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米油盐碎时光
文/刘仕杰
当然,我只是说说关于我的日子,说说这些浸着柴米油盐的碎时光。
我喜欢做饭,我要声明的是:练好这门手艺与今后要娶什么样的人回来绝对无关,纯粹是兴趣使然----但练好这活儿,以后娶回来的那个人肯定是口福不浅的。或者也可以归结于我对吃饭这件事比较挑剔,倒不是挑剔和别人吃什么,倒也不是挑剔吃不惯别人做的什么----只是每当做起饭来整个人身体里的开心就好像满得要溢出来一样,你若要问为什么我喜欢,那我就用蔡健雅那首《only love》告诉你:“爱是我最美丽的原因”。也许矫情了,但就这么简单,如同你喜欢喂养一只猫咪,你喜欢在大树底下来一盘棋,你喜欢在健身房练肱二头肌,你喜欢听崔健的摇滚,你喜欢各处看风景的绮丽,你喜欢吃不同牌子的巧克力。
或许还会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需要技巧和不断的坚持,而只有自己慢慢熟知并领会了这种技巧,一直安安心心地去坚持做了,才有资格说自己是熟悉这件事情的----我不喜欢别人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但我希望我能掌握很多生活里的技巧。
大多数人都还是喜欢做饭的,而且身边很多人做饭都做得特别好。但我们做饭却不仅仅只是两块面包夹根热狗那么简单。也许一餐饭下来,厨房里菜叶、肉末、油渍、饭粒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这和人数,也跟状态有关,就算这般,我也乐意收拾。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那就简简单单,煮一杯米,切几片香干,摘一小根芹菜,混着锅里正香的肉末,翻翻炒炒,味道也是极好的;亦或者剥半个洋葱,把面烫好混炒,煎一个透着金黄的荷包蛋,感觉也是滋润的。可我更喜欢,买一条鱼,或者鲫鱼,或者大头鱼,提几块白豆腐,备三五个小米红椒,白豆腐划成三角形状,油锅煎至微黄待用;鱼洗净,不腌,剥几粒蒜,用刀敲碎,生姜切片,锅里下油,小火热油,放入生姜,待香味浓时将鱼下锅,并不要煎至熟透,记得翻身,加水满至鱼身,入蒜、辣椒,放盐,炖至米汤白时倒入事先煎好的白豆腐,待入味后起锅----没开始做饭之前,这些步骤我都是不知道的。也许我当时仅仅就会炒盘白菜,或者咸或者淡;也许我当时仅仅只会煮碗小米粥,或者稀或者稠;也许我当时仅仅只会切几块肉,或者大或者小。不知不觉我就喜欢上了厨房里的味道,喜欢上了油盐柴米的味道,喜欢上了逐渐能做出一道菜的味道。当然,高水平厨艺算不上,至少也不难吃,至少我很认真,态度在那里,所以一盘凉拌皮蛋在那里,一份吉祥三宝在那里,一顿鸡肉火锅在那里。
我一直觉着,不学会做饭的人似乎总会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饿了才会去吃,吃撑了又觉得恶心,吃的也仅仅只是包在餐盒里的味道。它们在胃里面爬一圈,爬得一个人的日子索然无味,逼近苍白。当然,那种一日三餐永远不愁的幸福除外。
记得有段时间,奶奶病了,我们都在医院照顾。奶奶说:你爷爷一辈子没做过饭,你们都出来了,他吃什么。我忘记我是哪天从医院回家的了,但当我回家走进厨房看到爷爷张罗的一桌子菜时,心里是极为惊讶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掉出来了。
厨房里没有政治,没有工作,没有争吵,没有尔虞,没有复杂。有的只是小米粥煮成了白米饭,有的只是香菇排骨熬成汤。从只会掰两块面包,涂一点炼奶,到后来慢慢自己炒面吃。一开始味道不行,还很难看,可做过几次之后,颜色也就慢慢好看起来。直到后来,我甚至也能做出一道口味还行的香辣鸡爪----这或许就是人生的部分意义。
其实什么才叫做有意义呢? 意义并非是那些具体的、庞大的、复杂到难以承受的概念。它也可以潜伏在厨房里。我也曾觉得它繁琐无味,但真的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快乐就来的那么突然,会很心安。或许你会笑我:至于么,做个饭,还跟人生意义攀关系。
周嘉宁在《一个人住的第三年》里说:每天我一个人走在路上,走过天桥,坐在车里,做饭,几乎一个人做所有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节奏,慢慢地从四面八方流淌过来,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以一种与以往不一样的方式存在着,我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听到自己的身体里也在发出与之相应的微弱的声音。
当然,我也是,只是我暂时作不出这样细腻的表述。
不管怎样,我都会把这件事好好的做下去,因为做饭会让我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至少我也还没被孤独,被疲倦,被无力,被一切不能预知却突然发生的事情逼到死胡同里,到现在为止,尝到的都是幸福。
嗯,生活就是柴米油盐碎了时光。拿起调味罐,就当是在厨房里,给自己一个安心的理由。

作者简介:
刘仕杰,自由写作者,青年韵脚诗人,笔名“檀木先生”,长沙市岳麓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有《猫的思维很奇怪》(获“倾城文学”全国诗歌征文大赛一等奖)、《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伪文艺的文艺》、《人生需做快乐事,孤独要趁好时光》、《待到春风又来时,我也扛花去看你》等,《我终究没有吃到,你带的番石榴》入选《贵州作家网作品精选·2014年卷》、《这姑娘,她现在不需要爱情》入选2015中国文学网《2015·中国文学论坛作品精选》。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