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记忆——
建国之初的金城兰州
文/秋墨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发展脉络,辉煌衰落与否,均告诉人们这就是历史。
1949年的8月26日,西北重镇兰州在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几天几夜英勇顽强的激战下胜利解放。自此,兰州结束了国民党西北军阀马步芳集团长期的反动统治,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
解放初期,国家为尽快医治战争的创伤,让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提高。从1953年起,以五年一个周期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家建设自此得到有序发展。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建国之初即“一五”初期金城兰州的一些情况。
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隋文帝以前称金城郡,金城二字寓意固若金汤;隋文帝后废郡设州,因城南皋兰山而取名兰州,自那后兰州一名延用至今。
据父辈们讲,建国初期的兰州和全国各地一样处在欣欣向荣的建设热潮之中。当时的兰州,雄伟的古城犹在,庄严地耸立在黄河南岸,远远望去高大浑厚的城墙与城门楼子很是壮观。当时的城内主要是政府、商埠与大户人家的所在地,城外则是散居平民的院落、棚舍与农田。当时的兰州城最繁华的地段要数南关到西关一带,也就是现今的南关什字、双城门到西关什字与中山桥一带。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加上党和政府实行的从未有过的“一切为了人民”的好政策,让人民真正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这让广大的劳苦大众看到了希望,人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城内城外很多项目在开工建设,到处是工地,一派繁忙景象。社会秩序与治安状况很好,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那时的市场虽不及今天发达和成熟,但也十分的活跃与繁荣,农贸市场上货品丰富,从日杂用品、粮油果蔬,再到各种小吃应有尽有。信步繁华的街道或市场,最吸引眼球的便是各种诱人的小吃。酿皮子、灰豆子、甜醅子、炒凉粉、热冬果,琳琅满目、香气袭人;晶莹透亮的三角形大粽子,老远就能闻到糯米和浇到上面的天然蜂蜜散发的醇香;一些摊位上摆放的烧鸡,还有码的如圆锥形小山的红、绿、花、白四色熟鸡蛋很吊人的胃口,走在路上,听到的是脚下踩碎鸡蛋皮发出的咔咔声;挑着高大铜质油茶壶的小贩,5分一碗,边走边卖边吆喝,很有仪式感。总之,市场上售卖的商品,无论生活用品,还是各色小吃,价格都很便宜,材料货真价实。如果你挂出的招牌标有“公私合营”的字样,那更是门庭若市,因为那标志着你的货品质量更高,信誉更好。
老人们说,当年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常年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各级政府官员,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机关干部,他们大多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军队复转人员,一身的正气,一心想着为党为民,他们把维护党的形象与声誉看的比自己的性命还重,个个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徇私情,干起工作来十分的敬业认真。解放后新政权建立出现的这些新气象,给当年的人们以很大的鼓舞。所以说,当年人们建国热情空前高涨的情形就不难理解了。
建国之初的兰州,在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同时,可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比如兰州古城墙及其配套建筑的全部拆除,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物古迹,被后来的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学校占据并拆除,让今天的金城兰州已看不到丁点的历史痕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02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