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流里的情与史
——读韦生喜先生《人生五味》有感
文 || 梁继国
编者按:2023年2月15日,在平遥县北营村参加召开年旬八十韦生喜先生出版《人生五味》座谈会。座谈会有40余人参加,由张中伟先生主持。大家对韦生喜先生《人生五味》作品做了总结报告,高度赞扬了他在文史上的巨大贡献。】近日拜读韦生喜先生《人生五味》,被他的作品所描述的历史画卷深深的吸引。全书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所经历的家人及周围的事情为支线,诠释了各个时代的历史缩影。脉流中的是亲情、友情下的世俗人情,但汇成的是各个时代的时间、空间与精神、灵魂的对话。他的作品,反映北营村农民的耿性、善性、人性;反映出了北方农民在特殊时代下真实、隐逸的个性;反映出了北方农民阶级战胜自然、适应生存、理想信念定述基调,绝对是一部反映农村历史文化留存于世的好作品。
1、作品塑造出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形象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日军的侵占“吉义涌”酒坊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永久的疤痕,饥饿、困苦、贫穷伴随了他的半生,善良、耿直、淳朴、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的性格造就了他一生创造的伟绩。亲人的连续失去、现实中各种痛苦,在他有文化的农民手下给予了正确的诠释。他苦中坚持,穷中发展,难中自释。他是一个“大道”者,给予宽容,给予努力,相信社会发展的正能量,相信人民的伟大力量,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各种环境中得到了发展,创造了伟迹,塑造出了北方平原地带从四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北方农民的形象。
2、作品塑造出一个求学者的特殊形象在饥饿、贫穷、落后的年代,生存极其苦难。他历尽求学的艰难,苦苦的追求文化,直至他在生产队里帮忙记工、当上了民办教师,都认为是进入文化最高的“天堂”。 民办教师是在特殊年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缩影,但在普及中国国人教育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他在饥饿中求学,同窗中忆友,忏悔中感谢恩师,教书在拜教,农业大学中深造。求学一生,热爱文化,专注学习,练就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才有了今天文学作品的成绩。
3、作品塑造出一个为官者的廉民形象
他是一个基层村官,小的连官名都挂不上。但他真心做事,忠心为民,深得人民好评。当队长时脚踏实地增产增收,发展农副业广开财路;当支委时尽心尽责搞创收,人民生活富裕北营腾飞;“学习班”上凛然正气,坚持党性。他是生活在乡村真正为民服务廉民好官,乡村需要这样的好官,社会需要这样的好官,人民更需要这样的好官,只有这样的好官,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4、作品塑造出一个文史传播的践行者
北营村是一个教师村,是一个文化村,是一个革命村,韦生喜先生从小受到良好的家传身教教育。他不辞劳苦协办“冀氏革命人物”家展,传承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辛勤劳作撰写《北营村志》,弘扬了乡土特色文化;夕阳更红办好村史展览馆,努力参加《红船从这里启航》。呕心沥血书写坎坷人生,填补了《北营村志》近二十年的历史空白。他身体力行,孜孜不倦成为一个文史传播的践行者,功不可没。
总之,一个繁荣盛世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如唐诗、宋词、元明曲。一个社会起伏的发展,必定有一种优秀作品的产生。优秀作品的产生,弥合了社会发展的不足之处,正是人心的呼唤,历史的总结。如当前族谱、村志的修订,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弘扬,这是当今社会发展人民的需求。但愿韦生喜先生《人生五味》与《北营村志》《红船从这里启航》并驾齐驱,开创“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历史发展之先河!
作者简介:梁继国,平遥县杜家庄人,高级教师,晋中市作协会员,平介红色文化研究学者,汾州文化协作交流会副会长,晋绥平介红色文化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杜家庄红色小延安纪念馆馆长,为东游驾红色展览馆及孝义大孝堡红色展览馆提供大量的革命历史史料。著有平介抗战红色文化史料系列丛书«红色“小延安”杜家庄----永放光芒»、«血铸铁北•平介抗战史料汇编»,多篇红色文化作品被多家刊物文学社刊登发表。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