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東乡散文选推荐:
走进陇上历史文化名城,揭开"传奇张掖神秘的面纱“
作者: 笔墨飞扬,飞歌琴声。
陇上某地,有两座山,重峦叠嶂,中间留夹着一条笔直,又长、又宽
、又平坦的走廊,这就是人们俗称的: 古道、丝绸之路河西走廊。
走廊南面山脉,叫祁连山。北边叫合黎山和龙首山。河西走廊总长为: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 200公里。最狭窄的地段仅为几公里,东西走向。 祁连山,山高岭峻,山势陡峭,气候寒冷,终年积雪。正因为是地形地貌特殊,这块黄土高原红色走廊每到夏季,天蓝地绿,高山上的积雪,就像一座超大型降温库,在造福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张掖人民、免受酷暑的折磨,也就是依靠,这两座山上的积雪,降温纳凉。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寒冬室内不冷。
这里地下煤矿多。有烟煤和无烟生活用煤。此地也算不上苦寒地域,但冬天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通上水暖或生上火炉子。室外天寒地冻,内室温暖如春鲜花盛开。透过明亮的户扉,即可看见,窗外不远处的山峰白雪皑皑,在温暖的阳光聚焦下,择返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美丽极了……

这里是西去要塞。
地势平坦,农耕地茂,地肥土暄、三阳开泰,水草肥美,属瓜果飘香美景地带。也是天似穹庐,风吹草低见牛羊最热看点。它又是当地支柱产业,农、林,牧,副,渔盛产圣地。更是当年红西路军,进军新疆的唯一必经之路。倘若你站在两座大山山顶望下俯瞰,那就是著名的 :甘肃古道丝绸之路腹地一一一一张掖市。
张掖市各类矿产资源等极为丰富。管辖4县一区。
(一), 甘州区: 盛产各类蔬菜瓜果,主产玉米植种小麦等。
(二),民乐县盛产地豆,红皮大蒜,蒜苗,小麦,青粿,和少许牧业等。
(三), 山丹县盛产各类农作物,牧业是龙头经济,牛羊成群,草原满地跑。
(四),肃南县,经济支柱是牧业。全县境内,绿草成茵,牧场众多,牛羊满山遍野自由行走……
(五 ),高台县,盛产小麦,玉米植种,蔬菜,瓜果,黄河蜜等。


张掖市以西大约十五公里处,便是长年缓缓流淌的,祁连山清澈透明的雪水,天天悄悄的,不动声色地,从黑水国身旁静静的滚滚流淌而去……也没有人知道,这清洁无污染的雪水,究竟流了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和寒来暑往啊……
这就是古代西域,西城驿黑水国的遗址。

这片古城墙历史悠久,年久失修,如今坍塌不堪。 唯一的一座烽火台至今尚存,也有坍塌之处。它不分白昼黑夜,始终坚守、高高地站在312国道线路旁,向过往車辆的人们倾叙着,黑水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迀过程。
车再西行90公里南化镇标牌,向右拐一条柏油马路尽头,就是西路红军,董振堂军长率部,欲血奋战牺牲的英雄城市一一一高台县城。 
1937 年1月,渡河红军组成了红西路军,朝着甘州(张掖)肃州(酒泉)方向边战斗,边进发。红军过河后,西北大冬已到,补给困难,部队冬衣粮缺,缺药伤病多,再加马匪天天围追堵截,红军为了建立河西根据地,于十二下旬,红五军从山丹出发,三十日占领临泽县城。此后,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红军共三千将士,乘高台县城敌守空虚,星光明月夜袭守城马步芳部队一个排,保安队,加民团共一千多人。于一九三七年一月一日拂晓,一举攻克成功高台县城。缴获各种枪支弹药五百余支。歼灭敌军千余人、大功告捷、大长了红军将士,战无不胜的坚强决心和势气。军民团结一家人,同心,共守,誓死保卫高台县城的决对安全。那是一个寒冬腊月的三九天,军民设法共谋抗敌大计。就地取材,用老池井水、泥土浇固结冰、加宽,加高城墙固守,抵挡敌人的炮火进攻……于1937年1月12日至20日,马家军闻风卷土重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2800多将士奋力抵抗拼杀,与数十倍马家军在高台城下,激战九天九夜,红军战士表现出超强的勇敢撕杀精神,最后由于敌众我寡,除少数红军突围外,大部红军壮烈牺牲倒在敌人的枪口下……

这就是红军战士,用鲜血染红了英雄高台县城,悲壮壮丽的英雄赞歌,血染的风彩……
今天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结束远去了,英雄们却长眠于这片血染的土地上。我坚信 : 烈士们在九泉之下,仍手握钢枪,仍看守保卫,坚守着祖国高台这片热土,圣神不可外敌侵犯!

此后高台人民一路努力高歌,完成了烈士们的誓言: 已把这座英雄城市,建设的美丽飘亮,欣欣向荣,与时俱进,并与其它江南发展起来的县城一样,美丽多彩。现已建成了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台烈士博物馆一座。每到清明时节,驻张高校,各企事业单位,军界,及社会各界人士前往烈士陵园,扫墓悼念献花,宣誓……
朋友你几天的游玩一定收获颇丰吧?兴趣大增吧?你可再驱車向张掖以东再一探究竟,了解65公里一小时15分钟以外,突然有又惊喜发现,又一个上陂,豁然开朗,又一个"神密的面纱被揭开“,你向右看路基下,约二十米处有一条长长的,古人用勤奋的智慧,采用胶性很大,凝固性能强的黄胶泥,筑起夯实牢固的,一条东西走向,名扬中外的明长城,就展示在你眼前。这条长城不知经历古代,多少次冷兵器时代,战场抵御外来侵略战争的洗礼,现已残存不齐了,断断续续,一节坍 塌,一节尚存,绵延数公里……

车再往前行不远,山丹县城就出现在你正前方。这座小城也很传奇,内涵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据山丹文史资料记载,西汉24岁著名将领霍去病,英勇善战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他巧用技谋,将士兵装扮成一只只低头,正在吃青草的绵羊集群,等着敌军麻痹靠近时,一个冷不防突然发起攻击……战斗地点就发生在黑山寨,(注: 今天的丹山霍城乡),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匈奴大军,大获全胜。

霍城: 原名,黑(城)山寨。大意为,黑土肥沃。也有地肥土暄之意。此地清时,曾设游击营守备,是抗击外来入侵的地方。当地国人,1953年为纪念西汉名将,霍去病的英勇事迹,特将把这古战场改名为霍城。以宏扬霍去病大显军事才能,领兵打仗屯兵驻扎腹地霍城的声誉。

该营地、物产丰富。有小麦,豌豆,胡麻,油菜籽,土豆等。并拥有亚洲最大,官方饲养军马天然牧场。该马场于公元121年,由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地址位于,山丹南面地势空旷平坦,天蓝地绿,芳草如茵,远远望去并有着数不清的棉朵般的牛羊,星星点点在大马营大草原上,低着头颅静静地觅食。它地跨甘青两省。总面积:32954万亩。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皇家马场。
马场,地势平坦,水草肥美,牛羊成群,更是军马繁衍理想圣地。

此地地形险要,是西去咽喉要塞,是各路官兵,争夺更多的战争资源,军马铁蹄屯集地。正是因为这片冷兵器时代战争热土,才有兵家在古战场上拼命奔跑,拼命撕杀呐喊矛戈相击的撞击声。这一切全靠军马铁蹄,大打出手的战略要地发挥着因有的作用。所以此地,粮草,马匹,战争资源充裕,是非常适宜固守,屯兵驻扎打仗之地。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随着社会不断前行发展,冷兵器时代皇家马场几朝显赫的光环,早已消失,离开了人们视线甚至被后人遗忘。改革开放的春风,又吹暖了这片古老的黑土地,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丹古代传奇故事,进行充分挖掘,整理,修复,原汁原味,原貌,塑造景点,大力发展旅游看点,热点,吸引好奇探密的国人前来张掖市,观光旅游增加当地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举措确是一条英明决策,是一个可行的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同时灵活多样,利用广袤土地的资源,大面积种植经济油菜籽作物,增加农民收入直奔小康……
每到盛夏来临时,油菜花,天涯满山遍地黄,芬芳浓郁皆四方。微风略过,花浪翻滚,香味即散集聚人见人爱,久闻不烦。那浸人肺腑的清香使人回味无穷,更是心旷神怡,如同诗画,如同天宫美景。周围邻省市区游人闻迅赶来,一波接一波,摄影拍照,作诗绘画,谈笑风声。放眼望去,整个一眼望不到天际的油菜花地,比比皆是人山,人海……
山丹腹地句历史考证,更是匈奴后裔部分居住地,所以匈奴的后裔肯定是存在的。从部分人们长相上看,相似的。
朋友: 你来张掖一游肯定是收获颇丰吧?长知识,长见识,懂得、了解了很多大西北的传奇故事一定是收获满满吧?从而使自己的知识面迅速拓宽,也感到了生活更充实,更美好。同时也享受揭开了,西域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面纱。 

张掖甘州区平山湖镇,大峡谷旅游也有看点,也十分诱人。你若有心站在平山湖大峡谷观景台举目眺望,满目是奇妙特色怪异美景。
红红的红色砂岩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含有着各个地质年代的古生物化石。山谷里的山包很多,形态各异。有呈圆锥形,有柱形等,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以及五颜六色的岩层,在阳光的普照下光彩夺目,好看极了。

古迹有:
木塔,土塔,钟鼓楼,肃南裕固族的马蹄寺,和亚洲最大的睡佛,长:34.4米。肩宽:7.5米:耳长:4米。脚长:5.2米。以及全国最美的,最有亮点的,就数那五颜六色丹霞地质,地貌,国家公园了。凡来张掖旅游观光的朋友们一致认为: 张掖是一个值得旅游,渡假,休闲胜地,凡来者会得到其乐融融的愉快和幸福的心情啊!

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起居环境,又有了更高的条件和要求。市政改造种植绿化工程已完工。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张掖城东北郊国家湿地大公园,316万亩芦苇风景带。也是人们俗称的,316万亩芦苇空气大氧吧制造厂。这一举措,有效地调节了张掖气候干燥,增加空气湿度提供了关键性的作用。

张掖环城城郊戈壁滩有患为宝,现又已建成戈壁森林绿化国家公园,又是一座超大型自然大氧吧制造厂拔地而起。此规模庞大,工期长,但在张掖人民的不懈的奋斗努力下,凭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双手终于完工了。这一世纪工程,戈壁森林花园每天将会,天天源源不断地,向张掖空域释放出,无穷无尽,能力巨大的氧气,将会更有效地控制,缓解,彻底改变张掖气候干燥的局面。
张掖市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独特,景致自然也独特壮美。每到夏天来临时,由于地温升高,天气炎热,山脉温度也随着气温上升、促使少许冰雪融化 。雪水至上而下滚滚东流,自然形成了水到渠成的局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这样造就了西北最著名的一一一黑河流域发源地。它有底无帮,没有岸边,整个戈壁滩由它自由流淌。长年川流不息的黑河之水,浇灌着张掖人民的万倾良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河西儿女,走上了支援边疆,保卫边疆的道路。书记来张掖考察时,高兴的挥笔题字、写下了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一一一一"金张掖"的美称佳话。

盛夏,来张掖避暑是首选 地:
勤劳勇敢聪慧的张掖人民,在这片俱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上,生生息息繁衍数百千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独特自然气候。尤其是每年盛夏酷暑来临的日子里,当神州大地的人们,被无情的炎热酷暑烘烤,人人呐喊炎热难忍,但又处于无奈,并忍气吞声地在痛苦中忍受煎熬着……我们张掖人民独占地理环境优势,依靠祁连山终年积雪,降雪产生的冷气流,能快速及时地,给我们这条农耕地茂河西走廊上生活的张掖儿女,降酷暑,解热苦,排困难。是啊!老天爷是这样如此地,善解人意啊!
张掖白天夜间温差大。
即便白天累了,午睡稍差睡眠不好,夜晚老天爷一定会给你降温纳凉,保你一觉深睡到天亮。既便是白天的疲劳,夜间深睡立刻消除。
张掖四季大概温差的俱体状况:
夏天: 白天25度,夜间10度,须盖棉被。
秋天: 白天29度,夜间14度盖簿被。
春天: 白天: 11度,夜间: 5度,盖厚棉被。
冬天: 最冷三九天,也有二至三天气温达零下:28度。常温在零下: 22至24度。但室内有水暖,地暖,温暖如春鲜花盛开。
夏天的张掖,一周能走完春夏秋冬。在当地民间流传这样一段歌谣: "早穿棉衣,午穿纱,夜间围着火炉吃西瓜"。春来沙尘暴,白天春意浓,夜间冬雪春来,清晨细雨霏霏。

大前天24度,前天22度,昨天17度,今天跨越了3度,明天又减少2度,后天又变成12度。时空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变换莫测难以促摸。既便是三伏天,酷热高温在祁连山、雪山寒气流的调节下,你生活在这种天然特大空调环境中,你能受到夏天热浪的折磨和委屈吗?
周四穿大衣,周五穿衬衫,周六周日穿短袖,周一必须穿羽绒服。一年四季更衣,由老天爷自由按排,亲自指挥,并随机播放,真是众里寻找千百度,你要几度有几度。这是火热的盛夏免受热浪的需要!在这样的城市渡过炎热酷暑盛夏,你觉得亏吗?你肯定异口同声地讲: 不亏!不亏啊……你一定是渡了一个幸福,愉快美满的盛夏!这样的城市你不概拥有吗?
张掖人民热情好客,欢迎你!前来品尝甘州各种面点菜肴美食!欢迎你常来渡假,享受,研究,拥有,探索,揭开你想知道西域那神奇的面纱……

综述以上,张掖看点多,亮点多,热点也多。汉朝有大将军,霍去病英勇事迹。近有红西路军杀敌战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有改造山河,美化环境,建设城市,勤劳拼搏奋斗的张掖儿女。目前张掖已建成了,和江南同等级别的城市,所拥有的一切共公配套设施。
引用张掖著名诗人罗家伦先生的诗句:
绿萌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美篇佳话。
此因,陇上张掖名不虚传,是实实的陇上大美家园。从古代到现代,一直美了数百千年。实践证明,张掖是一座,宜游,宜乐,宜住,渡假,吟诗,绘画,最理想的陇上明珠中的好城市。
2023年2月16日,江南,儒里故人:张振华。

简历
张振华,网名:笔墨飞扬,飞歌琴声。男,籍贯,江苏镇江市人。现年65岁。生于1958年,中专学历,退休干部。
历任,国企主任。公路货运公司经理兼会计。技工技术学校,职业道德课讲师。学生管理处,行政科,科长等职。
爱好写作,垂钓,拍摄,书法,养兰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