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豪老师笔下的铁道车辆工程师何远新,是一位不知疲惫地奋斗在事业中的人,他的赤子情怀、工程追梦的动人事迹令人钦佩。

何远新,当我第一次听见名字的时候,莫名地感到亲切与熟悉,那种来自文字深含的重度密码,使我顿生渴饮甘泉的欲望。特别是一波由远及近的潜在冲击,让人朦胧在似曾相识中费猜。中国人在骨子里生长着对汉字的崇拜,尤其是名字学问,某些专家不惜耗其一生之能去研究。“志承高远,鼎业创新”,这是我对远新之名的浅层次解析,即使不被他人接受,抑或淡化他本色的光辉,而我却固执地坚持自我表达。他是一个饱含赤子情怀的追梦人,是一个在工程技术与科学领域中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的奋斗者,再好的文字亦难诠释他的努力与贡献。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为中车集团旗下领军企业,主要承担国际一流的铁路货运装备研发与制造,是国家重点的出口基地,同时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公司位于江夏区大桥工业园里,厂区里基本不见高楼,全由一个个超大的车间和宽阔的成品堆存区域相连接。在进入现场考察参观时,我们却微弱得像一粒粒漂浮其间的尘埃。高性能低温隔热和远程智能控制装置,高品质的保鲜技术,将绿皮火车时代锁进历史的陈列馆中。车间内部一个个巨大的圆弧形机械手,可360度全方位转动,数十吨重的部件却在其轻轻的抓握运转之间有效装配。一条条链带运送,在自动化中畅行畅流。

提起今天的中车集团,我们无法冷却当初入驻江夏的火热与荣光。今天的中车集团,即为江夏人初始印象中的南车集团,只是在时代发展和行业组合中的超然巨身与壮大。大家不难记起,原来名扬全国的武昌车辆厂和江岸车辆厂,早已成为该集团的细胞组成部分。正值江夏步入高速经济发展规划的前沿,当时的南车似为巨无霸级的产业。当故土难离的大桥人,在为开发让路的含泪搬迁中,那份深植于骨髓中的隐痛,却被家乡未来建设图腾的鼓舞而抚慰。站在机械如海洋的平整场地上,夜来闪烁的灯火直比星月,江夏人深信,我们的明天一定被南车集团载向辉煌的远方。

人类文明在偶然闪烁的火光中走向大化,民族在科学领跑的迅猛冲刺中发展。今天的我们,早已远离在天雨天风中求取的自然生存,不断地求新求变让人沉浸在现代化的今非昔比中,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光速抛进历史的深巷。科学神秘在未知的混沌之初,神通在解惑的妙悟之际,神奇在创造的应用之妙,这一切都凝结与融化于人类精英智能力量的聚合与裂变。中国中车在武汉的事业同样在创新发展和进取超越,以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江大河。

2009年度长江车辆从市区搬迁过来后,原武昌车辆厂的铁路冷链装备制造能力实际上已经完全放弃,没有生产制造铁路冷藏车的能力。2014年度,中车长江公司为推动我国铁路冷链运输产业的复兴和发展,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团队,由何远新担任项目经理,同时担任研究所分管所长,负责技术团队组建,以及开展生产线建设,制造资质取证,市场开发等一系列开拓创新工作。创业维艰,面对从零建设高水平制造工艺线的建设目标,何远新带领团队吃住都在厂房里面,长期连续在室内打地铺,带着团队人员冲在第一线。从第一台P+T等离子焊机安装调试一次焊接成功,到大型悬臂式套装工装完成,铁路冷藏车的整体圆弧发泡生产线建成投产,正是这种热情和创业精神,感染了团队中的每个人。大家齐心协力,推动整个项目的快速发展,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清洁能源装备以及铁路冷链装备2条生产线,引领我国铁路冷链装备的创新发展,实现全面技术升级,走向复兴!从2016年开始,先后投入3亿余元的高水平专业化制造基地开始投产,中国第一台铁路冷链装备,均由这两条生产线走出,中欧班列铁路冷藏集装箱,将湖北生产的柑橘出口到德国等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智能化铁路发电箱“护卫”,为青藏高原藏族同胞送去制作酥油茶的原料;尤其在武汉抗击疫情期间,由中车长江研制的铁路冷链装备,承担了吴家山等铁路站场数以万吨的援助果蔬、肉禽、牛奶等冷鲜食品,还将蒙古国捐助的三万头羊运输到武汉,给英勇战斗在危厄中的武汉人民带来生活物资保障与安慰。《人民铁道》等媒体,以“白色的火车车厢,运送的“旅客”不一般”进行专题报道。
在制造生产线建设的同时,产品研发及关键技术研究也非常重要。何远新组建专业的研发技术团队,系统研究铁路冷链及清洁能源的发展环境、国内外发展现状、铁路冷链运输存在的问题、技术和装备发展方向、运输经济效益等。带领团队完成了液氢(-253度)及液化天然气(-162度)超低温能源装备,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铁路机械冷藏车,锂电池动力铁路冷藏集装箱等6大系列,50余种创新产品研发,引领我国铁路冷链装备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领域,产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非洲等国际市场。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中国铁路集团重点重大科研项目4项,中国中车重点重大项目10余项;制定了《冷冻液化气体铁路罐车》《铁路保温车》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填补我国行业空白;荣获2021年度广州国际冷链技术装备展览会“冷链运输装备突出贡献奖”,新能源锂电池冷藏箱,荣获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绿色发展服务示范奖”。 漫漫征程,唯有奋斗,在这些为我国铁路冷链行业打下坚实基础和成果的背后,是长期工作的努力和奋斗,是不折不挠的艰辛和信念,每当面临工程技术难点及产品推广运用的关键时期,何远新总是带领团队深入到生产和运用第一线,直到各种问题妥善解决。四川成都铁路站场新能源锂电池铁路冷藏集装箱运用凌晨3点的星光,海南开展的我国首次近海液化天然气罐箱整船运输试验的通宵达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天涯海角,见证的是一颗火热的技术和实业报国的赤子之心。
何远新集现代铁道车辆及新能源等工程技术于一身,是一个非常朴实厚重的汉子,何谓精英将才,只要你走近他,就将获得惊人的立体解读:教授级高工,中车长江公司冷链产业板块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首任技术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现任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冷运装备研究所(我国唯一的专业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容标委低温分委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中车集团资深技术专家。先后荣获过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车集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黄鹤英才”……在他的带领下,技术团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青年拔尖人才,武汉市劳动模范,全国相关领域特种设计师等。
三月间的一个下午,我掬着一捧和暖的春光前行,中车长江总部院子里洁白的玉兰花盛开,与这位神识中亲切感念而生活还未一面的何所长相识,握手在开放的交流中。详尽地介绍,博古论今,谈笑往来,语言融合,浪花飞扬,让我这个常日爬格子的人,直接流淌在无尘的文化长河中。并不光洁的皮肤,面貌略超年龄的他,不问可知,他是一个不知疲惫地奋斗在事业中的人。何远新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站在汉未央宫前殿遗址前特写诗如下:
登高感怀.贺新年
长安城西未央殿,渭水龙首形胜连。
戊戌登高凭栏眺,关雎声长感怀念。
庭燎之光重焕延,淮阴悠悠成四边。
万千气象出元日,长乐未央贺新年。
何远新,一个外在朴实而内心强大的人,默默承受工作和事业的万钧重担和难处,只愿把事业荣誉和梦想带给大家。当我探寻他在产业发展及科研过程中曾经承受过的极度痛楚时,他含笑说:“肯定遭遇过很多困难与艰辛,这些年一路走来确实很不容易,咬咬牙也就过去了,而且更多的是对干事机遇的感恩和热爱。感谢单位及领导给予的平台,还有团队可爱的兄弟们,时代发展的机遇,激励我们持续奋斗,人生中一定要争取多做点有意义的实事……”
在中车长江,我们听着昂扬的中车之歌主旋律,感受的是世界500强的企业文化,走进他们的新厂区,切想去开开眼荤,厂房上方“正心正道 善为善成”的一行醒目大字,像聚光灯一样,照亮中车人的努力和奋斗精神,对事业的热爱是心中最美的底色。奋斗源于对事业的努力和追求,赤子之心根植于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内心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