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临潼火车站随想
文/刘玉伟
近日,我们跟团去临潼游玩,听别人说那里有一个火车头公园,导游就把我们领了过去。我们到了那里才知道,这里就没什么火车头公园,临潼火车站的北面,在西安铁路局办得“西铁培训教育基地”里,的确有几台老式的火车头,那也是供来这里学习的人们参观和学习用的教具。
我们走到西铁教育培训基地门口时,门卫告诉我们这里是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去拍照参观的。如果人少了,给门卫说说,看在过去也是铁路职工的分上,他也许可以网开一面,但是,我们一行二三十个人,光这阵势他也不敢随便放我们进去的,因为都有监控,领导看到了会批评他的。
我们虽说没能进去拍照留念,但是歪打正着,我们却看到了临潼火车站新老两个站房。我站在火车站外面的广场上,不由地想到了快四十年了,我又一次来到这里,广场四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已经分辨不出来那是那了。但是,那个古色古香的老站房,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它还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它过去的辉煌经历。

我1984年8月由工人提升为干部后,就去了在新丰镇到张桥铁路线上的,三原工务段的相桥工务领工区当计工员。计工员也就是工厂车间里的办事员,我主要负责管内四个养路工区,一百多名职工的工资和劳保用品等工作。
相桥工务领工区管内的四个工区,除了关山工区外,相桥、昌寨和何寨三个工区都归当时的临潼县管,因此,我就会经常到临潼县办事和买一些办公用品。
那时的交通还不太方便,我每次去临潼都是从相桥坐火车过去。那时出了出站口就是街道,街道很窄也很乱,两边都是一些小商店。那时也没有公交车,我只能步行走到县城。
我现在还记得,那时出了临潼火车站不远,土路两边都是庄稼地和大小不一样的村子。火车站直对着华清池,快到华清池了,水泥路两边才有了一栋栋两三层高的楼房。县城几条街道上,各种商店、旅店和饭店也是星罗棋布,商店里的百货也是琳琅满目,卖啥的都有。尤其是华清池下面,陕西小吃也是应有尽有,节假日时来这里游玩的人也很多。

临潼火车站始建于1934年,因为有国内外著名的华清池,有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和兵谏亭(也叫捉蒋亭),后来又有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还有久演不衰的舞剧《长恨歌》等等景点和演出,因此,临潼也早就成了国内外游客来西安的重要打卡地之一。
临潼火车站的老站房也是仿唐朝的古代式建筑,三大间琉璃瓦铺成的房顶,高高翘起的房檐,门口大红的柱子,也都尽显过去皇家建筑的气派。在我的记忆里,我1970年8月成了铁路职工后,西安火车站的老站房也都是这种仿古代式的建筑。
人们都在说时间过得真快!当我站在临潼火车站外面的广场上时,心里又有了这种感觉。时间都去哪了?转眼之间就快四十年了!如今临潼火车站外面的广场非常的宽敞干净,有水泥板铺成的路面,有种有各种花草树木的花坛,有游人休息的长椅,有通往市区的公交车站牌等等。
临潼火车站也是陇海铁路线上一个重要的站点,就在老站房的西面又建了一座新的站房,看上去像是老站房的扩大版,但是,新站房更加的雄伟壮观,从高大明亮的玻璃窗看进去,里面灯光通明,各种现代化的服务设备应有尽有,比起老站房来,旅客们在这里候车也更加的舒适和方便。用了七十多年的临潼火车站的老站房,2012年8月就被西安市临潼区政府命名为“西安市临潼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我正陷入沉思之中,突然听到了几声火车的气笛声,有一列绿皮火车进站了。这也是我过去上下班时经常乘坐的火车。我望着火车渐渐开远的身影,突然又想到了前一段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里的主题歌:“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也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我们啊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随万物生长。”我轻轻地哼唱着这首好听的歌,泪水又一次悄悄地流了下来。
刘玉伟,2023年2月1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