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岳父
湖光山色
岳父大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卒于二〇二三年正月初六。老人家一生辉煌的业绩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岳父大人十来岁就当儿童团长,每遇坏人,他们就上去抱腿,积极开展对敌斗争。1949年5月,16岁时,就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原南阳县乡镇、县委、检察院任职,在岗位上为党奋斗半个多世纪,直到1994年光荣离休。之后,仍然在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勤勉的工作作风。老人家无论是干乡财粮、食品站站长、公社干部,还是县委秘书、机关办公室主任,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尤其是任公社干部期间,常年驻队蹲点,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发展农业生产,大办沼气,改善人民生活,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任县委秘书和检察院办公室主任期间,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奋工作。特别是为了赶写材料,经常开夜车,熬通宵。写好之后,还要亲自打印,装钉分发,身体累坏了,但想到能够为党工作,再苦心里也觉得甜。在离休前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精心搜集案例,制作宣传版面百余块,经常深入机关、学校、市区、乡村展出。上法制课400余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1994年被原南阳地委、行署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执着的爱党情怀。老人家也是贫苦出身,童年和少年时期,受尽了旧社会的折磨。翻身解放之后,有了正式工作,拥有幸福的家庭,所以,他从内心里感恩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时时处处认真学习、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经常讲红色故事,对身边的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工作生涯获得的荣誉枚不胜举。离休后,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离休干部”。2019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授“建国七十年纪念”荣誉勋章。
可贵的勤检习惯。由于老人家从小吃过苦,所以,几十年来养成了勤检节约的好习惯。离休之前,住的房子都很简陋,穿的衣服都是工作服,一穿就是十几年,很旧了也舍不得扔。吃饭上更不讲究,常常是一个馍就是一顿饭。家里的拖把和马扎等生活用品,大都是废物利用,自己制作,坏了修,修了再用,直到完全用不成为止。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凡是能节约的绝不浪费,把勤俭节约发挥到极至。
廉洁的情操风范。老人家在检察院工作多年,没吃过一顿请,没收过一分钱。每当有人送钱送物,托他办事,都被他严辞拒绝,不留情面。下乡搞法制宣传,从不让基层单位招待,路边小店一碗面条就是一顿饭。在家门口,在这样的机关,工作这么多年,能够做到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实属不易。
高尚的道德品质。对自己的父母非常孝顺,体贴入微。对几位弟弟和妹妹也非常关心,该帮则帮。困难时期,节衣缩食,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救活了一大家人。辛勤地把四个子女拉扯大,培养成人。对孙子和曾孙子更是疼爱有加,倍加呵护。对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经常给钱给物,解囊相济。对家庭经济不宽余的学生多次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传为佳话。
严格的家风教育。老人家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就严格要求,督促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先成人后成才。把三个儿子全部送到部队,在解放军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钢,后来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常面对面或通过书信、电话,要求子女们遵纪守法勤奋工作,敬业奉献,好好做人。发现谁有缺点,绝对严厉批评,容不得他们有半点过错。子女们都是六十岁上下的人了,老人家生前还是严加管教,决不姑息。对孙子和曾孙辈也是经常进行家风教育,把中央颁发的纪念章转赠曾孙,把好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

广泛的志趣爱好。老人年轻的时候,就爱上了养生保健、养花养鸟、养鱼、放风筝、练书法,离休后,这几大爱好更加倾情,也做得更为完善,一直保持到去世前。最爱看的书是《本草纲目》,经常从报纸和杂志上剪贴养生知识。饮食起居,讲究科学,注重保健。莳花弄草养鱼,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术能力,花费了不少精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自购材料,自行设计,自己制作的各类风筝,非常好看,在南阳解放广场一带很有名气。练习书法几十年,乐此不疲,在案子上练和外面写地书,双管齐下。最爱写的内容是《陋室铭》、内乡县衙官德楹联、书记在山东干部会上讲话中的四句经典话语,还有古诗词和名言警句。书写水平曾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
积极的精神追求。老人从幼年起,就不断地追求进步,一直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离休后仍然关心政治,关注国家大事,关怀民生疾苦,常葆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不吸烟,不喝酒,不来赌,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做到了清心寡欲,洁身自好,爱护名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给子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留下了完美的形象。
永远怀念您——我的岳父大人!
岳父大人千古!
2023.2.13
作者简介:胡述亮,男,河南南阳人,大学文化,职业学校高级讲师。曾任五部省编教材副主编,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多篇。退休后爱好阅读和诗歌、散文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