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千岛日报2023年2月15日刊登了我的文章《南国雄风数英歌 磅礴潮汕万众舞》

南国雄风数英歌 磅礴潮汕万众舞
池朝兴
2023年2月2日

春节假期刚结束,我与几位潮汕、客家老乡一起喝茶。刚刚坐下,老乡们就好像憋不住了,一个个打开了回乡后的话匣子,纷纷说,这次回家乡过春节,真热闹!凡有英歌表演的地方,都是人山人海。有的还拿出手机,展示参观英歌舞活动的精彩照片。
我被他们感染了,一起聊起了这个三年疫情后难得的社会文化现象,深为南国雄风数英歌,磅礴潮汕万众舞而自豪感动。
英歌舞在潮汕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英歌舞具有阳刚之美,充满着豪迈,其表现方式质朴、刚健,很有节奏感。每逢重大节日,人们都会用英歌舞来庆祝,营造热闹的氛围。人们戴着彩绘的脸谱,穿着威武的服饰,在急促、雄浑的鼓点声中起舞,让人们不禁想要跟着号啸起来。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探讨英歌舞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
我们认为,英歌舞有魅力,首先是社会文化价值的认同。英歌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英歌舞出了中华民族之魂,舞出了潮汕人民的精神特征。
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其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泊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泊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的,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潮汕地区历来有讲团结,讲仁义至上,讲敢闯敢干、不折不挠的社会文化价值精神,英歌舞反映的价值观在人民群众当中理所当然会获得共鸣。
二是,英歌舞表演的角色,深得人民群众熟悉喝彩。表演英歌的队员装扮,是按梁山好汉的形象来打扮的。司大鼓的有作宋江打扮的,也有作别的梁山英雄打扮的;领头的舞槌人,一般来说,左队头槌是秦明或者是挂黑须的李逵,右队是杨志或者是挂红须的关胜,二槌是林冲,三槌是鲁智深、武松。
三是,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其表演的风格、气势深得老百姓所喜欢。观看的人们普遍说:英歌舞又炫又燃!表演震撼人心。英歌舞有劲,看得热血沸腾!这才有年味!
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按舞蹈节奏来划分的话,英歌舞主要有三大家族,有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快板英歌。慢板英歌节奏比较慢,带有古典宫廷式的特色;中板英歌的锣鼓敲击法体现"力"和"势"的艺术美,比较潇洒。快板的英歌就是比其他两种的节奏更加疾速,更加勇猛,鼓点紧凑,有阵势的开合、动作的起伏,气氛非常热烈。大家说,潮汕地区的英歌舞表演源远流长。这次春节所以能成为群众趋之若鹜的高潮文化,是老百姓对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信任,是对家乡的热爱。经过了三年疫情,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有一种强大能量的文化来补充和鼓舞,而英歌舞磅礴豪迈,正是顺应了群众的渴望和时代的需求。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