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是中国文化的圆融呈现
三木秉凤诗文选 722

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价值体系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而仁义则又为其核心之核心。仁者言行大爱无疆,义者言行公正无偏,智者言行合乎道统,信者言行诚实一致,而礼之用,以和为贵,仁义智信四常皆体现在礼的和谐圆融之中。《论语》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周公制礼,《周礼》是中国第一部规范性宪法,我们常用道德自律与行为规范来对人类秩序进行稳定与调节,即利用了自律内力与法律外力两种规范力量,内力来源于道德自觉与习惯自律,外力来源于礼之规范与法之规范,而古者礼法通用。

礼乃社会规范,体现着百姓的意志。法乃国家规范,体现着政治意志。 德乃万物自律,体现着天道意志。仁则仁者爱人,体现着内心意志。义者宜也,是宇宙自然乃至人类的中庸之理在万物运动过程中的不偏不依,合乎天道人伦之用。 礼之妙用就在于将自然之本性与人文之习性粘连在一起,使人与人之间少了些禽兽般的自然鲁莽,又没有政治人文的外力强制,所以礼仪作为社会规范的妙用之处就在于将自然与人文粘“和”一起,且表现形式自然而然又平等谐调。故尔《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

从历史来观,古人犯法后罪犯自己画地为牢,等待族长或官方处理,有的通过惩罚自己而自行了断,这是道德与习惯的力量在维持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当道德失去底线时,还有礼仪底线,当礼仪底线丧失时,还有法律底线,当法律底线丧失时,还有斗争乃至战争底线去打碎重来。一个旧世界打破,新世界又会涅槃重生,起起伏伏这就是规律对宇宙万物的干预作用。红尘滚滚皆逐缘来,熙熙攘攘俱衔悔归。生命荒唐在于几辱使命,一旦入世便随波逐流,即将离世又悔恨不已,叹此生妄妄徒过!有人说人生俗求,不过富贵二字!富者财丰,贵者位尊。富贵源自何处?索者多多,思者渺渺。仁义礼智信乃是道德范畴,富贵乃人生之德化,今世之得,前生之德也!故《说文解字》曰:德者,得也。由无形之德化有形之得,乃为太极阴阳互生之理。无形之道德与有形之术得,乃太极阴阳有无两端之互生,无中生有是道生万物的过程。道德者,为先天蕴藉无形也,术得者,为后天造物有形也。天地无道不立,万象无德不蓄,故《道德经》曰: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四书五经之《大学》曰:德者本也。故天地有德而万物恒生,社会有德而万众恒福。何者为德?德者得也,万物皆由阴阳二气化现,德乃万物化生前的气聚基础,必依道而生。老子在《道德经》中谆谆告诫后人立世之德要承“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人道之德由“慈”、“俭”、“不敢天下先”三者组成慈乃人之内德,慈为仁爱之本!故自古仁者无敌,当尧舜文王可鉴,此为仁政之基础;俭乃人之外德,兴邦齐家修身之根本!物一成形便是定数,俭就是对内德的缓慢消耗。故业兴于俭,业败自奢,此为官廉之本份。不敢天下先者,自约自谦也!此乃中庸之道。我们依靠劳动智慧所得,实为小“得”也。真正大“德”者,得道多助,无为而治,天下心归。古者称人之“平安”方为祬福即平安为福,然今者几人愿意平凡?又几人愿意“安于现状”。社会犹如一股股顺势而来的宏大波流,人犹如水面漂泊之物,能扬帆掌舵不为风浪所惧者已然少之又少矣?风起草偃,所以国家不能过责于百姓的随波逐流,因为国家没有及时向百姓提供出从善如流的公共信义平台。当德与得不能形成阴阳交互的动态平衡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然不能同步并肩前进!

自古以道安邦,政治建设讲究王道荡荡,经济讲究商道信扬,人道讲究诚来义往。在简单的红尘滚滚之中,官与民构成了国家社会的上下阶层。能通过法律、政策、公共服务引导众生者唯上官是也。所以国家立法要立良善之法!立公道之法!立义正之法!国家制策要立善策!立道策!立义策!官以政廉,然后方能正民天下。此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正义而非利益的价值评价体系!但道德永远是官民立世之本,官德影响国风,民德影响民风。因为人类幸福源于精神快乐而非丰衣足食可得也,所以幸福社会需要重塑“仁义礼智”诚信体系,道德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更加重要!其中社会正义价值观建设乃重中之重!不以官高爵尊来评价其价值大小,不以财大气粗来评价其价值大小,官有官德,商有商德,国有公德,家有家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社会评价体系即回归道德评价体系,德在政为仁政,在官以俭廉,在行则中庸!人民所羨也,非官僚帝大,非富可敌国,而是用己之行为维护道德评价体系且能造福一方之僚官,如大司寇孔子,如政治家尧舜,如府尹包拯,如县官海瑞等。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得者德也,德者得也,由无形之德化为有形之得,需要条件!由有形之得化无形之德,需要智慧!社会价值乃人类对事物及行为的评判标准,人之本能就是追逐高“价值”之物,如果社会建立起一套以道德为评判标准的价值体系,天人和谐、政治清明、民风纯朴、社会安定也许不请自来。昔时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之后,汉初实行“休养生息”,仅仅几代就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隋末李密农民起义同样天下大乱,而唐初贞观之治仅十余年复令大唐威名寰宇,此为王道荡荡,万德归厚矣。《道德经》曰:“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当今世界混乱是从思想混乱、价值观混乱、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等精神文明建设失衡开始,西方引领的资本主义文明几乎没有了道德底线!而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堤坝没有建立,这样世界人类直接滑向法律底线甚至斗争战争底线。 国际法律乃至国内法律已经无法托起世界和平稳定的重任,一个旧的世界秩序正不知不觉中通过竞争、斗争乃至战争去一点一点打碎,而新的世界变局正在无声无息中悄然发生。 东欧及前苏联解体宣告了绝对的社会公有制难以维继,阿拉伯之春的失败又表明了绝对的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也无法征服世界的信愿。 全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来重塑人心?世界都在盯着中国的文化价值模式的未来架构及民意认同。也许中国儒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并非完美无缺,但以三教九流构筑的中国文化体系却博大精深!我坚信八百年《周礼》对中国文化的塑造根深蒂固,礼仪的作用以及社会需求也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的多!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