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沉浮录
第一章:历史沧桑
五、爷爷奶奶的故事
卓甲老爷爷在世,我爷爷还算听话,家中种养及家务事有老爷爷操持。奶奶过门后,尊老爱幼,团结邻里的举止更是受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赏识。日月流逝,随着老爷爷老奶奶的年迈,奶奶挑起操持家务事的担子。日子过的真是锦上添花,蒸蒸日上。
星转斗移,我父亲兄弟四人相继出生,我奶奶将心血全部浇灌在四个儿子身上。而我爷爷将心思全部用在吃喝玩乐上,赌博的爱好倒大有长进。老家乡村中有斗鸡的习惯。鸡在人面前胆量是很小的,可两只雄性公鸡争斗起来,那可谓是你死我活、精彩纷呈。百姓养鸡多是为了下蛋,在鸡崽中乞盼母鸡多一些,而爷爷恰相反,喜欢多出一些公鸡。爷爷养了许多公鸡,什么黑公鸡、白公鸡、红公鸡、芦花公鸡成群结队,如数家珍。每天天刚放亮,爷爷就赏识着这些斗场上的勇士。在村里经常抱着公鸡去斗鸡,胜者会赢得几个铜钱。为了逮兔子,爷爷还在东房屋里养着两只鹰。鹰是秋后冬天逮兔子的专用禽鸟,养鹰是要有耐心和技巧的。对小鹰要从小熬练,不让它睡觉,直到驯服。秋后庄稼收割完毕,爷爷便带上驯服好的鹰犬到野外逮兔子。夏天到坑塘湾边逮鱼,什么撒网、搬网、絲挂子、铁流子,具备多种逮鱼工具。
爷爷爱好广泛,不同季节带来不同的收获。爷爷不是小气之人,逮的什么鱼啊兔啊,分享给六院的老少爷们,口碑还算不错。唯一不爱好的就是从不下地干活,不管麦收、秋收农活多忙,都看不到她的身影。
在奶奶的护下,爸爸和叔叔们已逐渐长大,但是年老体弱的老爷爷老奶奶相继过世。家中缺少了老爷爷的收入,只能靠几十亩田地和村南的十余亩枣树行子渡度日,日子日渐衰败。没老爷爷后,缺乏管教的爷爷赌性大发,没几年家境败落。
听奶奶讲,有一年天大旱,庄稼收成大减产。但有淹梨旱枣之说,村南枣行的枣树迎来了少有的大丰收。俗话说七月十五捡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八月十五是收获枣子的季节。串串红枣象珍珠玛脑镶嵌在树枝上。夕阳相照,映红了半壁村庄。望着即将丰收的枣子,奶奶心花怒放。收枣的那天,相约了所有亲戚用两天时间收获了近万斤枣子。由于枣子品种好,多是大紫枣,个大肉多。被双成集的枣贩相中,做为大补之品入药用,全部买走,共卖了近四十块大洋。枣贩付给了二十块大洋,尚欠十九块多,承诺春节前等卖了枣子后再给结清欠款,并立下了字据。伴随枣子的收获,奶奶心中甜滋滋的。虽然地里欠收,但一年的开销不长愁了。
临近春节,爷爷带着欠条去双城集要帐,直到晚上十二点多才回来。奶奶发现爷爷身上穿的皮袄不见了,只穿单衣回来。奶奶问爷爷:帐要回来了吗?爷爷支吾不语。第二天早上,爷爷发起了高烧,昏睡了两天。奶奶用姜片、葱须熬水喂服爷爷。直到爷爷烧退后,才对奶奶讲了真话。要完帐后,爷爷进入赌埸,赌了一下午直到晚上十点多,将十九元大洋全部输光,又输了三块大洋。因赌债人家不让走,爷爷只好将皮祆留下当了抵押物。奶奶听后哭的昏天晕地,院里的叔叔嬸子们听到奶奶的哭声,前来解劝。无奈,只得让十四岁的父亲和十二岁的二叔带着三块大洋去双成集将皮袄赎了回来。
我的家庭,由原来在六院中的上等户衰败下来。土改划定成分时被定为中农成分。
我的爷爷胆小,却心地善良,爱赌却不嫖。旧社会女人秉持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抱着走,奶奶认命了。爷爷自经历双城集大赌后,戒掉了赌博的坏习惯,大小堵场再也没有进过。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我父亲兄弟四人身上。
虽然家境破落,在村中仍属中上等户。在爷爷奶奶的操持下,我的父亲和二叔相继娶妻抱子。
正是:
家道兴衰为哪般,赌博败家令人寒。
不良嗜好君莫为,勤俭持家久平安。
下节请看:《我的父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