁和谁渡江呢?词中并没有回答,但我们从字面意义可以看出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与子同舟”从以下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的。“青蛾低映越山看”。“青蛾”比喻女子眼眉黛眉。
这句是回忆起当年两个人同舟共渡,她风姿绰约的身影,黛眉在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秀美。
这里的低映似乎看的水中的倒影,古时候传统女子羞涩的神态跃然在字里行间。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中国千年文化的礼数制约了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一般未婚女子不可以直接与陌生男人说话。低映却传达了女子内心世界。 “越山看”,倒装句,看越山。基础知识点,一般说山美丽都写成 青山如黛,这里说山的美丽侧面又反应了女子的容貌。山倒映在水里和女子的黛眉相互融合,是山美? 还是人美?是看山?还是看人?从而结构上的,和谐统一。

《风怀二百韵》写到“蛾眉新出茧,莺舌渐抽簧”。这里也是写冯氏之美丽。“共眠一舸听秋雨”与上句侧重于视觉上的表现不同,这句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来。“共眠”从时间立意上看是从白天渐渐的到了夜晚。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自然景物也随之变化。 舸,就是船。一舸就是同船,共眠一舸,两个人如此接近,其主观思想内在愿望的强烈。 这里的眠依旧是无眠,无法入睡。两个人经过白天内心爱慕的煎熬到了夜晚会更加强烈。两个人因为相互爱慕却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受到传统礼数的束缚只能暗自心伤。船是传统古诗词意象,一段生命历程或一片天地,这里所表现的是情感的历程。 “共眠一舸听秋雨”。“听”字在词中的作用,听觉的直接写法,听到的是秋雨,从时间立意上明确了秋天同舟而行,到了夜晚却下起了秋雨,我们都知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在这里听到的不但是下着的秋雨,而是两个人彼此内心深处的呼唤。秋天本身就是万物萧条,况且在特定的船上,下起了秋雨。和上句的自然景物极大反差造就了内心世界的波澜。“小簟轻衾各自寒”。从视觉角度转移到感觉上来。 簟:古时候的席子,衾:被子。看看这两个名词的修饰。“小簟轻衾”本来秋天夜晚下雨的天气就寒冷,小簟,单薄的席子,轻衾,单薄的被子能抵御寒冷吗?簟、衾都是生活必需品,说明当时处境之难,两个人近在咫尺,有话不能说的那份煎熬在痛苦中挣扎。其主观内在的愿望和客观外在的约束造成强烈的对比,“各自寒”,意味着两个人,心相默契,并不是一个人寒冷。好比心有灵犀一点通,各自的心灵已经相互融合到了一起,一个道理。所以,当“各自寒”之时,秋雨打篷声其实也已听不到,各自心中,都听到的是对方的呼唤。在无助无奈的环境里,外在的凄寒可以忍受和担当,但内心的思绪又如何去抑制呢?整首词是作者对以往事情的追忆,而使人越发联想。

2、格式桂殿秋 (宋·向子諲)秋色里 月明中 红旌翠节下蓬宫平仄仄句
仄中平韵
中中仄中中中平韵
蟠桃已结瑶池露 桂子初开玉殿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李德裕词二首,其二第二句“玉练颜”, “练”字仄声。其一第三句“汉殿夜凉吹玉笙”,“桂”字、“殿”字俱仄声,“凉”字、“吹”字俱平声,“玉”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3、审词牌:
1)押韵:五句三平韵,二三五句入韵。
2)句式 此调为单调。小令,五句,二十七字,33777句式。
3)对偶:这首词牌没有对偶要求,但是我们看正格的《桂殿秋》三字句秋色里,月明中。是对偶的,第四五句也是对偶的。所以能对偶尽量对偶。我们作业要求两个三字句对偶。
4)内容:从以上例词我们可以看出,《桂殿秋》内容就是写秋夜月景或望月怀人。值得注意的是:“红旌翠节下蓬宫” 这句的平仄为“中中仄中中中平” ,这句平仄格式比较宽松,其中的“中”很多,但是,我们在填写的时候要注意平仄错开,要注意和正格的平仄比较。搭配和谐,才能使韵律和美。

本讲提纲:
一、词的调式
二、《桂殿秋》

《语音课件》
https://h5.renrenjiang.cn/#/activity?aid=1190639&su=5074936词班第八讲黑眼睛今晚7点与大家不见不散!

本讲提纲:
一、词的调式
二、《桂殿秋》

第八讲作业:
填词《桂殿秋》一首,题目不限,韵部不限。
词谱:
平仄仄,仄中平(韵),中中仄中中中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写作要点:
1、 平仄格式: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注意:第三句的格式比较宽松,中中仄中中中平(韵),我们在填写的时候要注意平仄错开,平仄要搭配和谐。
2 、句式:33777
3 、对偶:第一、二句我们作业要求对偶,第四、五句也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4、用韵:五句三平韵,二三五句入韵。
5、 重字: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桂殿秋》这首小令不能有重字。
6、内容:内容偏中性,轻松一点的,忧愁一点的,随意。
写个小故事,小情绪都行。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审稿: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野鹤 段志军
收稿:刘建萍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俞子兰
图片: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