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的老屋
作者/饶晓辉/江西

故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烙在心灵深处的一道印记,在时光的长河里忽隐忽现,经过流年的打磨,离得越久,思念更浓。

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把老家和老屋联系在一起。其实,老家和老屋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分。老家是我们的祖籍地,而老屋则是我们每个家族的开居栖身之处,家庭中的一代又一代人在此繁衍生息,这便是带给我们温馨和快乐的家。
我记忆中的老屋,是做为贫下中农的爷爷,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年代政府分到的。这是一幢典型的江南建筑,分上下厅堂,中间一个天井的结构,青砖碧瓦,画梁雕栋,古朴典雅而不失庄重。老屋的上厅(也叫正堂)东西各有两个大房间,供大人们居住,绕过天井的下厅则辟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厢间,这里便是我辈们的小天地了。最让人赞观的是老屋的天井,晴天一缕阳光照射而进,映得整个老屋透亮暖和。而遇及下雨的时候,淅淅沥沥的雨声,仿若弹奏的悠扬琴声,听来赏心悦耳。当时爷爷奶奶生养了包括我父亲和大叔、二叔三兄弟外,还有两个姑姑。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婚嫁大事,都是在这间老屋完成。这还不算,后来我和我的大弟成年了,老屋还见证了我们的幸福时刻。可以这么说,老屋不仅是我们的栖身之处,更是把我从少年走向成年走向成功的奠基石。老屋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逢年过节了。无论是在外工作的,还是求学的,都会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团团圆圆,热闹非凡,那欢乐祥和的场景,真是叫人永生难忘。后来的后来,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都相继搬出老屋,或进城置房,或择地建房。但我知道,无论我身居何处,那装满我童年快乐的老屋和对老屋的那份情愫,永远都会镌刻在我心里。

遗憾的是,前些年家乡为了响应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我家的老宅还有村里那些老旧危房已基本被拆除了。曾经溢满了我童年快乐,堆满了我许多人生故事的老屋,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了记忆中的模样。哦!回不去的童年,忘不了的老屋,故乡的老屋哟!一段岁月的魂,留下的只有无以言表的情怀和割舍不了的眷恋……: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