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静斋春日读书短记
文/苗桠静
雅静斋,乃我之书斋,此斋依林傍河,人迹罕至。面窗远望,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影,隐约可见我之母校。
春季是可贵的,在春日里读书,更是美好的享受,春天的阳光带给我以温暖的感觉,在窗外泥土的味道轻轻飘入书斋之时,顺手翻阅着书架上的图书,遇到喜欢的文字,便如获至宝般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颇有优雅闲静之风尚。一季之末,整理所读之书,有感于心,轻敲键盘,遂成短记,记录于此:
一、《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好伟大的事业啊!可是阅读了路遥先生笔下艰辛的创作历程后,感觉我肯定吃不了那个苦。还好我的志愿不是成为作家,要不然我现在就得累死,至于我的愿望,那再简单不过,把真善美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是对爱的回报!
二、《三体三死神永驻》,精读。精读此文,震撼过后,是深深的思考。科学和真理是冷酷可怕的事实,人文则是华丽软弱的外衣,但是如果没有这外衣,原本软弱的人类将如何在残酷的宇宙法则中生存?喜欢这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重读。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除先生未创作完成的作品和已经失传的作品外,我已全部阅读。短篇小说也已经阅读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便是从此三本小说集中选出的我最喜欢的短篇作品。重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感受着先生博爱的心境,这种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真实描写,有着深刻的思想情感,先生在用融入笔尖的血液来体现生活的真意,而真实的往往是残酷的。
四、《呼兰河传》。续《生死场》后,选读的第二部萧红老师的作品,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呼兰河传》,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愧为出自大师之笔;封建愚昧与善良淳朴的人们,既可爱又可恨;单纯的女子那种孤独与苦闷的情怀,让人感受着旧时代女性的无奈与悲哀。
五、《局外人》。看似荒谬、不可捉摸的种种行为,其实是在黑暗中摸索真理,体现了真实的自我,然而社会环境却不容许“真实”存在。
六、《绞刑架下的报告》,重读。面对残酷的法西斯刑罚,战士们英勇无畏,在监狱中仍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初阅此书时,我是带着泪水读完整本小说的,小说人物是在死亡的阴影下,传递着真挚的情感。重读此书,阅读速度放的很慢,因为每读一个句子,内心都在颤抖。
与雅静斋相伴已六年有余,六年,走过了风雨,经历了坎坷,依然坚持,窗外有树木随风摇曳,更有学生时代孕育着的梦想,一切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做支撑,感谢命运的眷顾,与书相伴的人生无悔!
作者简介:
苗桠静,女,九零后文学艺术联盟会会员,曾任《北京国学》杂志责任编辑。现就职于中条山自强铜业公司,自幼热爱文学,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与文为友,自娱自乐!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