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先河》目录
序 / 肖仁福
引子
01.独剑追凶,刘文修命悬西岩寺
02.救遗孤,汉家郎仗剑入苗疆
03.想过断肠崖,把命留下来
04.真假莫辨,苗勇独探武冈城
05.拼死一救,双剑侠原来是故人
06.移情别恋,多情总被无情误
07.古来忠臣,谁个能有好结局
08.三十六峰,州兵屠村惹大祸
09.智勇大撤退,苗族檄文留悬迷
10.内阁首辅妙方疗帝疾
11.刺岷王,孤女一身是情胆
12.杨家将智取城步千户所
13.桑江回防,银扶之雾迷广西狼兵
14.形势突变,同保山上伏兵如鬼
15.不说假话成不了好皇帝
16.兵不厌诈,枫门岭飞云走乱石
16+(补遗: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
17.热兵器才是战争之神
18.“飞山蛮”火攻上堡古国
19.大苗山,神奇莫过虫屎茶
20.偷袭茶园寨,焚锅煮叛苗
21.吊丝洞,封死万苗五百年
22.哭天无路与赶尽杀绝
23.护幼子,婷儿血战乔家湾
24.因果来报,白竹山雪乳救遗婴
25.走投无路,苗女携孤上武当(略)
26.献良策,逆袭如梦赴流官
尾声、后记
(肖殿群长篇历史小说《先河》连载)
《先河》引子
明弘治十一年 (1498) 初冬的一个夜晚,北平皇城里的清宁宫失火了。好不容易将大火扑灭,将太皇太后另行安置好,孝宗皇帝朱祐樘灰头土脸地回到寝宫,天已蒙蒙亮。

(明弘治孝宗皇帝朱祐樘)
朱祐樘是宪宗皇帝朱见深的私生子。他曾经中过胎药,避祸深宫,九死一生。他深知自己生之艰难、皇位来之不易,自然是拼命维护皇权。但最近皇事不顺。去年中原大旱灾;后来泰山崩了顶;在万岁山(即景山)上修个毓秀亭竟然“克死”了幼公主;现在住着太皇太后的清宁宫又起了火……
突然内侍跪报:“启禀皇上,内阁首辅刘健求见!”
朱祐樘还是太子时,刘健即任东宫讲官,与太子情深。朱祐樘即位为帝以后,刘健步步高升,今年刚升为内阁首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可谓德高望重、地位显赫,皇帝特别倚重这位老臣。听说自己的启蒙老师求见,皇帝忙道:“快宣!”
“老臣叩请皇上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健进来后即恭恭敬敬地行君臣之礼。
“先生请起!先生见朕,不知有什么大事?”因为是在寝宫, 君臣、师徒之间便亲切、随和了很多。
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这是大忌,刘健懂。他正想说什么,太监刘雅却兴冲冲地进来跪拜:“回禀皇上, 奴才在李广府中找到一本‘异书’,恭请圣上御览!”
李广是权倾一朝的大太监。他通天文、晓地理,察星宿、知天象,懂阴阳、会方术……皇帝看重他。可是李广近来也运交华盖, 朝野内外不但议论他占民田、贩私盐、受贿纳进贡、占龙脉修府邸、私引皇族的玉泉山水等等,而且还将各种天灾都归咎到他头上。
严重的是,为了维护皇威,朱祐樘舍车保帅,竟让李广在舆论口碑上当了替罪羊。
李广郁闷得挺不住。昨晚他听说清宁宫失火,自己修建毓秀亭的“金点子”又差点“克死”了太皇太后,万念俱灰,畏罪自杀了!太监刘雅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因为忠心耿耿,办事得力,深得皇帝信任。过去只因李广法术太强,盖过了自己的风头,刘雅早就对李广心怀不满。现在听说李广已死,心里还不乐开了花? 因此他立即乐滋滋地请旨去抄了李广的家。
原来刘雅搜回来的这本“异书”,只是一本厚厚的册子,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入库黄米千百石、白米千百石。皇帝不解:“李广一家能吃多少啊?要这么多的大米干什么?”
刘雅凑近皇上:“这是隐语啊皇上!黄米指的是黄金,白米指的是白银……”朱祐樘顿时在心里骂了一句朝天娘:原来这是李广受贿的记账簿啊。上至朝中文武大臣,下至各省巡抚三司, 乃至州府官员和守边武将,一个个赫然在列 !
皇帝冲天火起:“死得好!死得聪明!死得及时!朕要将李广的赃银收归国库,将行贿的所有人等,一并交付法司究治!”

(内阁首辅刘健)
刘健吓了一大跳:“皇上息怒!这些贿臣牵涉范围太广,影响太大,老臣以为先不要打草惊蛇……”
“哦?先生有何良策?”皇帝愣了一愣,问道。
刘健分析道:“皇上,行贿者人数众多、职别很高,假如兴师动众,一来我朝势必瘫痪,政局不稳;二来将使朝廷颜面丢尽,有损圣上英名;三则容易出现边疆骚乱、王侯反叛等动荡局面。这不正好应验了近日朝廷内外纷纷传言的‘星象凶兆’吗?”
皇帝顿时一身冷汗!看来只要一着走错,真的就中了这不祥之兆了。近来,李广曾经提过这“星象凶兆”,不想现在刘健也提起这事来!于是他问:“星象凶兆?先生听到什么了?”
刘健说:“老臣最近听说星宿天象发生了变化。有说‘金星揽月’的,有说‘荧惑侵南斗’的,有说‘朱雀犯玄武’的。老臣觉得在这个敏感时期,皇上处置贿臣不宜大张旗鼓。如果引起廷政纷乱、天下动荡,不正好让这些‘星象凶兆’弄假成真了吗?”
皇帝心想:近来皇事不顺,朝政不稳,看来朕得小心应对才好。刘健是一个德高望重、一呼百应的重臣,还是朕信得过的启蒙老师。如果真的有“星象凶兆”,那么让他来护朕江山,可以放心。于是他说:“那依先生之见,朕当如何处理这些贿臣?”
那刘健老谋深算,滴水不漏:“法不责众,罪在李广。皇上应将这本册子密藏起来,先稳住阵脚,然后分批处置:对那些非治不可的官宦,下密诏令其主动辞官;对那些暂时还维系着稳定大局的,特别是镇守武将,可分别降职或调离,那时再一一治罪; 而对那些情节较轻的多数人,皇上应当针对此事发表暗示性廷训, 以示诫勉,则既可彰显吾皇宽容大度,又可警示法度威严。见皇上暂不追究,谁不想暗暗地戴罪立功,效力朝廷?”
妙啊!皇帝眼睛一亮,觉得还是江山稳固、朝政稳定要紧! 这些大臣都知道被朕抓住了小辫子,今后看谁还敢再起花花肠子? 朕要江边洗萝卜,一个一个来,难道你们这些兔崽子还能跳出朕的手掌心?
一旁的太监刘雅听着他们君臣对话,心里乐不可支:李广已死,那种宣密诏、诈高官的美差,自然是要交给咱家去办了!正在内心滋润着,只听皇帝又说:“先生对‘星象凶兆’怎么看?”
“对那些方士、僧道的话,原本不可太认真。但三人成虎, 众口铄金,也不可轻视。只要关系到朝政稳定、天下安危的事, 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是目前并不知道这种灾祸会从哪里来……”
刘健的本意,是想借“星象凶兆”来启发皇帝轻方术、重社稷,专心治理天下。谁知皇帝犹豫一下说:“李广倒是曾经说过,星象凶兆在京城之南三四千里处。”
李广算得这么准?刘健只好顺着圣意走:“南方三四千里, 是湖广、江西、广西、贵州一带。皇上可曾掌控到这些地区有什么苗头?”
“风平浪静,没有异样。”
“老臣以为,皇上可对这一带重点勘查,有则防微杜渐,无则引以为戒。但是,这种事情有点捕风捉影的味道,皇上不宜公开下诏清查时政隐患。要防止各级官吏挖地三尺,弄得鸡飞狗跳, 人心惶惶,没事也弄出事来,因此还是秘密勘查为好。而且老臣觉得,皇上的最大顾忌,不在地方,而在藩王……”
藩王?皇帝心头一颤……想当年,燕王朱棣篡了侄儿的皇位, 带坏榜样,其后世纷纷效仿,为争皇权耍尽阴谋,不但乱了朝纲,还乱了辈分,最后都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现在又适逢星象呈凶兆,一想到诸多如狼似虎的藩王,皇帝真是坐立不安!
刘健又说:“目前分封在南方四省的藩王很多。仅湖广一省便有武昌的楚王、长沙的吉王、武冈的岷王等九人……”
皇帝意念一昂,战斗意志就上来了:藩王算什么?皇权才是至高无上的。为了皇权,可以机关算尽千人命、生死斩来万骨枯,又何惧他天翻地覆、地动山摇?他目光一毅:“再多也要查!刘雅听旨!”
“奴才在!”太监刘雅突然从宣密诏、诈高官的美梦里惊醒,急忙跪领圣旨。
“朕命你同时调动东厂和锦衣卫的力量,秘密勘查湘桂赣黔四省的地方社情。对象上重点勘查各藩王的动向,地域上重点勘查湖广。查不出叛源,别回来见朕!”
东厂和锦衣卫一个对付百官、一个对付百姓,向来是分署办事、互相牵制的;这回竟然勾而结之,倾巢而出,皇帝恨不得要把那个“星象凶兆”里的叛臣贼子从哪个老鼠洞里抠将出来,一把摁死!

(这回,东厂和锦衣卫勾而结之…)
“奴才领旨!”刘雅心想,奉旨秘密巡查地方也是个大美差啊!于是,就带着一大帮嗅觉如犬的厂探和锦衣卫,循着那似真似幻、若有若无的“南天反气”,一路潜追了去……
(说明:①作者授权山径文学社首发《先河》。侵权必究。②配图源于网络,感谢原创!)
作者简介

肖殿群,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读过大学中文,修过志书,做过机关职员;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回试商;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二任社长,第三任主编。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先河》、《搏命梅山女》。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先河》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