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肖殿群长篇历史小说《先河》连载)
02.救遗孤,汉家郎仗剑入苗疆
天亮后,刘文修急忙离开西岩寺,寻了那驿道,又奔苗疆而来。“到底是谁救了自己呢?”刘文修一路走,一路想,十分茫然。
不知不觉,又到了另一个小集镇。一打听,原来已经到了茅坪铺。说是茅坪,其实是竹海!这里山峰连绵不断,竹林了无尽头,
正是一派竹的世界,竹的海洋。一座座翠绿的竹峦起起伏伏,滚滚涛涛,泛起巨澜,卷动呼啸,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心如旷野。刘文修只觉一股豪气奔腾激荡,扑胸而来,顿时神清气爽,热血沸腾!
刘文修拐进一条竹林小道。竹林相比竹海,自然不是一般光景。青郁的竹杆,修长的蛮腰,静立着、簇拥着,幽深而宁静。那杆杆翠竹虽然密密麻麻,却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初春的微风轻轻地吹,不语的叶灵翩翩地舞,远处的彩鸟嘤嘤地啼,好不让人忘怀一切,心留此间!一条小道弯弯曲曲,款款延伸,既无来处,亦无尽头,就像不知前生、难料后世的现在:脚下的路,到底将通向谁方……

(脚下的路,不知通向谁方…)
突然竹林外传来呼救声和金属撞击声。刘文修奔过去一看,山坡下的土坪里停着两辆马车,一辆挂着帘子,好像是坐人的;另一辆被紧紧地罩裹着,不知是什么东西。几个大汉用刀一顿乱砍,两个男人护着马车,拼命抵抗。渐渐地,护车的人抵挡不住了,马车里爬出一个高龄老者大喊救命!
高龄老者命悬一线!刘文修来不及细想,施展轻功,几个飞纵就到了马车前,宝剑“铮”然出鞘:“好汉!得饶人处且饶人!”
“你找死?闪开!”进攻的人怒目圆睁,竟然是北方口音。刘文修冷冷地说:“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仇恨,但这是一个快要入土的老人了,不要伤害他!”
“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救他?”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个老人,我救定了!各位请便!”大汉们面面相觑,突然发一声喊,一齐举刀向刘文修砍来,刘文修便与他们厮杀起来。那些人远道而来、精疲力竭,又一个个身上带着伤,怎是刘文修的对手?最后他们无可奈何,只好扶起受伤的同伴,恨恨地走了。刘文修迟疑了一下,并未追赶。
两个受伤的护车人将老者扶下车,马车里又钻出两个小孩来。老者颤巍巍纳头便拜:“老朽蓝盛田,多谢壮士救命之恩!”
“老人家请起!”刘文修扶起老人,“那些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截杀你们?”
老者叹一口气,操的也是一口纯正的京腔:“那些人都是元人,他们是从京城一路追杀过来的……”一听是元人,刘文修惊得合不上嘴:元朝已经灭亡一个世纪了,他们的后人还在追杀汉人?
“唉!一言难尽啊!”
元末明初,祖籍湖广武冈扶城峒(今属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明将蓝玉,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大功。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夏,大将军蓝玉率领明军千里追杀残元皇帝,斩杀元朝皇子、公主、嫔妃以及皇族、大臣、将军等三千余人,俘七万七千余口,并抢走元朝的玉玺、符敕、金牌等,导致元朝彻底灭亡。朱元璋大喜,封蓝玉为“凉国公”,并将他比作“汉时飞将卫青”、“唐初军神李靖”。可是,元朝残部也因此而切齿痛恨蓝玉!
也就是这一次的功成名就,孕育了蓝玉此后的祸起萧墙。
那时,蓝玉从鄂尔多斯的一口“百眼井”里救下了一枚美若天仙的妙女,就在军帐里纳为小妾。不想被朱元璋派入军中进行“暗监”的锦衣卫小头目蒋献告发了,说他私自留下了元帝的绝色妃子,故意隐瞒着不曾上解朝廷,并在朱元璋面前将那鲜妃的美貌吹上了天。
蓝玉竟敢私享元妃,不献给我老朱?朱元璋气得鼻子都歪过了一边,心里将蓝玉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一百遍。但他亲自咽下了这口气,因为那时他还需要蓝玉替自己打江山,便转而怪起蒋献来。蒋献忍声吞气,又转恨蓝玉。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自古都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明朝江山稳固后,朱元璋担心别人功高震主、危及皇权,于是就对过去的生死战友痛下杀手,又是打赏“汤药”给诚意伯刘伯温喝,又是御赐“蒸鹅”给魏国公徐达吃,还制造了“空印案”、“郭桓案”、“文字狱”,杀人无数;后来又“查出”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一次就诛杀了文臣武将三万余人……
私占美妃之恨岂可忘怀?心有反臣焉能安睡!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突然派御林军捉了“反臣”蓝玉。蓝玉的亲属、旧部、故友等等,立即如鸟惊铳,四散逃命。但朱元璋更是手快如电,不但灭其三族,而且追杀“蓝党”一万五千余人。
蓝玉竟被朱元璋“剥皮揎草”,而行刑的正是锦衣卫指挥蒋献。蒋献乐不可支!他这回终于将“密”告进了朱元璋的心坎上:蓝玉想谋反!行刑前,蒋献命人搬来石灰一大筐、稻草两大捆。蓝玉见了大喝:“要剥就剥,拿这些干什么?”
蒋献笑道:“蓝大将军,这是揎你的草啊!你不是战无不胜吗?本指挥要让你变成狗皮草囊,不还是一样威风凛凛吗?”
蓝玉大怒:“好你个狗奴才!本将军贵为国公,功高盖世!这些稻草,株株是功勋、节节是威武!”
“那,本指挥要将你的皮剥个精光,看你功勋何在?威武何来?”
锦衣卫蜂拥而上,将蓝玉面孔朝下死死按住,赤条条撕去其衣物。蒋献亲自持刀,从蓝玉的颈椎处至肛门,长长地划开,然后足踏其体,哧哧哧哧,往左右两边狠狠地撕开了蓝玉的皮。
蓝玉大叫:“死得快活,浑身清凉!”
蒋献一边剥一边问:“当年你与元帝美妃交合时,是不是也这样快活、这样清凉?”蓝玉骂不绝口。等剖断手脚,翻过身来剥前面的皮时,蓝玉还在微微恨骂。直到砍断颈部,才气绝身亡。
揎草,就是用石灰浸干人皮,塞进稻草,再缝合起来。朱元璋还将蓝玉的草革皮囊传示各省,吓得所有文臣武将胆颤心惊。而元朝余孽见机会来了,也趁机四处追杀蓝玉的族人,致使蓝家彻底湮灭……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蓝玉的同乡好友沐英之子、黔国公沐春冒险将蓝玉的一个侍妾私藏于宅,躲过了此难。不久,这个侍妾生下了蓝玉的遗腹子蓝昌建。蓝昌建长大后隐姓埋名,辗转各地做生意,家财渐渐丰盈起来,子嗣也延续了下来。
时过境迁。一百年以后,蓝昌建已故,“蓝狱”早已成了过眼云烟。于是,沐英的曾孙、黔国武僖公沐琮依蓝玉遗嘱,派出家将,护送蓝玉的孙子蓝盛田一家三代,携带着蓝玉、蓝昌建的遗骨,回归故里安葬,并世守祖茔。但是,不知何故,蓝盛田一家的行踪竟然就被元朝的后人侦知了,一路追杀下来……
刘文修原本书览过这段历史,现在听了老者的口述,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个蓝盛田已经六七十岁了,居然眼不花、耳未聋、口能语、足可行,已经是难得了;而且一路颠簸,要送祖父和父亲的遗骨返乡,还遭元人千里追杀而不死,真是生命无敌啊!
“要不是壮士出手相救,吾命休矣!”蓝盛田感激不尽。他们一行包括沐府家将,几十口人从京城出发,一路且战且走,眼见得故乡在望,全家人却只剩下五个了,蓝盛田不由得悲从中来,老泪纵横。
“老人家现在打算怎么办?”刘文修问道。
“就是死,老朽也要将祖父和父亲的遗骨葬回家乡,世守祖坟!”老人虽然眼眸混浊,却目光坚定。
“请问祖籍在苗疆何处?”
“就在苗疆扶城峒棕树园。”
刘文修心想,这是个进入苗疆、赢得苗人信任的良机啊!于是说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天。晚辈正有空闲,而且顺道。如不嫌弃,愿意护送老人家回苗乡!”
求之不得!蓝盛田一家感激万分。
他们一行人穿行飞凤塘,翻越云雾岭,船渡巫水河,走上扶城河上的风雨太平桥。刘文修有些后悔:那些元人千里迢迢一路追杀下来,现在岂肯轻易罢休?如果偷偷跟到蓝家的故乡来,找到蓝玉后代及其族人的藏身之处,那就坏了!可是自己一路留意,又确实无人跟踪。这是什么原因?刘文修既纳闷,又担心……
他如何晓得?其实又有人偷偷地为他们扫除了尾患……
刘文修在苗疆扶城峒棕树园滞留了两日,便辞别蓝家,去往实力最强的莫宜峒。蓝家备好干粮,赠他盘缠,送他出寨。
一剑一包裹,刘文修又走在山路上。入峒数日,毫无头绪,何时才能找出线索?刘文修心中十分焦急。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的一棵树上,绑着一个黑衣人,口中塞着乱布。见到刘文修,他满眼恐惧,呜呜不停,颤抖不止。
刘文修奇怪地走上前去,扯出他嘴里的塞布。那人立即乱叫:“刘公子饶命!刘公子饶命!”刘文修吓了一跳:武冈很少有人识得我,进入苗疆更是无人知晓,他怎么知道自己姓刘?还事先知道我会从这里经过?又为什么被人捆绑在这里?
从那人口里得知,他们一行四人从武冈州城一路跟踪而来,想伺机杀掉刘文修。但是,他们知道刘文修武功高强,硬拼不是对手,只好寻机暗下杀手。
在西岩寺的伙铺里,用迷香麻翻刘文修的就是他们。今天,他们预先布置了滚石埋伏着,想置刘文修于死地。但万万没有想到,曾经出现在西岩铺的那个双剑蒙面人又突然出手杀死了其他三人,并将这人绑在这里,责令他向后面来的那个人老实交待一切。
“说!谁人指使?杀我母亲的人到底是谁?”刘文修愤怒如暴牛。
“刘爷!刘爷!我只是个小喽啰,我什么也不知道啊!我知道错了,小的上有老、下有小,求你把我当个屁放了吧!”那人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不说宰了你!”好不容易飞来的线索,一丝一毫都得抓住,一定要审出点有用的东西来,刘文修岂肯放过?但是,不管刘文修如何折磨他、审问他,他就是不肯说出紧要的事来。最后不堪忍受,竟然一狠心咬舌自尽了,弄得刘文修倍感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这个两次救了自己的蒙面人是谁?是父亲派来保护自己的吗?不像,父亲根本不用安排得这样神龙见首不见尾;是朋友?这里没有朋友,更没有武功、心计都如此强悍的朋友。
那么,要杀自己的又是什么人?他们从武冈州城跟到苗疆,肯定知道自己此来的目的。刘文修突然心头一亮:他们千方百计地要半路截杀自己,是怕自己在苗疆里查出些什么来——啊,明白了,凶手肯定就在苗疆!
春日的苗岭,万物苏新,百鸟啁啾。一线洁白的浅雾,从远处飘飞而来,像一条带露的仙带,在半山腰上缠绕着,嬉戏着。一条小道,从漫山遍野的松林里,牵出一首情思绵绵的山歌来:
岩鹰飞来翅悠悠咧,阳雀飞来嘛叫啾啾。
寨前山路白条条呀,何的不归我曼哥哥?

(寨前山路白条条,何的不归我曼哥哥?)
踏着歌声,一位清纯的苗家少女,提着一只精致的篾篮,唱着甜美的苗歌,款款地、盈盈地,从松林里走了出来。
她实在太美了!一身苗家便装,淡静而素雅。头上插一把银梳,一条紫色的三角巾,斜斜地挽在那乌黑的锥髻上,衬着她娇艳秀丽的脸庞;苗条而丰满的身子,穿一件浅白色的右衽上衣,袖口和右大襟边缘上都绣着精美的花草图案,上衽那朵半开的山茶花,被一只不安分的“小兔儿”衬得一步一跳的;一条浅蓝色的长裤,裤脚上嵌着一圈漂亮的镶花,丰腴的臀部略略翘起,犹如一枝出水的初莲,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那苗女细拧莲步,轻摆柳腰,坐到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遥望着远处的山路,一边清理着篮子里刚采下的茶萢、茶板和杜鹃花,一边将金铃般的情歌洒满翠绿的山岭——
爬上山坡打一望,不见哥来心里慌。
就像禾苗遭天旱,杆子枯来叶子黄!
油菜花开两面黄,妹妹晓得哥哥忙。
妹妹长成熟石榴,多情阿哥在何方?
一首又一首,美妙的情歌唱绿了山,唱碧了水,也唱醉了路边的汉家郎……正在这时,打个呵欠、伸个懒腰,一只纹身雄豹从树丛中慢慢站了起来,愣头愣脑地看着花花绿绿的苗女。与此同时,那苗女也发现了雄豹,慌乱中“啊”地一叫,竟顺手将手中的篾篮朝豹子砸去。豹子吃了一惊,怒火顿起,长尾一扫,身子下塌,四爪刨地,猛一发力,“嗷”地一声冲苗女就是一扑!
那苗女手里突然多了一把苗家弯刀。她往后一仰,举起弯刀就往半空中的豹肚勾去 ! 豹子的肚子鲜血直流,勃然大怒,扬起尾巴拦空一扫,“咔嚓”一声,一根碗口粗的松枝被拦腰劈断。苗女急速抽身,不提防被一根山藤绊倒了。还没爬起来呢,又被豹子一尾击中,扫出三四丈远,昏死过去。豹子张开血盆大口扑了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一条人影横着飞蹬过来,“蓬”地一声,豹子被咕嘟嘟地蹭开老远。那人早一个鱼跃,身影一斜,剑光已到,豹子的喉咙就被割开了一个大口子……
刘文修杀死恶豹,便从包裹里拿出金枪药,替那苗女疗伤。可是那苗女不但昏迷不醒,而且衣冠不整、玉质冰肌……刘文修虽然心神不定,但想救人要紧,便毛手毛脚地替她敷了药,掩了怀,然后一弯腰将她背在身上,沿着崎岖的山路急急向岭下走去。
“看见屋,走到哭。”说的是在苗疆山区里,明明看到那屋子就在对面山上,可是走起来却很遥远。刘文修虽然年轻力壮,但不久也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远远地望见了苗家的吊脚楼,便加快了脚步。
正走到一个山冲口,狭窄的山道上突然横起一根木马栏杆,拦住了去路。一群苗汉苗婆好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舞刀开弩,疯疯颠颠,一边手舞足蹈,一边飞起苗歌来:
千重山,万重山,我苗唱歌把路拦。
过山君子留一问,为何要我寨门开?
那莫名其妙的舞蹈、听不明白的苗话,弄得刘文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苗人见他毫无反应,还背着一个身穿苗装的女人,估摸着拦住了一个歹人,就呼啦一下,苗婆执刀,苗汉开弩,一齐对准刘文修。于是第二首苗歌又来了:
是鹰就该穿云去,是岩你得滚下坡。
问你苗家几条溪?问你溪下哪条河?
那些苗子见刘文修懵懵懂懂,不能回歌,呜呜啦啦地飚了一阵苗话,就挺着武器围了上来。唱“拦路歌”本是侗家婚嫁习俗,但这里苗侗夹居,苗人也熟悉这个侗族习俗。只因目前苗疆形势复杂,苗人便借用侗家的拦路风俗,盘查外人。
刘文修哪里见过这种阵势?而且初到苗疆,当地苗语他又听不明白,所以根本无法应对。当苗人舞刀弄弩地围上来时,他见势不妙,急忙腾出一只手来,“铮”地一声拔出宝剑,准备应战。正在剑拔弩张之际,突然一线游丝般的歌声,悠悠然荡将起来:
好马不怕走千里,好苗能唱开路歌。
千山万岭拦不住,九条峒溪下巫河!
歌声发自刘文修背上,原来那昏迷的苗女终于醒了过来。她见到苗人拦路,双方刀剑相向,就急忙唱出了“开路歌”。苗人围上来一看,顿时一阵惊呼:“每央?怎么是你?你怎么了?”
每央换好伤药,梳洗穿戴完毕,突然望着镜子呆住了:尖尖的发髻上插一只引颈欲飞的银凤;雪白细长的脖子上斜着一个精美的银项圈,那项圈又轻轻地搭在胸前高处;两只闪光的银耳坠,晃悠悠地贴在一对浅浅的酒窝旁;两条淡淡的柳叶弯眉深入云鬓;长长的睫毛间,眨一双黑灵灵水汪汪的大眼睛;那纤巧的鼻子、娇小的嘴,配上两片红润润的唇……啊呀!松林里,那个外乡青年见了……想起自己醒来时衣衫破烂,透肌露肤的,身上伤处还被人敷上了药,不知那个外乡青年动过什么手脚没有……
每央轻轻溜出闺房,来到火堂门口,偷偷地往堂屋里一望,只见堂上坐着一位气宇轩昂、玉树临风的年轻人。他身材颀长,浓眉大眼,面如霜脂,一双眼睛深遂有神,言行举止大方得体,气质、衣着自与苗家男子不同,甚至超过了她心目中的男神阿曼。每央突然面上一热,浑身燥痒起来。这个英俊青年不但救了自己,还背着她走了很远的山路。想起自己曾经衣冠不整地趴在他背上,嗅过他的汗味,搂过他的脖子,心里就不淡定了……
莫宜峒峒主李再万是个高大威武的大汉,承世袭已经做了多年的峒主。他武功高强,谋略超群,为人豪爽,办事精细,又好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在苗疆内外享有盛誉。只见他向刘文修抱抱拳,用客家话说道:“壮士救命之恩,再万在此谢过!”
“哪里哪里,前辈言重了!”刘文修也左掌一竖,右拳一靠,谦恭地还礼,“那只豹子本来已经被令爱划破了肚子,没了力气,晚辈不过是刚好碰上,顺势补上一剑而已……”
“敢问壮士尊姓大名,何方人氏,因何到此?”李再万打量着眼前这位知书达理、一表人材的小伙子,心里也不由得暗暗夸赞。
为了隐蔽寻凶,刘文修编了一个故事:“晚辈姓刘名文修,家住湖北谷城。只因乡邻一起抢了大户,官府起兵镇压,家父被害,家母身亡,小妹下落不明。晚辈杀死仇人,一路南逃至此……”
“干得了这种大事,壮士一定有一身好武功。”李再万继续试探。
“惭愧,只练过一点三脚猫功夫。”刘文修谦虚地说。
“那现在有什么打算?”
打算?刘文修肯定是要留在苗疆,好查出杀母凶手,但嘴里却说:“晚辈身如浮萍,目前只顾逃命,并没有周详的计划。”
“既然已经到了苗乡,还是小女的救命恩人,壮士如果不嫌弃,就在峒中暂住下来如何?”李再万虽然对刘文修的话将信将疑,但还是决定让他先留下来,观察观察再说。
“感谢峒主庇护之恩!”刘文修等的就是这句话,急忙行礼致谢。李再万还了礼,就要人去叫女儿。每央正在尖起耳朵偷听他们说话,连忙溜回闺房,等人来叫时,这才扭扭捏捏地来到堂前。
刘文修只觉眼前一亮!这苗女换了装束,又是一番娇美。想起在松林中给她敷药时的光景,他脸上不禁一红。这时每央抬起头来,不想刚好与刘文修的目光相撞。她赶紧避开,顿时窘得满脸通红……
恰在这时,一个苗人走进来禀报:“峒主,有人求见。”李再万问道:“什么人?”
“一个外地汉子,没说姓名,只说是从新化梅山而来的瑶人。”
“从新化梅山来的瑶人?”李再万惊奇地站了起来,“快请!”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阵粗犷而雄浑的歌声:
开梅山,开梅山,梅山万仞摩星躔。
肩摩直下视南岳,回首蜀道犹平川…
随着歌声,一个高大威猛的瑶汉走了进来。他大约二十三四岁年纪,头上白巾裹髻;身穿开襟麻布粗衣,熊腰上系了一个“抱兜”,还用一条家织白布巾缠结着,后腰却留了一截下垂着,形似犬尾;侧身里还挎着一把大腰刀;下身穿一条裤管肥大的接裆大头裤;足蹬一双带泥的细密草鞋,脚胫用青布围缠,套了两具用花布做就的“靴筒子”,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那汉子只朝刘文修和每央看了一眼,便径直冲李再万一抱拳:“阁下可是李再万李峒主?”
“正是。壮士是谁?找我有事?”李再万也抱拳还礼。
“在下李再昊,小名兴二郎,来自新化梅山。今到五峒苗疆,是为寻亲而来。”来人爽声琅琅,豪气冲天。
湖南新化、安化县古称上下梅山,其实只是狭义的“梅山”。而广义的“梅山”,是指横亘湘西南的梅山山脉(今雪峰山脉),东接长沙,南邻广西,西则沅陵,北至常德,其地千里,其史五千……
“这人会唱《梅山歌》……也是再字辈……兴二郎……”李再万沉思起来……突然他站了起来,几步跨到堂中央,朝来人招招手,就扎下马步,意沉丹田,调气助力,拉开了搏斗架势。
“这是要打架啊?”刘文修大吃一惊。
但是,那个梅山李再昊却并不介意,只微微一笑,解下腰刀,稍稍吐气抑声,便迎着李再万走了过来,突然“嗨”地一声使了个“深山牛摆尾”,一拳就向李再万打来。李再万一招“五马破槽”,格开来势;然后一个“雪花盖顶”,一个“抢胯犁进步”,拳风就冲对方头部卷去……于是两个人就你来我往,打在了一起。
两人的武功都非常高强,难分伯仲。这种“靠身短打”的梅山武功,特别注重下盘,凶猛而刁钻,怪异而野蛮,刘文修从来没有见过。可奇怪的是,他们的招势如出一辙,似乎是师出同门,攻守有路,斗起来好像走套路一样。
斗了一阵子,两人倏地分开了。李再万哈哈大笑:“果然是我梅山功夫!”两人各报生辰后,李再万就拉着李再昊的手一起坐下,并命每央上茶。刘文修这才明白:这是在试功夫、探底细!
那李再昊见李峒主验证完毕,便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递给李再万。刘文修斜刺里一眼瞄去,那是一本《梅山李氏族谱》。
李再万认真的翻看着这本族谱,口里不时说“是了!是了!”
李再昊在旁边指戳着说:“大哥,我们的始祖都是嗣松公。到了第六代,你们又迁来苗疆,就失联了。这次我们大梅山修谱,长辈们派我来苗疆,是想与你们这一支血脉取得联系,把谱通上……”
李再万高兴地说:“正是。我的小名也是兴字辈,我俩是同辈的。我马上安排你与寨里老人见面,我们通谱吧!”
这时一个苗人匆匆忙忙进来禀报:“峒主不好了!出大事了!”李再万忙问:“什么事慌成这样?”那苗人回答道:“岷王在岩子坪寨的庄园,被乡亲们烧了个干净,庄丁也被杀光了!”
刘文修一惊,心里感到很疑惑:在苗疆这种偏僻的山区里,怎么也有岷王的庄田?而这些土民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竟然敢杀岷王的庄丁,烧岷王的庄园?!而那李再昊却嚯然站立起来:“大哥,有麻烦吗?需不需要帮忙?”
李再万忙说:“你远道而来,就不劳兄弟了!我这就叫人带你去见寨中老人。”李再万安排完毕,又回头对刘文修说:“刘壮士有兴趣一同走一遭吗?”他想在这次事件中观察观察刘文修的反应。
刘文修急忙答应:“愿随峒主前往。”
每央嚷道:“我也要去!”(未完待续)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肖仁福作序)
(说明:①作者授权山径文学社首发《先河》。侵权必究。②配图源于网络,感谢原创!③图片苗女:可能是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杨一方。)
作者简介:肖殿群,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读过大学中文,修过志书,做过机关职员;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回试商;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二任社长,第三任主编。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先河》、《搏命梅山女》。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先河》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