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嘿班长(小小说)
作者/饶晓辉/江西

当兵一下连,就发现一个新闻:全连都管炊事班长叫“嘿嘿班长”。其实,他姓王,并不叫什么“嘿嘿”,只是叫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而惯之。至于始于何时,无人去研究,也无史可查。反正人们叫得亲热,“嘿嘿班长”应得自如。有时在非常场合(如大庭广众处),你煞有介事地叫唤他时,他竟会很得意,得意地自个儿“嘿嘿”起来。

别看咱们的炊事班长憨厚得大大咧咧,可论厨艺,在全团那可是数一数二的。炒煎烩煨炖,样样都精通,连队每次大会餐,都非得由他掌勺不可。今年,是炊事班长入伍的第六个年头,按规定已经超期服役三年的他,早就可以“解甲归田”了。可总是因为多种缘故,让他不得不以大局为重,选择继续留队。有一年退伍季前夕,家住市郊农村的父母通过关系,给他找了份工作,要他退伍回乡进厂。女友佳佳也三番五次来信催他复退,说赶这机会摘掉市郊农村户口的“帽子”。巧的是,这年正赶上部队为纪念全军专业大比武二十周年,各部按要求举办相关的专业技能比赛活动。获悉这一消息后,他主动找到连首长要求留队,参加这千载难逢的专业切磋。此后的那段时间,他全身地投入到参赛准备中去。司务长时常问他准备得怎么样?他总是“嘿嘿”地应着:一般,一般。可最后,硬是捧回了一枚亮晶晶的金牌,真是不得了!
这还不算。不久前,女友佳佳又来信说,她有个身在新加坡的远房亲戚,因为无儿无女,想让佳佳出国去照顾他们。佳佳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嘿嘿班长”,要他与她一同出国。就在“嘿嘿班长”为此事心动的时候,团部后勤处一纸调令,把连队的炊事班副,调到司训大队当班长去了。本想退役的“嘿嘿班长”,当被连长征询意见时,他用锅勺敲着锅沿叮当响,“嘿嘿”一笑:没啥,不就是再多煮年把饭呗!

他这“嘿嘿”地一声没啥,倒不要紧,可家里却有“啥”了。父母亲朋怨他多次错失良机不说,女友佳佳一气之下,几个月没来信,把“双边关系”降格为普通乡亲,最后扔下一句“傻不拉叽”的话,一个人远走海外去了。“吹了更好,一个人赤条条的无牵无挂”。当战友们纷纷前来安慰他时,“嘿嘿班长”反倒恢复了往日的自信,每天照常生火做饭,并手把手地给班里的新兵做好传帮带。

明天,“嘿嘿班长”就要回家探亲去了。行前,指导员特意嘱咐他趁这机会,重新再找一个女朋友。炊事班的几员大将也纷纷为他“擂鼓助威”:对,找个比佳佳强的,气气她。那知,我们的嘿嘿班长一听,摸了摸脑袋,“嘿嘿”一笑:应该有的,都会有的!留给大家一个吉祥的谜……
(文中图片引用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