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调查》
宗玉成
全面小康后,农村绝对贫困户已经基本上清零。这是人类脱贫攻坚史上取得的丰功伟绩,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然而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有一些人始终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他们的家庭年收入水平增长幅度缓慢,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拖了一方经济的后腿。常此以往,势必会伦为新的贫困家庭。为了精准掌握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情况、产业结构、区域分布、收入来源、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家庭成员性别、年龄结构、身体健康状况等,同时了解他们对市场信息、资金、技术、机械、物资、服务需求。我们大丰区老区开发促进会和大丰区乡村振兴协会采取点面结合,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全区12个乡镇2个街道居委会共1400个农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通过问卷答案数据指标的统计分析,初步撑握了酿成低收入的症结根由和基本成因,为各级领导制定对策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构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返贫防线,是全面小康后三农战线向着现代化征程迈进过程中一道不可逾越的瓶颈。迈过了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农业步入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增长的新阶段,我们就能跳出经济周期率循环的圣圈,从而为全面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新时代三农工作布新阵、开新局的当下,搞好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调研工作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
一、全区农村低收入家庭现状调查。
2022年大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63元。全区345个行政村(居)中,顶尖村达32064元/人:底谷村20365元/人。悬殊极限值为11699元/人。从随机抽查的1400张问卷统据的数据看,1400户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09元,与面上统计数据相当。这说明抽样调查情况具有一定的均衡性和代表性,可以代表面上权威统计部门统计的数据。
在调查的1400个农户中,人均收入低于平均线以下的共有486户,占被调查总农户的34.7%。在这部份低收入群体中: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共计126户,占平均线以下农户的比例为25.9%,占被调查总农户的9%。也就是说:在随机抽调的样本中,每11户当中就有1户为低收入困难家庭。
二、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共性成因:
(一、)单一种植,效益不好。在126个被调查的重点低收入户中,单纯种植粮食类作物的占100%。夏熟大小麦,亩产千把斤,秋熟玉米或水稻,亩产1200斤左右。常年亩总产2200斤左右,产值2600元上下,亩效益1000~1200元。如含有土地租金,则亩效益只有200~300元/亩·年。小海镇杨树村6组王坤山,自家承包地6.5亩,夫妻俩2022年种田纯收入7800元,田亩补贴819元,村里杂工420元,内河小取(捕螺蚬)8000元,全年总收入17039元。人均:8519.5元。
(二、)老弱病残,劳力稀少。被调查的126个低收入户,总人口:276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62人(含3名小女孩)。65岁以上老年人197人,占71.4%。病残人员:64人,占23.2%。人口老龄化+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261人,占94.6%。这些特殊低收入家庭,既没有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上班,也没有人在外打工,更没有出租门面房或其它资产性收入来源。
(三、)地块零散,规模偏小。被调查的126个低收入户,共拥有承包耕地756亩,其中:面积最大的26亩。最小的仅2.4亩,户均:6亩;人均:2.74亩。小海居委会三组单仕荣家2.4亩承包田共有6处,离家最远的0.6亩搁角田距家3公里往外。这些零散的插花地,吊角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拾边隙地,既不便成片流转,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农户无赖,只能是粗耕粗种望天收。
(四、)没有文化,素质不高。许多家庭成员中往往是:文盲+科盲+法盲,或者是“老实庄夫+“弱智懦夫”=二驴子+懒婆夷”。这些人拉不起来,扶不上手。国家花钱让他去培训,他只知到吃喝睡玩,外出参观,象走马观花似的看热闹,结果是:科技入不了神,文化进不了脑,看上去一学就会,结果是:取回来的经,一念就歪,一做就错。被调查的276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没有,拿到高中学历的有18人,占6.5%;初中生38人,占13.8%;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200人,占72.5%,文盲、半文盲20人,占7.2%。
(五、)缺乏技能,培训俗套。据调查276人中参加过各级农业科技培训的共有56人,获得农民职业技能专业技师职称的仅有4人。绝大部份人员所学内容与其从业技能不相吻合,养羊的学的是种青椒。种麦的学的是长西瓜,种稻的学的是大棚蔬菜…。此外,在全民创业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在低收入人群中也稀少得很。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表明276人中,仅有盖屋匠2人,木匠2人,泥瓦工3人,理发工1人,补锅匠1人。9个人中有3个人的行当已经过时了。许多热门行业却处于空白状态。如建筑设计师,装璜工程师,花木园艺师,专业水电工,橱师,面点师,美发美容师,专业护理师…。
(六、)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从126个低收入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看,绝大部份都座落在乡村边缘地带,距离乡镇和城乡集合部较远。由于交通和信息履盖面的制约,他们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因此,传统保守的观念,消极落后的小农经济思想一直禁固着这些困难家庭,从而影响着这些区域的经济活跃度,酿成了闭环运转,恶性循环的怪圈。从低收入农户距离所在乡镇中心位置的周边距看,最近的户为5KM,最远的7KM,平均6.5KM。
三、化解农村低收入户增收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产业升级,项目支撑。
采取政策激厉,项目支助,科技帮扶,物技结合,人才代培等措施,培植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相衔接的富民增收典型。进一步激发低收入群体的内生动力,让大户带小户,先富带后富的产业“连锁效应”和“蝴蝶效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具体推介的项目有:设施果蔬生产项目;庭院经济和田园经济复合生态体系建设;高效立体种养模式;无土栽培集成应用项目;中药材、食用菌栽培;苗木花卉与盆景制作;特经作物与经济林果产业;竹木柳编工艺与根雕瓷刻工艺品制作;腊、薰、卥制品、酿制、酱制、淬取加工流程工艺与技术集成应用等…。此外,充分挖掘民间非遗文化资源,开辟剪纸、农民画、麦秸剪贴画、瓷刻、泥塑、刺绣等作坊式加工产业也具有文旅融合产业长足发展的广阔空间和良好前景。
(二、)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合伙组织,依靠互助合作抱团发展的优势,建立多功能、复合型绿色产业联盟。如江苏银宝集团大地禾芦笋产业联盟;盐城富丽葡萄产业联盟;江苏义禾稻虾产业联盟;大丰区又一春粮贸合作社;大丰区鑫达缘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大丰区春喜兔业合作社;建军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等…。
(三、)政府兜底,筑牢屏障。
给自愿打工的中老年人提供便捷可靠的公益型岗位,如保安、保洁、家政护理,社区临时工;单位门岗护卫;勤杂工等。对丧失劳动力的老弱病残提供低保、医保、社保等一条龙的保障救助。充分发挥社会慈缮机构以及企业公益扶贫基金的众筹救助作用,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滴灌,给需要帮扶的特殊困难群体(家庭)提供雪中送碳式关爱。
(四、)结对帮促,培训就业。
建立低收入家庭社会预警防范机制,实现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相结合,切实将防返贫的底线筑牢。对纳入重点帮促的对象,一是要分期分批地纳入各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圈子,实现有的放矢,专业对口,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加速转化。二是要将嵌入式帮扶着为重点,落实好结对帮扶的关键责任人第一守护人,目标监管人和关键扶持措施。三是在受训后要跟踪体验和考评核查学以至用的成效,看是否达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培训效果。对受训后成果明显的发给参学实训费用和误工补贴。
(五、)多方协同,齐抓共管。
建立党、政同责,分工负责,失误追责的防范返贫工作的全链条责任约束机制是推动农村低收入群体向中高收入方向递进的组织保障。通过政府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聚合发力,持续推进,再大的瓶颈也能被攻克。农业部门要首当其冲,发挥“三农”工作排头兵、主力军的作用,培植一批典型,抓出一批样板,以典带面,以点促面,运用抓两头带中间,全方位提升的方法来驱动工作。财政部门要综合应用惠农政策,财政支农建农的措施和杠杆,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向高质量平稳发展的目标迈进。农机、水利、兽医、林业、水产、国土自然资源部门要以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乡村振兴为已任,立足三农补齐短板做好与村组户对接和链结与低收入群体挂钩帮促工作。金融部门要积极提供资金保障,让现贷优惠的门坎和小额放贷的流程更加便捷通畅地惠及三农。农业保险和农经、农业气象部门要千方百计地为农民抗卸自然和市场风险提供保障。公安、民政、社保、民调、劳协、司法、信访、综治等部门要情系三农,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各尽其能携手共奏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和谐乐章,为乡村振兴建功立业争作贡献!
三、结论:
一要摆上位置,高度重视。
农村低以入家庭的安抚、关爱和帮促工作是全面小康后必须高度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都要克服麻痹侥幸思想,以对党忠诚,对民负责,对新时代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使命担当和责任作为,主动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摸清底细,深刻解剖,抓住主要矛盾,实现以问题为导向,切入要害,把准脉络,从而有的放矢地实现精准施策,达到标本兼治,取得成效的目的。
二要坚定信心,攻难克坚。
对于缺资源、缺人才、缺项目、缺资金的特殊困难家庭和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的“窝浪户”,“钉子户”要采取先扶志,后扶技和两扶相结合的方法对症下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采取正面引导,积极诱导、科学梳导等手段,激发他们的生活朝气和创业勇气。要弘扬正能量,打好攻坚克难的组合拳,将村民委员会的感召力,凝聚力,自治力发挥到最佳状态。要通过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开启新的航程的宏伟蓝图描绘在广大农民群众憧景美好生活的想往和记忆里。
三要有所觉醒,有所作为。
实现了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不等于在现代化的征途上,每一个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要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因此,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不仅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不平衡、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而且要妥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乃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前行的道路上给弱者以呵护,这是《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升华。先与后,贫与富,弱与强是相对的。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通过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弱者追赶甚至超越强者也是大有希望的。
四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创造性地开展此项工作要顺天时,应地利,求人和。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实现质量优先,效率优先,全面兼顾三个效益协同增长。二是要突出以人为本,问题导向,系统治理,共建共享的理念。三是要创新思维,激活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引领,项目驱动,人才支撑的要素聚合作用。四是要以绿色转型、产业升级,生态环保,品牌创建为重点全方位推动农村低收入群体向中高端收入群集聚。
五要铆定目标,踔厉奋进。
短板好补,弱项难强。过去我们抓脱贫攻坚工作注重补的是“四缺”短板。即:缺项目、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现在,我们要以防返贫为重点,就必须在强弱项上下功夫。哪些是弱项?后进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缺帮手,资金周转难,补齐文盲、科盲、法盲、落后、愚昧的短板,开启智慧的大门,强的是本领基础上的弱项。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和粗放经营的耕种模式,要被新鲜的优势产业和先进的耕种模式所替代,必须强化产业升级的全要素链上的弱项。
白色革命,黑色革命滞留下来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以及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品牌创建滞后等实际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强其:绿色、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弱项。需要我们抢占市场和科技的置高地,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通往农业现代化的捷径。
六要与时俱进,坚守红线。
一石击起千层浪,拔开乌云见太阳。2023年的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的大正方略。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开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建设16亿亩高标准农田,端牢14亿人的饭碗,护住13000亿斤以上产能的大国粮仓,向着强、富、美、高的奋斗目标迈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乡风廉是乡村振兴的目的。产业振兴是百姓富裕的基础,而物质上富了精神上却处于空虚状态,这并不能算得上真正完美的富裕。因此,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的农业不但要解决有饭吃,吃得饱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营养美味,丰富多彩,健康安全等问题。我们的农村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伟大变革中实现农民安居乐业,农人充分就业,让决大多数有理想、有实力的年青人能够在填饱肚子,鼓了腰袍的同时能够充实大脑,自主择业,自由择业,从而在广阔的天地里享有一份体面的职业或工作。发挥乡村人才和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实现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组织振兴、社会事业振兴相协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基铸魂,谱就辉煌的诗篇!
20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