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夜
文/杜爱英
傍水迁书遢,开襟纳夜凉。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韦庄
夏夜苦短,可人们并未早早睡去。城市的人们在露天夜摊三朋好友地喝着啤酒聊聊天,聊着个人的情事,说着国家的大事。城市夜晚的霓虹灯勾勒着图案、文字,情侣们寻着海妖图画、酒吧文字进入静谧的、喧嚣的世界释放着青春的情怀。中老年朋友寻一处敞地,拎一音箱就跳起了广场舞。夏日城市夜空下有一泓水就是天上人间了,水边有晕黄的街灯、洁白的珍珠梅、妖媚的夹竹桃、羽毛般轻盈的合欢、红绸般柔软的石榴花,还有水边点点的荷花、伸向水深处的栈桥,人们在这集锦般的佳处和家人私语或独自守着一隅夜色或迎着水面送来的一缕清凉遥想着远方,城市的繁华和喧闹都被眼前的这一泓水消蚀得了无踪影。
农村夏夜旷野的风走过山川河流、掠过绿色的草尖、吻着点点露珠拂去人们一日的火热,八十年代夏夜的乡村是儿童的乐园。
天空淡灰的时候,家家打扫庭院,洒点清水消除暑热。老槐树下的小木桌上摆放着一盆稀饭、几个馍或饼、一大碗南瓜、一大碗豆角、一大碗辣椒炒茄子就是一家七八口人丰盛的晚餐。夏风在手指、嘴角、眉眼上缓缓流淌,家的温馨在老槐树下弥漫,岁月在时间指针的旋转里变老。
大人吃完饭,收拾好了碗筷,搬上竹床上河堤,河风爬上河堤,驱散着人们一日的溽热。竹床被孩子们占据,父母们坐在孩子们身边一边轻轻摇动着蒲扇一边说着稼穑。月亮升起来,和星星点亮了夜空,月光丝丝缕缕地与稻花、棉地、豆角、茄子、房屋、绿草、水流缠绕着,孩子们扑向田野。荧火虫在无边的稻田里点点闪烁,捕捉几只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高高举起狂奔在旷野的土路上,一群孩子欢笑地追着那瓶荧光如夸父追日的执着。
“唰、唰、唰。。。。。”稻田里传来诡异的声音,恐惧牢牢扣住了孩子们的心门,惊慌的脚步被月光缚住。几个胆大的孩子悄悄追寻唰唰声,“刘伯!你这是干什么?”孩子王狗娃首先认出了那团身影。
“啊!”刘伯的惊叫声吓散了月光下的那群孩子,“你们这群熊孩子,想吓死老子啊!”刘伯那蜷缩的身子一下子拉得老高。
“刘伯,你夜里还在田地里干活?”狗娃不依不饶地追问着刘伯。
“这不,白天天太热,晚上凉快,我把稻埂上的野草砍掉。”刘伯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慢慢从裤兜里摸出瘪瘪纸烟盒,抽出一根烟,颤抖着划一根火柴,一簇小小的火苗在烟头燃烧,吧嗒、吧嗒,刘伯猛吸了两口烟,好像借此强按住一颗狂跳的心。狗娃挨着刘伯坐下,他知道自己的鲁莽着实吓着了刘伯。只一根烟的功夫,刘伯的话语便软了下来,月光如水,清凉的夜风拥吻着稻叶尖上的露珠。
“呱,呱,呱。。。。。。”稻田里的蛙不安分了,孩子们在月光下捕捉蛙的踪影,只听见一声声蛙跳水的声音,却难见到蛙的容颜。“呱,呱,呱。。。。。。”蛙得意地唱着它们古老的歌谣,今夜蛙声作管弦了。
月光下的田野是一个美丽的新娘,月光是她的婚纱,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田野疯跑,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夜风吹送着瓜香,哪家的香瓜熟了,哪家的西瓜圆了,哪家的高粱甜了,白天孩子们都早已侦察好了,他们自告奋勇地摸进自家的菜地摘几个瓜,扯两根甜高粱解解馋是常有的事,当然第二天定会挨家长的骂,或光屁股上吃上父母的几巴掌那是有的,可孩子们记吃不打,所以偷自家瓜的事是夏夜屡禁不止的事。
月光倚窗西下,父母们枕着一席月光呼吸着夹着稻香的夜风酣然入梦,梦里的稻谷金黄,他们在秋风中用木锨把稻谷扬得很高很高。
作者简介:
杜爱英,出生于1965年8月13日,赤壁市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工作之余喜欢网络写作,十年涂鸭四百六十多篇。博客名:赤壁淡然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