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片神奇的土地
——记龙川县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骆东梅
曾锦添/图文

那片油茶林呀,很快进入了春天,骆东梅和小伙伴们快乐地在这里捉迷藏,很多时候小虫儿是他们的玩伴。小虫儿嗡嗡的响声一直载着他们的梦想……在人们看来,油茶树并不起眼。她没有特定的树形,没有奇丽的色彩。她像是一位纯洁质朴的客家姑娘,扎着马尾辫,头上插一朵杜鹃花,身穿粗布衣裳,俏生生地站在山脚,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油茶花儿开,天地一片白,露珠恋花蕊,蜜蜂采蜜来……”循着《油茶花开》甜美的歌声走进“全国油茶示范县”这片神奇的土地,满目都是油茶林,山山绽绿,坡坡叠翠,油茶花绽芳颜,油茶果笑秋风,油茶香沁心脾,恍若置身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题记
他从东江岸上走来,带着东江汉子的血性与刚强。他从偏远的山区赤光镇浮下村走来,带着贫穷和苦涩的尘埃。他从资本市场走来,带着陶瓷市场的洗礼。他从枝叶繁茂的油茶林走来,带着脱贫奔康的气概。他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走来,带着助人为乐的豪迈…… 啊,这一切都像诗、像画、像一曲优美动听的乐章,时时在撩拨着他的乡思,激荡着他的心壁,哪怕是报纸上一则短短的有关家乡的广告和信息,也能激起他亲切之感,兴奋之情……这就是他——骆东梅,几十余载丰富的人生足迹。
为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他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去审视人生,去耕耘人生,与伙伴们一道,殚精竭虑为村民播种绿色的致富希望。而今,他承担着龙川县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黝黑的头发里,在他发亮的脑门上,在他深邃而炯炯有神的双眸里,仿佛看到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说,创办绿色健康产业,可改变食物的结构,可改变心脑血管的功能,能使农民从贫穷走上富裕的道路。他一个外出山东打拼,从陶瓷技术工程师一路做到陶瓷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的“陶瓷人”,为什么要去搞这个投资周期长的项目?百思不得其解,质疑声、反对声、抱怨声不绝于耳!
于是,有人刨根究底,总算找到了答案:这是他的农民情怀。他家世代是农民,他非常知道农民生活的艰辛。从历史上看农民是中国底层的弱势群体,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虽然他们在生命的抗争中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有的走向富裕之路,但不少农民仍需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为逐步改变农民不再外出打工,就近解决就业问题,使他们逐步解决生活问题,使他们尽快富起来,强起来。尽管有人反对,但他心意已决,看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于是,2014年,他做了一个让身边人不解的决定——回家乡龙川投资茶油。他记得电影《牧马人》有这样的台词:有时候感情是信念的基础,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龙川人民种植油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我小时候总被村里的茶油坊油香味所吸引,这种独特香味至今念念不忘。我回家投资茶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要让龙川的茶油全国飘香。”骆东梅说。回到家乡,他开始对当地油茶种植情况进行走访调研。他发现,大洋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2010年左右,大洋村里甚至没有水泥公路。村里农户虽然以油茶种植为主,但农户散种散卖,卖不出价钱,很多老茶林被迫改种桉树或杉树等品种,“龙川山地土壤养分充足,其实非常适合高品质油茶树生长。可以说,村民们是捧着‘油罐子’却不挣钱”。
2015年,骆东梅在大洋村成立了绿油公司,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帮助当地产业发展。绿油农业与大洋村、赤光镇外等近百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以比市场价高30%的保底价收购农户达标茶果,同时承包了部分农户的茶园,与农户共享收益。此外,绿油农业还与合作社协商,以多种方式合作开辟荒山,扩大油茶树种植面积和产业规模。
小小油茶果能为村里带来多少收益?赤光镇大洋村党总支书记叶自富高兴地说:“我们群众的土地流转收入,单单花果树小镇里面带来的村集体收入就有19万元多,群众的就业收入每个月是2500元到3500元,我们村里在家的、能够有劳力的人员全部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每亩地产出来的利润当中的5%是给我们村集体分红的”。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绿油公司驶入发展快车道,产品线不断丰富,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绿油公司不仅种植了约4.3万亩的老茶树林,还投资建设了压榨茶油生产线、茶皂素提取及茶油精炼生产线和洗涤用品生产线、鲜果处理中心及冷库,并研发出护发素、洗发水、沐浴露、香皂及洗面乳等茶油延伸产品。
过去3年多来,大洋村加大与绿油公司的合作力度,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源东美丽乡村产业体验园,花果树小镇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如今的大洋村干净整洁、风景秀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前不久,“绿油农业”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揭牌启用。这是继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之后,龙川第三家成功申报省级博士工作站的企业。这博士工作站揭牌启用后,“绿油农业”将开展绿油白花小果品种审定、茶树寄生深加工研发、茶壳再利用研发、标准化丝苗米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科研项目,着力构建集种苗繁育、油茶种植加工、仓储保存、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油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目前,该博士工作站拥有6名博士学历、学位的科技人员。这不是开垦数字农业“处女地”吗?是的,这犹如开发智慧心田,激情地点燃爱心与热心、信心与决心、匠心与雄心,执着追求诗与远方,砥砺“绿油农业”人事竟成!
多年来,骆东梅深知自己的成功,关键靠的还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当地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所以,在他的心里,早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龙川县的油茶产业带上规模发展的快车道,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创富,实现由产品到产业的飞跃。骆东梅身边响着印度著名作家、诗人泰戈尔的声音:一个全是逻辑的头脑,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它会使用这刀的手流血!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奏不出世间的绝唱。没有经过艰辛的历练,难以创造人生的奇迹。于是,在大力向外推广油茶产业致富的同时,他多次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议做好“全国油茶示范县”这篇大文章,并以实际行动参与了大量的基础建设、油茶低改工程、油茶文化传播等工作。“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一碗油茶,承载着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凝聚着龙川人的喜好与智慧,蕴藏着广大群众共有的精神标识。一碗油茶,不仅是藏在龙川人味蕾里的一抹乡愁,更是推动广大群众融入新发展格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引擎。作为龙川县油茶产业协会会长,骆东梅说,通过开展岭南油茶文化节(己在县城举办两届)等活动,与更多的客商合作共建,推动龙川油茶产业的发展,做强做大油茶产业链,把“龙川山茶油”这个公共品牌推广出去,让绿色生态的山茶油等优质农产品对接“双区”大市场。
事实上,以油茶为媒,以文化节庆等活动为平台,虹吸效应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参与到龙川油茶产业建设。在政策扶持和政府的引导下,近几年来,龙川县成立了各类油茶企业(合作社)40多家,全县有油茶加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2021年,龙川油茶种植面积达42万亩,茶油果产量约11万吨,产值达9.6亿元。油茶产业园已初步形成油茶产品生产、加工、物流、观光、休闲、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
一段时间来,骆东梅总想说说他的爱妻骆初英。他与爱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长大,互敬互爱,决意白头偕老。骆东梅知道,妻子素颜如含雪春梅,明丽若仲夏荷叶;洁净似经霜秋菊,娴静胜幽谷兰草。勤勉似初春溪水,守时如金乌玉兔,“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常青古无有。秦娥十六语如弦,未解贪花惜杨柳。”……
妻子骆初英动情地说:一个家庭在生活上,应该给丈夫一个避风的港湾,给丈夫一份温馨、体贴、关爱、力量与勇气,以养好“内创与外伤”,再安心投入工作。当然,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也决不能推着丈夫往钱眼里钻,为了钱去发不义之财。一旦东窗事发,吃亏的是丈夫,倒霉的也是妻子。切不要把自己的丈夫当个物件、动不动和张三比李四比,某某有能耐,某某赚大钱。殊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的丈夫有其优势与美点,“天生我才必有用”,孩子是自家的亲,丈夫当然是自己的好。所以,要提倡“贤内助”行动,树立贤内助的风貌——温柔、体贴、开朗,与丈夫分担忧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自己应以好妻子为荣,处处善待自己的夫君。
骆东梅与妻子结婚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的日日夜夜里,妻子骆初英以勤劳、朴实、相夫教子的美誉享誉乡里,在人生的旅途中助推了骆东梅事业的成功。骆东梅说,男人的成功也有女人的一半,在妻子骆初英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也成就了他一生的价值!
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夜的梦想。今夜,悠悠清风轻叩轩窗,月色搅乱一池秋水。一心盼着玉树入梦,却迟迟不能成眠。又是十月。念一座花果树小镇,那里的油茶果子,十里芬芳;怀一段情,那年油茶正香,青春飞扬。这里白天是安静的。林荫下打茶油的白衣汉子、花衣姑娘正娴熟地按一道道工序熬炼茶油,等待冷却后推入贮藏……这里的夜是热情的、生气盎然的。花果树小镇在夜的幕布下上演它的火树银花,小溪边声高声低应和了客家山歌。花果树小镇的绿油初心山庄喧闹熙攘,小摊、餐厅里烟雾缭绕,各种“食货”风味独特。山庄的绿树浓荫下围坐了几桌的三五人群,吃他们的油茶制品,说他们的故事。
餐厅里憋不住它的茶香,叫游人心痒痒,干脆叫一碗油茶,坐下来慢慢品尝。随手翻几页书报,和着悠悠的油茶香,秋风时不时捎来一两片落叶。这一页时光的格调是静谧的、自然的,它舍不得溜快,于是慢悠悠。无论寒暑或晴雨,只要空闲都会有人约上圈子里的人到这里,总不肯独享这余味悠长的油茶。“茶道”,大概就是以茶悟道,谁不晓得,那应该是一种境界,不过那繁复庄重的仪式,却让人望而止步。相比之下,品油茶或许不算是一种境界,于大多的游人而言却是一种万物皆空的豁达,一份悠然闲适的情怀,一种小径清风的雅致,一份超然物外的洒脱。时代撵着网络在向前奔跑。现代社会楼高了,车快了,可是有些东西却缺失了,比如从容淡定的心态,安静独处的空间,仰望星空的自由。而一杯油茶的时光,可以让人释放压力,回归恬淡,找回本真。
在油茶飘香的日子里,可有多少人相约赤光花果树小镇,再来一碗油茶……啊,满山的油茶花率先惊艳了眼眸,油茶迎着朝阳绽放,一株株,一片片,花果树小镇掩映在朵朵芳菲里。霜降已过,人们惊喜在这里遇到了第二个春天。空间的跨越,时间的交迭,让骆东梅和他的“绿油农业”人一同发出“再春秋”的赞叹!然而,骆东梅心里总是装着他的农民兄弟,他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从源头做起,向高地进发。他和志同道合的“绿油农业”人,有着雄鹰一样的锐眼、虎子一样的性格,更犹如疾驰在油茶产业的一匹黑马……这匹黑马倘若在午夜的荒原上奔跑,也会踏碎夜色与落花,把黑暗敲成一路惊雷!
因而,他和他的“绿油农业”人,一定会竭心尽力地建设“绿油农业”企业文化体系,做大做强“花果树小镇”(国家AAA景区)的品牌,用生命的激情,去耕耘这块神奇的土地,去追赶人生的太阳!
《为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创作感言

谁能想象得出,一颗小小的油茶果,会有着怎样的千变万化?在赤光花果树小镇,水泥路变身柏油路,曲曲弯弯,穿越连绵起伏的绿色海洋,直抵源东美丽乡村产业体验园。近处山边的油茶树硕果盈枝,远处碧波荡漾的青山湖烟雨朦胧。
寻着空气中若有似无的油茶清香,我在“绿油农业”展厅里,见到了正忙于新产品推介的“绿油农业”董事长骆东梅。身材结实的骆东梅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他指着眼前琳琅满目的各式茶油产品,兴奋地告诉大家:变荒山荒坡为万亩茶园,他带领大洋村周边群众靠油茶脱了贫,致了富。但茶油虽好,价格却高。相对大众食用油,属于“奢侈品”。从油茶果到茶油的单一产业模式和产品销路问题一直是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大胆去做’,一直在为油茶果找出路。” 骆东梅掰着手指头,为在座的人历数油茶果“一年一大步,年年有进步”的蜕变——变“奢侈品”为“刚需品”,打开了油茶果的新天地。其背后,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走出展厅,秋风徐来,茶果飘香,沁人心脾。一望无际的茶树绿、星星点点的茶果红,远处写生的学生、近处忙碌的茶农,油茶厂房里的匠人、健身步道上的游人,一派融融泄泄。是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将要生长出绚烂无比的青枝绿叶和姹紫嫣红。我是龙川人,也是一名作家,曾多次在这里采访和调研,也发表过若干相关作品,但这些作品与这片热土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未来相比,都不匹配。每每想到这里,难免遗憾自责。当然,我知道,“绿油农业”骆东梅只是无数精彩家乡故事中的一个。讲好家乡故事是当下龙川文艺界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报告文学在其中必将担当大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处处有精彩的家乡故事,只有用情用力地书写记录,才能回应历史、激励当下、传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