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挺好
文/蒋四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脍炙人口,生动描写了春节辞旧迎新的景象。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古语有云,“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乡愁亲情、家风家训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家人团圆的喜悦。
今年的春节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于我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压抑了三年,终于可以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的过一个祥和的春节了。有着久别重逢的欣喜。也有劫后余生的况味。特别庆幸的是家里父母都有八十高龄,且有基础病,在全国百分之八十的感染者中有幸过了阳关挺过来了。弟弟妹妹们从各自生活工作的地方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陪伴父母和家人一起过大年。
别人都说我人老心不老心态好,老实说,这次我还真的有些激动,家乡有句土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因此这也是我自结婚三十九年来第一次回娘家过春节。时间改变了一切,不变的是亲情,有父母在的家。
女儿一家早已在三年前拟定的旅游过春节的计划于今年得以实施。他们一家五口去往福建旅行过年,家里有了短暂的轻闲时光。我们老两口也随及决定去我的娘家陪我的老爸老妈过年。
回故乡过年真是很开心的事,仿佛回到了从前,快乐无忧,回想起小时候的过年的乐趣,家乡有一句谚语“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孩子们异常兴奋,忙了一年的农村人,难得的进入冬闲,放松自己,并且为过年做准备,炒米,炒芋角,熬糖,蒸年糕,打豆腐,杀年猪,炸圆子。那时候父母正当盛年,父亲是个能人,别人能做的,他能做,别人干不了的,父亲也能干,如打豆腐,熬米糖,一般人是做不来的,工序复杂。
我记忆犹新的,打豆腐的工序最多,浸豆,磨豆,烧浆,点膏,压豆腐,打豆腐最耗时的是磨豆,老式的人工手推磨,通常情况下都是大人推磨,我打下手,喂磨,推磨要力气,喂磨得掌握规律,不能快,不能慢,快了磨不细,慢了打手,经过多次的实验、我已能很好的配合。
熬糖即加工米糖,别人家买半成品糖稀回家加米制成,我老爸直接自己熬糖稀,用山芋做原材料,将山芋洗净削皮,切块,煮烂,用老布将山芋渣沥除,剩下的水质加上麦芽用柴火锅熬,边熬边用锅铲搅拌直至成糖稀,加上炒好的冻米芝麻再熬,然后放入洗干净的抽层中,用洗衣服的棒棰压实,待冷却切块,冻米糖出炉,姐弟几个快乐的品尝。
还有蒸米,蒸年糕,杀年猪等,最记得的是吃杀猪饭,等猪杀好弄妥,妈妈拿上一大块猪油熬好,切上适当数量的五花肉烧熟,摊几锅山芋粉粑切块,加上猪血,青菜,大蒜叶,一起煮,一大锅杀猪饭烧好了,然后妈妈用蓝边碗盛上由几个孩子当帮手送给生产队上的一些老人。剩下的我们自己吃,那香味,现在想来还直流口水,现在再也吃不到那时的味道了。那时年前每一个准备节目都于我们是个节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吃穿住行都大幅度有所改善,市场上的食品应有尽有,花钱都能买到,年前准备工作轻松了,也少了年味。父亲虽然年纪大了,身体欠佳,但春节的老传统我们还是听父亲指挥,上腊坟,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开门炮。
上腊坟也即“祭祖”,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其用意深远而广大,不忘祖,不忘本,世代祖先留下的功绩,让子孙学习效仿,感念祖先恩德,从而对这个家族产生特殊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人们爱家,爱宗族,爱祖国,爱文化的情感。大年三十上午男孩子们都要带上香纸鞭炮上山拜祖。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有一种说法,即使差了别人的钱,讨钱的人看见贴了门对后边转身离开,也是做人的规矩。到了中午,老爸对侄儿说“小伢,贴门对了”,小时候在家叫的是我,现在我自然的成了侄儿的帮手。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吉祥如意)、鱼(寓意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园聚餐,这顿饭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今年的年夜饭在大弟的新房子里吃的,一大家其乐融融,共祝福同欢乐,希望父母平安健康,家人们平安顺遂。吃过晚饭就是发红包,小时候是父母给我们发压岁钱,长大后我们发给子女,今年也是我第一次给父母发压岁钱,父母很高兴,我也开心。
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等。守岁的习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我们今年的守岁更有意义。一家人陪老爸来个饭后小赌一把,兼有娱乐和守岁,老爸让大弟到凌晨一点放开门炮,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大吉,传统上,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据说“开门炮”放的越好,象征当年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农民会五谷丰登放开门炮,这事不能马虎,当然得听老爸的。
俗话说“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一这天什么事不用干,可以随心所欲,这也是农村人唯一的一天假,上午时分,只见家对面的大屋场上老年活动中心锣鼓喧天,好不热闹,原来是父老乡亲敲锣打鼓闹新春,我和老爸都喜欢热闹,老爸说去看看,随及和爱人一起陪着老爸来到了大屋场,一看都是一个生产队上的人,见到了分别几十年的许多发小,邂逅了好几个初中同学,虽然相隔多年未见,依然一见如故,没任何生疏拉家长,舒旧,开心至极。
因时间比往年充欲,于年初二初三拜访了多年未见面的二个姑姑,她们的盛情款待让我们激动难忘。
“万家团圆、共享天伦,走亲访友、共祝美好,贯穿其中的是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父母亲人们身边,为的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为的就是要享受那份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浓浓的血缘亲情总是令人感到温暖如春。过年团聚追求的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传递着家庭团聚的价值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从家人的笑声中、从驱逐瘟神的鞭炮声中、从饭店的杯箸交错中、从影院的熙熙攘攘中,我深切地感到,动起来了!整个中国都动起来了!疫情后的中国,满血“复活”了!回眸2023春节,感觉挺好。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